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配電網處于電力系統的末端,直接面向用戶,70%的負荷停電都源于中壓配電網故障。現從提高供電可靠性角度出發,對雙電源智能控制器進行研究。通過各種故障運行方式下主、備開關動作時序的分析,驗證了雙電源控制器保護配置方案的正確性。
關鍵詞:中壓配電網;雙電源;智能控制器;重要用戶
0 ?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的敏感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1-3],而短時停電或電壓驟降可能導致該類設備異常運行,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4-7]。短時停電及電壓驟降問題主要源于系統故障,其持續時間決定于故障處理速度[8]。本文對10 kV柱上雙電源供電智能控制器的原理進行研究,通過合理的保護和投切策略,保證供電可靠性。
1 ? ?雙電源供電方式
1.1 ? ?雙電源供電方式一次主接線圖
如圖1所示,正常狀態下,變電站出口斷路器111和112開關在合閘位置,主開關在合閘位置,備用開關在分閘位置,由主電源向重要負荷供電。F1代表主供線路主開關電源側發生相間故障,F2代表備用線路備用開關電源側發生相間故障,F3代表重要負荷側發生故障。
1.2 ? ?雙電源供電方式開關保護配置方案
根據《配電網線路整定細則(試行)》要求,保護配置方案如表1所示。
2 ? ?主、備開關切換配置方案
主、備開關切換方案整體上應滿足主到備、備到主的要求。具體配置方案如下:
(1)主開關切換至備用開關:主供線路側PT1失電,瞬時跳開主開關,備用開關延時合閘。合閘延時時間需躲過上級開關重合閘時間,即延時(25+x)s,x為待定時間值。
(2)備用開關切換至主開關:備用線路側PT2失電,若這時主供線路側PT1有電,則瞬時跳開備用開關,主開關延時合閘。合閘延時時間取經驗值4 s。
(3)若主、備開關都處于分閘位置,同時主、備線路都有電,則主開關延時4 s合閘,備開關不動作。
(4)主、備開關電氣互鎖:兩臺開關如果其中一臺處于合閘位置,則閉鎖另一臺開關合閘。
(5)主開關或備用開關處于合閘位置時,若重要負荷側F3發生故障,開關瞬時動作,先于上級開關跳閘。
3 ? ?各種運行方式下主、備開關的動作方式
下面在各種運行方式下,對雙電源供電智能控制器的主、備開關切換方案進行驗證(黑色方框代表開關在合位,白色方框代表開關在分位)。
(1)正常運行方式時,變電站出線開關111、112在合閘位置,線路分段開關113、114在合閘位置,主開關在合閘位置,備用開關在分閘位置。由主供線路向重要負荷的用戶專變供電。
(2)故障點F1處發生瞬時性故障:開關動作時序圖如圖2所示。
(3)故障點F1處發生永久性故障:分段開關113延時0.05 s跳開后PT1失電,主開關瞬時跳開,備用開關開始計時。25 s后分段開關113重合失敗,備用開關計時30 s后合閘,由備用線路向重要負荷供電。該過程無需人工參與,只要備用線路有電,則一直由其供電。
(4)故障點F4處發生瞬時性故障:變電站出線開關111延時0.2 s后跳閘,主開關瞬時跳開,備用開關開始計時30 s。再經過2.5 s后變電站出線開關111重合成功,主開關計時4 s后合閘,閉鎖備用開關合閘,備用開關計時復歸。開關動作時序圖如圖3所示。
(5)故障點F4處發生永久性故障:變電站出線開關111延時0.2 s后跳閘,主開關瞬時跳開,備用開關開始計時30 s。再經過2.5 s后變電站出線開關111重合不成功,備用開關計時到30 s后合閘,由備用線路給重要負荷供電。
4 ? ?結論
本文研究的雙電源智能控制器是與10 kV柱上分界斷路器配套的自投自復型雙路電源自動切換控制裝置,主要有以下功能:
(1)用戶側線路故障時跳閘保護功能。
(2)以主供線路供電為主,當主電源失電時自動切換到備用線路;當主電源得電時又自動切換到主供線路。
(3)防止配電線路合環功能。
對各種故障時開關動作時序的分析,驗證了智能控制器保護配置的正確性,發生故障時其可自動投切,不需人工參與,大大提高了重要用戶的供電可靠性,是消除配電網“最后一公里”薄弱環節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徐丙垠,李天友,薛永端.智能配電網與配電自動化[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33(17):38-41.
[2] LACOMMARE K H,ETO J H.Cost of Power Interruptions to Electricity Consu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U.S.)[J].Energy,2006,31(12):1845-1855.
[3] EPRI's Consortium for Electric Infrastructure for a Digital Society.The Cost of Power Disturbances to Industrial & Digital Economy Companies[Z],2001.
[4] 國家能源局.供電系統用戶可靠性評價規程(送審稿)[Z],2010.
[5] 陶順,肖湘寧,劉曉娟.電壓暫降對配電系統可靠性影響及其評估指標的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25(21):63-69.
[6] 王平,余昆,李振坤,等.采用多代理技術提高高壓配電網的供電可靠性[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29(S1):50-54.
[7] 余貽鑫,欒文鵬.智能電網述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9,29(34):1-8.
[8] 仉志華.基于UPFC的自愈配電環網及其潮流優化控制技術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收稿日期:2020-07-13
作者簡介:趙亮(1988—),男,河北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配電自動化、繼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