鐘言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而是會越開越大,朝著更高、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金融市場的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則是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主力軍之一。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境外機構持續增持中國債券,體現了外資對中國防疫成績的肯定和對中國債券市場的信心。在疫情肆虐全球和全球經濟處于深度調整之際,我國更應進一步深化債券市場對外開放,讓更多外資參與到中國債券市場的建設中來,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助力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一是鼓勵境外機構直接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當前,多數境外機構已可以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全球通”渠道直接進入中國債券市場進行投資。未來,我國還應鼓勵更多境外機構通過“全球通”直接入市。其一,“全球通”更有利于境外機構直接持有中國債券,形成清晰的法律關系;其二,“全球通”更有利于對債券市場實現穿透式監管,有效防范外部沖擊,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對外開放;其三,“全球通”也更有利于債市公允價格的形成,健全債券收益率曲線,助力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
二是適時允許更多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回購交易。當前,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機構可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回購交易。未來,我國可考慮在債券市場整體杠桿率可控的情況下,適時放開更多其他境外機構參與債券回購交易。此舉可為境外機構獲取流動性提供便利,有利于穩定境外機構對流動性的預期,防范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三是適時允許境外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市場。當前,境外機構可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基于套期保值需求開展債券遠期及利率互換等衍生品交易。我國未來可適時允許境外機構基于套期保值需求參與國債期貨市場。此舉有利于境外機構管理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穩定債券投資收益預期,增加中國債券市場的吸引力。
四是持續健全信用評級、會計、稅收等基礎性制度。信用評級、會計、稅收等基礎性制度是境外機構投資我國債券市場的軟環境。進一步健全這些制度有利于境外機構更好地對我國債券市場進行分析研究,提升境外機構投資的便利度,促進境內外機構的平等競爭。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當前,雖然經濟全球化正遭遇逆流,但我國仍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深化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將是貫徹這一基本國策的重要體現。只要遵循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針,在對外開放中統籌好開放和安全的關系,我們相信,中國債券市場將更加行穩致遠,在開放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唐潔瓏 羅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