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明珠
摘 要: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歷史傳承下來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藝術審美等方方面面,在環境設計中也有著突出的體現。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現代環境設計中融合我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符合當今人們的審美情趣。因此,文章對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環境設計;藝術設計風格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是中華兒女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不斷演化、不斷流傳下來的。雖然現代生活在環境設計上更注重實用性和便利性,但是傳統文化是民族之魂,因此也要將傳統文化應用于環境設計。現代環境設計包含色彩、布局、材料和采光等多個方面,在確保實用性和便利性的同時,更應該融合傳統文化,使我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一、環境設計定義
環境設計又名環境藝術設計,是現代設計領域發展過程中新出現的一門學科。它以建筑學理論為基礎,又不同于建筑學。環境設計包含了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公共藝術設計和景觀設計等多方面內容,它側重于建筑室內外環境中藝術氛圍的營造,使建筑在能夠安全使用的基礎上還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價值。它迎合人們的審美情趣,注重細節和整體的和諧統一,致力于讓建筑內外環境中的色彩、物件蘊含著特有的藝術設計理念,使人們身處建筑內外環境時獲得心儀的審美感受。可以說,環境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既是通過技術來形成藝術,又是在用藝術來體現技術。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環境設計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雖然環境設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近些年才被提出并被歸納成為一項系統性的科學,但其中心內涵卻有著悠久的歷史,而這悠久的歷史,與我國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可以說環境設計與我國傳統文化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同步發展[1]。
二、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環境設計體現
在我國傳統文化習俗中,對建筑的布局和裝飾都有一定的講究。它來源于中華民族歷來的生產、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設計風格。我國傳統的環境設計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在當時,人們在選取建筑地點、修繕建筑時便會結合對自然的崇拜與神靈的信仰,用不同的圖騰和符號來裝飾環境。在我國傳統建筑設計中,依山傍水、坐北朝南被認為是風水好的基礎,這種好的風水是有充足的科學依據的。古代農耕時期,物資相對匱乏,依山傍水有助于人們生活中取水用水,靠近水源的土地也會相對肥沃,有利于耕種,而人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食物也有很多要取自于山林;坐北朝南則是有利于建筑內部的采光,我國地處北半球,太陽東升西落使得建筑南面會在白天的大部分時間接收到光照,有利于建筑內部保持明亮和干燥。
可見,我國傳統文化中對環境設計便有一定的涉獵。除了實用性方面,我國傳統建筑的風格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內涵。亭臺樓閣的建設不僅要滿足人們生活、祭祀的需要,還要符合人們的審美需要,這也是為什么我國的雕塑藝術和繪畫藝術都有著久遠的歷史。古代建筑中常用花卉和林木來裝飾庭院,常用書法繪畫作品來裝飾室內環境,在建筑墻壁、屋頂和窗戶上也常有雕刻藝術的體現,這些充分體現出我國古代人民在建筑中對環境設計的需求。
三、現代環境設計與我國傳統文化
(一)設計風格
現代環境設計的一切設計工作要圍繞設計風格展開,設計風格是現代環境設計的基礎。環境設計風格受很多因素影響,是設計師、環境、空間多方影響下的產物。而設計師作為設計風格的主導,其文化背景深深影響著設計風格與設計理念。融合我國傳統文化的環境設計風格符合我國本土設計師的文化情感,也受到大眾的喜歡,近年來古風熱潮席卷互聯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所喜愛便印證了這一點。如今,具有我國傳統文化的環境設計風格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潮流。環境設計的中國風講究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即建筑風格要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鋼筋水泥與花草樹木搭配起來難免顯得突兀、不自然,所以現代環境設計充分運用色彩和具有我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物件來點綴建筑外圍和內部結構,使其在生態環境中更加自然。
(二)空間形態
符合我國傳統文化的空間設計是寬敞但不零散的。現代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很多,建筑外部的綠化設計和實用設施、建筑內部的電器和家居用品等,如果隨意擺放,會造成整體可用空間的縮小,限制人們的活動。我國傳統的室內外空間講究規整潔凈、去繁從簡,不具實用性和觀賞性的物件盡量減少,零散的用品會在柜子、箱子中保存。利用平面空間和立體空間的延展,來使得零碎的物品擺放整齊,不影響正常生活需求的同時讓人感到建筑內外的空間都更為寬敞,采光也會更好。
