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遼寧省凌海市余積動物衛生監督所 121200
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對動物進行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動物免疫接種的好壞直接關系著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本文詳細分析了在生產實踐中導致動物免疫失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對人們在今后的動物免疫工作中有一定的幫助。
1.1 基層動物防疫員的原因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基本到位,但仍存在工作進展不平衡,隊伍不穩定的現象,有些村級動物防疫員素質不高,對工作不負責任,防疫期間,只給養殖戶發放疫苗,不去親自給動物免疫接種,成了“發苗員”。
1.2 養殖戶自身的原因
1.2.1 免疫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未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想什么時間免疫就什么時間免疫。免疫程序不符合實際,不根據自己場(戶)的實際與疫苗特性制定免疫程序,生搬硬套教科書或其他廠家的免疫程序。
1.2.2 飼養管理不當圈舍環境衛生差,不按時消毒,清理工作不到位,飼料變質發霉,產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使動物受到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從而導致嚴重的免疫失敗。
1.3 疫苗的原因
1.3.1 疫苗質量不高目前,疫苗生產廠家眾多,有的疫苗生產廠家在生產疫苗時未能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致使疫苗毒力不夠,機體不能達到應有的抗體水平,導致免疫失敗。
1.3.2 疫苗運輸和保存不規范有些單位的疫苗運輸和冷鏈設備存儲條件不合格,個別防疫人員在免疫接種前將疫苗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或疫苗開封后未在規定時間內用完,從而導致疫苗失效,影響免疫質量。
1.4 技術操作的原因免疫注射前,操作人員沒有對疫苗的外包裝、標簽、生產廠家、批號和有效期進行檢查登記,沒有仔細閱讀疫苗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等。操作人員沒有對被注射動物進行健康檢查,沒有向養殖戶詢問被注射動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由于被注射動物本身處于病態、體弱或妊娠等,從而發生不良反應。
操作人員沒有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的規定劑量進行免疫,劑量過多或過少都不能使動物機體獲得有效的保護。在注射過程中存在消毒不嚴、接種部位不正確、注射疫苗的深度不適當或打“飛針”的現象。
1.5 動物本身的原因
1.5.1 母源抗體的干擾母源抗體是通過胎盤、初乳或卵從母體獲得的抗體。當母源抗體滴度高時,進行免疫接種,接種的疫苗就會被母源抗體中和,嚴重干擾后天免疫應答的產生,導致初生動物的免疫失敗。
1.5.2 動物機體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能夠導致機體免疫抑制性的疾病有很多,如: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病、雞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淋巴細胞白血病等,如果動物感染過或感染處在潛伏期時,都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敗。
1.5.3 用藥方面動物在接種疫苗前后使用抗生素、抗病毒、消毒藥和激素類等藥物時,都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
2.1 提高人員素質水平動物免疫工作,關鍵在人。要定期對基層動物防疫員進行培訓,提高村級動物防疫員的業務工作能力和疫病防控水平,努力使他們把防疫工作做得更專業、更到位,確保在技術環節中不出現任何問題。
2.2 正確選擇和使用疫苗選擇正規廠家的疫苗,科學運輸和保存疫苗,不同種類的疫苗運輸和保存的要求不同,滅活苗(油苗)應在2~8℃條件下避光保存和運輸,冬季運輸要注意防凍;弱毒活疫苗(凍干苗)應在-15℃以下避光保存和運輸,夏季運輸應用帶有冰袋的保溫箱,杜絕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因環境、溫度等因素造成失效。
2.3 科學免疫和規范操作根據場(戶)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免疫程序、方案和計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對動物實施免疫,有效預防疫病流行季節的各種動物疫病。
2.4 加強飼養管理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嚴格把控飼料質量,防止受到霉菌毒素及其他化學物質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