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龍/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農牧水利和扶貧開發局 817200
牦牛主要生長在我國海拔比較高的地區,這些地區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導致牦牛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牧草比較缺乏。在多數牧區,枯草期基本能夠維持9個月,牧草的生長受到影響,導致一些母牦牛不能攝入充足的營養,直接影響犢牛的健康成長和發育,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嚴重制約了牧區的經濟發展。
為了促進地區牦牛產業的發展,應該加強對牧民思想意識的樹立,讓更多的牧民認識到牦牛養殖對提高經濟收入的價值,愿意采取科學的飼養技術,實現養殖觀念的轉變,重視對養殖專業指導隊伍的建設。通過科學的宣傳手段和方式,讓牧民從心底里接受牦牛養殖技術,愿意與推廣技術人員進行合作,在形成品牌力量的同時更好的促進牧區經濟的發展。
牦牛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為此,采取科學的措施平衡牧區的草場載畜量,保證草場向著更加生態的方向發展,為促進貿易養殖業的發展奠定基礎。采取科學的草場管理形式,通過播種、灌溉和施肥等方式加強對草場的管理。做好日常病蟲害防治工作,重點防治鼠害,促進草原生態的穩定平衡和發展。嚴格控制放牧的數量,結合草場的實際承載能力制定載畜量,避免出現因為過度放牧而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牦牛在生長過程中應該選擇靠近水源地區的草場,加強育肥期的放牧水平。在夏季放牧時,結合草場的實際承載能力和牦牛生長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放牧區域,一般情況下,10~40d需要改變一次放牧地點。在冬季放牧時,可以適當改變放牧地點,同時要避免牦牛產生驚嚇。
3.1 夏秋季放牧要點夏季和秋季放牧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母牛的泌乳量,同時夏季和秋季也是配種和抓膘的關鍵時期。夏季放牧的時間比較長,應該為牦牛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可以在質量比較差的草場進行放牧,然后再逐漸轉移到質量比較好的牧場放牧。在放牧的過程中采取科學的牛群管理措施,保證牛群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和水分,同時注意避免牛群踐踏草地。
3.2 冬季和春季放牧要點冬季和春季應采取早出晚歸的放牧形式。在中午溫度比較高的時間段,應該為牦牛提供充足的飲水條件,禁止妊娠期的母牛接觸冰水。選擇沒有積雪的草場進行放牧,時刻注意天氣的變化情況,及時歸牧。采取科學的措施加強冬季補飼,促進牦牛健康生長。
為了更好的促進犢牛的生長和發育,應該結合草場的實際情況和犢牛的生長情況對母牛的擠乳量進行適當調整。需要注意的是,犢牛在出生之后的14d就可以采食牧草,而在出生之后的3個月就可以采食大量的青草。在每年的冬季和春季,應該適當延長犢牛的哺乳時間,可以延長到6月齡。斷奶之后要進行分群飼養,防止成年牛和犢牛爭食。此外,有的犢牛出生時的體質比較弱,也可適當延長哺乳期,同時對母牛進行補飼,重視營養的均衡性。
牦牛在生長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炭疽病、結核病、傳染性胸膜炎、巴氏桿菌等病的侵害。為此,必須采取科學的疾病防控技術。首先,在每年疾病的高發季節,應該加強對飼養場的衛生管理,防止牦牛飲用不干凈水源而感染疾病。還應定期對草場進行驅蟲,防止寄生蟲對牦牛的侵害。其次,在牦牛生長的過程中時刻觀察牛群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有患病牦牛的話,必須采取科學的治療措施,避免疾病的傳播與蔓延,防止因為疾病的擴散而影響牧區養殖戶的經濟收入。最后,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傳染性疾病,應該及時的封鎖疫區,采取科學的病原體消滅措施,避免疾病的傳播和蔓延,對病牛采取隔離和撲殺的措施,對死牛進行無害化的處理,避免疾病的傳播與蔓延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牦牛養殖是牧區養殖戶的重要經濟,也是牧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為了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必須采取科學的牦牛養殖技術,同時加強對牦牛養殖技術的推廣,讓更多的牧民認識到牦牛養殖的重要性。提高牧民的科學養殖意識,積極配合推廣技術人員的工作,深入了解先進的牦牛養殖技術,為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