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蘭州礦產勘查院,甘肅 蘭州 730000)
(1)自然條件。茨壩徐明山鉛鋅礦礦區位于成縣縣城正北20km,屬黃渚鎮茨壩村所轄,處于廠壩鉛鋅礦床和向陽山鉛鋅礦床的中段。生產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生產規模9.0萬t/a,礦區面積4.56km2。礦區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降水量少,夏季溫和多雨。區內植被發育,覆蓋好,屬落葉、針闊葉混交林地帶。
(2)土地利用現狀。徐明山鉛鋅礦總面積為455.58hm2,地類以林地為主,面積為415.62hm2,占礦區總面積的91.23%;采礦用地面積為35.34hm2,占礦區總面積的7.76%;草地面積為3.7hm2,占礦區總面積的0.81%;村莊面積為0.5hm2,占礦區總面積的0.11%;內陸灘涂面積為0.27hm2,占礦區總面積的0.06%;裸地面積為0.15hm2,占礦區總面積的0.03%。
(1)復墾范圍確定。復墾范圍為損毀土地面積,土地損毀主要為廢石堆、炸藥庫和礦區道路的壓占損毀,平硐口挖損損毀及地面塌陷,損毀土地共124.43hm2。根據礦區規劃,礦山服務年限結束后,對礦區進行封閉,不再使用,為方便當地村民通行,礦區道路保留,炸藥庫為永久性建筑保留。因此,復墾范圍包括除礦區道路和炸藥庫以外的所有損毀土地面積,復墾面積為120.99hm2。
(2)土地復墾條件分析。根據礦區土壤實際情況,復墾方向以及相應的復墾標準,覆土厚度不小于20cm。徐明山土地復墾資金來源主要為企業自籌。企業將設立專用賬戶,將土地復墾費用列入到生產成本當中,在當地監管部門的監督下,專款專用。由于徐明山礦山盈利狀況良好,可按要求繳納的土地復墾保證金,礦山土地復墾資金來源有保障。
為使復墾適宜性評價簡單易操作及研究結果實用可行,根據研究區的不同土地損毀類型,將評價對象劃分為壓占區、挖損區和塌陷區三大類,分類進行評價,提出復墾方向。
(1)指標因子選取。參照類似已成功的礦山復墾案例,根據研究區的實際情況,選取該項目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因子:地形坡度、有效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周邊地類、覆土厚度、水源條件、交通條件、公眾復墾意愿8個評價指標。為了方便計算復墾綜合指數,在確定適宜性因子評價結果時,參考成功經驗,借鑒相關技術,對指標體系進行指標因子的分級賦值[1]。
(2)指標權重確定。為了保證評價結果客觀性不受影響,經過資料查閱,本文選擇用客觀的賦值方法熵權法來確定指標權重。熵權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據指標變異性的大小來確定客觀權重。一般情況下,若某個指標的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標值得變異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綜合評價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權重也就越大。相反,某個指標的信息熵越大,表明指標值得變異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綜合評價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權重也就越小。這種方法客觀性強、精度高,目前已經在工程技術、社會經濟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2]。
熵權法計算權重步驟:
第一步:數據標準化處理。
X=(xij)m×n(i=1,2……,m ;j=1,2……,n)
注:m表示被評價對象數目,n表示每個被評價對象的指標數目。
第二步:歸一化處理。

第三步:計算各指標信息熵。

第四步:計算指標權重。

注:

(3)指標體系確定。經過評價因子選取、指標分級、賦值及權重計算等步驟,最終得到礦區不同復墾利用方向適宜性評價體系,如表1、表2所示:

表1 耕地復墾方向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

表2 林草地復墾方向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

3.3.1 評價方法
本研究礦區土地復墾方向采用指數和法計算各評價單元的綜合評價指數,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C為礦區損毀土地復墾方向綜合指數,wi表示指標層第i個指標權重值,Ni為第i個指標分值數,i為參評指標個數。
3.3.2 評價結果
(1)耕地適宜性評價:遵循“宜農則農、宜林則林”的原則,對評價單元先進行宜農耕評價,對于不適宜農耕的評價單元再做宜林草評價。各評價單元宜農耕的適宜性評價綜合得分見表3。

表3 耕地復墾方向適宜性評價得分
根據綜合因子得分結果,壓占區、挖損區、塌陷區綜合分值較低,主要原因為土壤質地不適宜耕種,覆土土源只能滿足林草地要求,水源為自然降水,不能保證灌溉水源,公眾意愿較低。三個評價單元綜合得分均較低,不適宜復墾為耕地。
(2)林草地適宜性評價:對于不適宜復墾為耕地的評價單元,采用第二級評價,即宜林草評價。各評價單元宜林草的適宜性評價綜合得分見表4。

表4 林草地復墾方向適宜性評價得分
根據綜合因子得分結果,壓占區、挖損區、塌陷區綜合分值較高,適宜復墾為林草地。礦區周圍大部分土地為灌木林地,本著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原則,研究區土地復墾為林地。
根據上述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結果和當地實際土壤地貌相結合,復墾區域將全部復墾為林地,這不僅對山體水土保持和生態恢復起了很大的作用,還可以改善礦山周邊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