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藝偉
摘 要:如果按照生產要素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歷史進行一個階段性劃分的話,我們應該正處在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后的商業社會。隨著商業的普及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商業已經不再局限于某一具體的范圍和場所,我們所談論更多的則是商圈。商圈是對某一商業區域的概念整合,不僅包含商業經營、交易和買賣的發生地,更涵蓋圍繞這一系列商業行為本身所打造的建筑設計、動線規劃和藝術氛圍呈現,其中有一部分,我們稱之為公共藝術。文章通過對現代商業區域中典型公共藝術的打造案例,分析公共藝術對于商業區域的提升作用,剖析其背后的文化、藝術和商業價值。
關鍵詞:公共藝術;商業區域;提升作用
我國的公共藝術大概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自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活力進一步被釋放,迎來了新一輪的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和生活水平因此得以改善和不斷提高,其對生活環境的追求也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覺醒。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貼近生活、融入環境且有益于環境的藝術作品,也由此正式走入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受大眾的關注。公共藝術的打造與呈現,與現代商業社會是分不開的。不難發現,生活中常見的公共藝術作品多出現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區域,其中尤以商業區域居多。那么,公共藝術對于商業區域而言具有什么樣的提升作用,又在其中扮演著什么樣的重要角色呢?接下來,本文將逐一展開探討。
一、公共藝術的概念
公共藝術是指在公共空間中完成的、面向公眾的藝術創造和相應的環境設計。這里需要強調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公眾,一個是公共空間。首先,公共藝術的受眾一定是公眾,也就是無差別的全體公民,不應因該公民的國籍、身份、性別、職位、年齡、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等因素而產生歧視。其次,公共藝術的存在一定是屬于公共空間,也就是無差別的進入權限。它不屬于誰私有,而是面向經過它的所有人。
二、具備提升作用的公共藝術的特性
公共藝術的概念比較簡單,因此其包含的種類也特別多。那么如何評價具備這一特殊屬性的作品,是否是一個合格的、針對特定區域具備正向的提升作用的公共藝術作品將成為關鍵。就商業區域而言,筆者認為一個成功的公共空間藝術應該給予公眾一些正面的增益,因此,它需要具備如下特性(并非全部):
(一)精神的愉悅
當一個商業區域的公共空間藝術作品呈現在顧客面前時,所帶來的第一感受絕對不能是惡心、反感、被羞辱等負面的,否則,它一定是失敗的,是不具備任何空間提升作用的。
(二)產生聯想和互動
公共藝術作品的創作必然是通俗性的,如果作者本身在創作時并沒有懷著服務社會、感動公眾的初衷,而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孤芳自賞的話,其作品也必然是孤立于其存在環境中的。一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完全沒有考慮顧客心理需求的作品,可以作為藝術作品,但稱不上是公共藝術作品。一個成功的公共藝術作品必然是可以打動顧客并使其產生美好聯想和情感互動的。
(三)現實的幫助
這種現實的幫助,體現在公共藝術作品本身所具備的功能性方面。比如,許多購物中心都有的噴泉裝置,作為一種最簡單的公共藝術作品,顧客可以簡單地認為其功能性就是清涼降溫,而愿意去靠近它、欣賞它。又比如許多購物中心或室外步行街都會設置的休閑座椅,有些休閑座椅本身就是一件藝術作品,對公眾而言,它除了用來欣賞外還可以提供一個休息的場所,繼而改善公眾因疲勞而降低的購物體驗。
(四)拉近人際關系
商業區域本身就是公共空間的典型代表,正是由于其公共屬性,才衍生出經營、交易等一系列商業行為。買賣雙方能夠并且愿意在此頻繁出入,證明這一區域的氛圍營造一定是安全舒適的。而好的公共空間藝術打造正是需要通過作品自身,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三、商業區域的概念及布局要素
商業區域是指人們進行各種商業活動的公共場所。在這一區域內,有完備的設施、服務、產品和人員來滿足特定的商業經營活動。商業區域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超市(市場)、室外商業街、大型購物中心、品牌專賣店等。一個完整的商業區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實現買與賣。而買與賣之間,最重要的無非就是讓顧客與商品形成有效的互動,并進一步產生關聯。因此,商業區域的布局往往包含如下幾個要素:
(一)充分的展示
商業區域的外圍要有足夠的品牌或者產品信息露出,以便最大程度地讓外界知曉這里是什么、有什么。內部的品牌組合和鋪位劃分,要圍繞如何有效地引導顧客停留、進店并延長購物的游逛時間進行,至于最基本的商品陳列,也是圍繞如何讓顧客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和商家“想要他找到的”商品布置。因此,一個商業區域就必然會出現各種的舞臺宣傳、廣告畫面、POP折扣牌等各類促銷信息的傳達手段。
(二)完整的服務
一個商業區域為了更好地留住客戶,實現現場交易,必然會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務,最大限度地保證顧客在完成最后買單前始終保持愉悅的購物體驗。累了要有舒適的休息區,行李要有地方寄存,疑惑時要能隨時獲得咨詢和幫助,至于商品的豐富度、質量的保證、服務態度的體貼就更無需多言了。
(三)娛樂的體驗
購物本身是一項娛樂活動,而商業區域始終不能忽視這一點。這里說的娛樂不光是指電影院、游戲機、兒童城堡這些游玩的體驗項目,更重要的是為顧客提供一種放松的狀態。顧客或與戀人,或與家人,或是親子陪伴,大家的出發點可能不一樣,但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在購物游逛的同時收獲開心,并在這里留下美好的回憶,而這正是一個商業區域所需要帶給顧客的娛樂體驗。
(四)文化的互動
購物是人在商品交換過程中所得到滿足的過程。無論是逛、選、買,還是問、看、玩,都是在與商品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屬性進行交流和互動。例如,在星巴克體驗的可能是一種白領階層的休閑文化,在海底撈體驗的是一種美食服務文化,在可口可樂快閃店體驗的可能就是一種青年潮流文化。中國大多地區已告別了為溫飽而消費的年代,現在的顧客也不希望自己的購物只是滿足基礎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否則,那些帶有極強文化屬性標簽的“聯名款”又何來容身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