(三)空間造型
空間造型是在空間形態的基礎之上,增加具有藝術風格的造型點綴,包含材料、技術、設計理念的應用,來使得環境更具藝術氣息和文化氣息。在空間造型方面,我國傳統文化下的現代環境設計有著獨樹一幟的風格。室外環境設計方面,有亭臺、柵欄、石獅雕塑等我國傳統民居中常用的造型設計;室內環境設計方面,有實木家具、屏風、水墨作品等等。這些設計使得環境的各個部分形成呼應,融合成一個整體,體現中國風的空間造型風格[2]。
四、現代環境設計中傳統文化的應用
現代環境設計中我國傳統文化的應用方法具有多樣化特點,包含色彩、文字、造型的應用。這些應用充分體現了設計者和使用者的人文情感和審美情趣。
(一)現代環境設計中傳統色彩的應用
現代環境設計中色彩的應用是最直觀刺激人們視覺的因素。現代環境設計中色彩的應用十分豐富。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內涵的顏色。中國紅,在現代環境設計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紅墻、燈籠等在中國風設計中都很常見。紅色可以給人溫暖、舒適的感覺,給人以熱烈的印象,比較常用于中國風的民居環境設計,在我國舉辦的國際性活動中,也最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例如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建筑整體使用中國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展現出中國人民舉辦世博會的喜悅之情。除了紅色,其他不同顏色也代表著不同的寓意。金黃色往往象征著財富,高端娛樂場所、酒店的內飾裝潢比較喜歡以黃色或者金黃色為主色調,顯示出奢華大氣之風。木材、石料的原色盡顯古樸自然之感,在園林環境設計中往往不會使用涂料后期上色,而是保持建材的原色,使其與園林景觀融為一體,小橋流水人家的清新愜意之感不禁油然而生。色彩的運用給現代環境設計賦予了傳統文化的內涵,體現出民族情感,可以進一步增強環境設計的藝術感染力。
(二)現代環境設計中傳統文字的應用
文字、書法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風環境設計的常用元素之一。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漢字由象形文字逐漸演變而來,而漢字的書寫字體也分為多種,比如最常見的牌匾、指示牌上運用的楷書,簡潔大方,方便人們從中提取信息,另外還有隸書、篆書、草書、行書等多種字體都可以運用在現代環境設計中。漢字的外形本身便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不同字體的漢字在書寫上蘊含著不同的文化情感。楷體,較為規整、方正,給人以頂天立地的視覺感受;行書、草書狂放不羈,行云流水,給人以豪放之感;篆書、隸書雖然現如今生活中已經不常使用,但運用在環境設計中,會增添一份古樸與沉重之感。
現代環境設計中還比較喜歡使用漢字的變形,將漢字變形成為動畫形象或其他藝術造型,更能體現出設計中的傳統文化與時代內涵的融合發展。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同場館和場地中都能看到的奧運會會徽,這一會徽的設計便充分結合了我國的傳統文化。乍一看,會徽上的圖案是一個奔跑的運動員,象征著奧林匹克拼搏向前的競技精神,細細品味,這一紅色印章似的圖案既像“京”字,又像“文”字,不僅表明了奧運會舉辦地,還體現出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令人嘆服。
(三)現代環境設計中傳統造型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有很多,它們多來源于民間藝術,具備豐富的民族、地域特點。在現代環境設計中運用傳統文化造型,能夠使環境充滿歷史內涵,也更具地域代表性。就像看到天安門就想起了北京、看到亭苑園林就想起了蘇州一樣,現代環境設計也需要這種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標志性設計。例如:沈陽中街保留了清代的紅色門坊,薈華樓在古建筑基礎上進行修繕和裝飾,奉天老街的形象便油然而生;北京東來順火鍋店門前有兩座“小二”形象的銅像,人們一路過,就仿佛聽到“客官,里面請”的招呼,不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進店品嘗,而且京味十足。另外,現代環境設計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的形象也有廣泛的應用。如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的盤古大觀建筑群便是以龍為造型,建筑頂端有龍首造型,建筑本身便是龍身,四周的低矮建筑便是龍尾,盤旋環繞,大氣磅礴,預示著中國如臥龍一般,蓄勢待發,中華民族也正在逐步覺醒[3]。
五、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的傳承與表現,應用于現代環境設計中,賦予設計靈魂。而在現代設計中應用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格、形態和造型設計,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揚和繼承,還是對現代環境設計的創新與發展。因此,廣大設計師要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學習其精髓,將其合理運用,使現代環境設計更具審美情趣。
參考文獻:
[1]沈鑫.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20(8):104-105.
[2]韓毅.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分析[J].現代園藝,2019(2):115-116.
[3]周家民.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環境設計中的應用[J].環境與發展,2018(1):251-252.
作者單位: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