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峰

天氣越來越冷,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比大人愛出汗,尤其是吃東西、跑跳、睡覺時出汗更多,便心生疑問,難道孩子是缺啥營養、身體虛弱,還是有什么疾病嗎?
從生理角度來說,孩子天生的汗腺和成人一樣多,但因為表面積小,所以其單位面積的汗腺密度是成人的7倍。相對于成人來說,三到七歲孩子的體內含水量在70%左右,而成年人的含水量在60%;孩子的皮膚含水量較高,皮膚表層微血管分布也較多,并且活動量又大,新陳代謝旺盛,所以由皮膚蒸發的水分也多。再者,由于汗腺分泌汗水是受植物神經來調節的,孩子的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相對較差,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的抑制功能也不太完善,致使寶寶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因此,小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出汗。
有些孩子在冬天也是頭上冒汗,尤其是在吃飯、跑跳時更是大汗淋漓,這是什么緣故呢?
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在跑跳玩耍時體內就會產生較多熱量。在吃飯時也是狼吞虎咽,不光面部的肌肉參與咀嚼運動,胳膊也參加運動。這些都會使體內的熱量增加,此時密布在頭頸部、胸背等處的小汗腺便會分泌汗水,以散發熱量。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體內熱量常從頭部大量往外蒸發,氣溫在l5℃左右時,人體約1/3的熱量從頭部散發;氣溫在4℃左右時,人體約1/2熱量從頭部散發;而氣溫在零下l0℃左右時,竟會有3/4人體熱量從頭部“跑掉”。出汗可幫助人體散熱,來調節體溫恒定,及時排出體內代謝的廢物毒素,濕潤皮膚,殺滅皮膚上面的細菌等,有利于身體健康。若出汗過多,也會丟失體內水分和多種水溶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對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
溫馨提示:
1.孩子在戶外活動時,應穿較為寬松又吸汗保暖的運動衣。活動后,媽媽要用毛巾為寶寶擦干頭上汗水,戴上帽子以保暖防著涼感冒。
2.從小教育孩子養成吃飯時要心情輕松地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可以減少用力,防范出汗過多。
3.孩子出汗后,要注意補充水分,少量多次喂些白開水、糖鹽水、水果汁等,可起到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避免因脫水而導致虛脫的作用。
三歲多的孩子生長發育迅速,新陳代謝非常旺盛,會產生較多的熱量及代謝產物。同時,小兒植物神經發育還不太健全,大腦皮層對植物神經的抑制功能較差,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經會因失去大腦皮層的控制而一時興奮,在入睡后半小時之內出現汗多現象。此外,寶寶在入睡后機體會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還有室溫過高,蓋的被子過厚,或睡覺前喝牛奶,吃巧克力等原因,睡眠時也容易出汗。
溫馨提示:
1.孩子睡覺時出汗,多在睡后2小時之內慢慢停止,并隨年齡的增長,植物神經發育逐漸健全而消失,這屬于正常現象。
2.冬天室溫以18℃左右,濕度55%~60%為宜,每天堅持定時通風換氣,以保證室內空氣新鮮。
3.孩子睡覺時宜穿透氣、吸濕、質地柔軟的純棉內衣,既舒服又吸汗;蓋的被子不可太厚。若孩子出汗多時,及時擦干汗液,并且補充水分。
如果孩子晚上睡覺時多汗,甚至整夜汗出不止,透枕濕衣,且伴有食欲不振、煩躁、哭鬧、消瘦、午后低熱等癥狀,媽媽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檢查,以排除結核、貧血、風濕、類風濕等疾病引起的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