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電子技術是很多和電相關的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程。高職學制短,學生進入社會時間早,讓學生盡早學習和體驗職場文化是本文的出發點。本門課程單純講授理論,課堂比較枯燥,筆者提倡在教學中將仿真及實物教學大量融入課堂及課后作業。作業架構采用分層遞進方式,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知識技能的不斷積累,同時對過程監督、作業評價進行職場化考核,力圖在課程教學中體現專業性和職業性。
關鍵詞:數字電子技術 ?職場化教學 ?課程作業的產品化
高職學生離開校園進入企業具體崗位后,會在很多知識、技能、心態、紀律、理念等方面出現與想象中差距較大的情況。本文從高職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數字電子技術這門課程中融入職業生活的諸多元素,讓學生完成對職場化的初步認識,為今后的身份轉換打好基礎。
一、職場化教學的基本理念
我院任課教師必須有三年以上電子類相關企業設計或生產工作經歷,以利和學生分享職場化理念,在提高數字電路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
在職場化教學過程中,經常向學生宣傳本課程的六個宗旨:“求知=求職”、“老師=經理,學生=員工”、“上課=上工”、“作業=任務”、“作品=產品”、“分數=工資”。課堂上當堂公布上一堂課任務的收入(即成績);每月公布每一位同學的月薪(作品總成績)和獎金(課堂回答、出勤、作業成績)。
二、實施職場化教學的基本策略
高職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實施在五個關鍵的學習情境中展開。所有作業在開學初期已經向學生明確。有實力的學生可以提前完成。提前完成有加分。
1.作業的產品化
總目標是:先用仿真驗證知識,再用實際電路實現。
(1)初級階段——單一知識軟件仿真實現。具體策略是:將所有數字電路課程中的知識碎片化,然后將每一個知識點都設置成一個小的單一知識型仿真實驗,然后上交仿真文件。本階段在機房上課。這種仿真作業的核心往往只需要一種數字式芯片就可以實現。
仿真的目的是為盡可能減少制作實際產品時出現邏輯錯誤,用Multisim 或 Proteus 軟件均可。每個仿真作業都有一定的“價錢”。實驗基本上將每一個概念都單獨設計成一個小的仿真任務。
(2)中級階段—項目式仿真實驗作業。這種仿真比前述的單一知識型仿真實驗“價錢”要高。這種作業將盡可能多地整合數電知識中某一章節的所有知識點到一個題目中,旨在考查學生對整章的綜合掌握程度。這種仿真作業的核心往往需要選用本章節多種數字式芯片去實現。
(3)高級階段—實際作品實現作業。具體策略是:將前期項目式作業的仿真變成實際產品。本階段在實驗室或理實一體化教室上課,相當于課程的實訓。實際作品的“價錢”是所有作業中價格最高的,因為它是所以作業里面難度、復雜度最高的,也是耗時最長的。
2.課程的評價管理
課程的評價按“固定工資+績效工資”計算。固定工資就是平時出勤次數。績效工資包括課堂回答、作業。作業分成普通作業和項目作業。普通作業與項目作業相比,普通作業的工作量小、難度低、涉及知識點單一,所以需要每個同學單獨完成。對于項目作業,仿真也是需要單獨完成,但實際作品可以分組完成,每組不超過3人。
作業的完成質量一般分成三檔:優秀、良好、加油。優秀是按時提交,并實現了既定的所有功能,同時又拓展了其他功能,或工藝、布局比較突出的;良好是按時提交,并實現了既定的所有功能;加油是未按時提交,或未實現所有功能,或外觀、工藝、布局較差的。三個檔對應不同的“價錢”。
課程評價必須每周統計并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公布他們本周的“工作收入”。
3.項目式作業的使用
筆者認為項目式作業是推進職場化教學的一個重要載體。因為與普通作業相比,項目式作業的工作量大、難度高、涉及的知識點綜合性強。對于項目式仿真作業,同學可以組隊完成,但推薦獨立完成。這種作業讓學生感受多種芯片協同工作可實現既定功能,經歷從一個邏輯表達式到邏輯電路圖到仿真電路到實際物品的成長體驗。對于項目式實際產品作業,同學可以獨立完成,但推薦組隊完成,旨在同時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從職場化育人要求出發,雖然有分組,但依然要求每個學生在課程結束時都至少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實際作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全體學生重視項目式作業,提倡學生盡早入手準備,獎勵提早完成。雖然限定學生在規定時間點完成,但不限定學生必須在某個時間點開始。并且協助后進學生或后進小組有勇氣、有信心、想盡辦法去完成,甚至允許他們請教其他學生或小組。因為項目式作業一個學期下來不超過五個,所以不斷向學生傳導一個信號:必須交上,否則取消考試資格。這樣做的終極目的,除去學習專業知識外,是讓學生體驗職場要求的嚴酷性:一旦接手到任務,就一定要想盡辦法完成,不管經歷多少困難!
4.作業的相關性
單一知識型仿真實驗的內容是為項目式仿真實驗準備的,項目式仿真實驗是為了項目式實際電路作業準備的。單一知識型仿真是比較獨立的,而項目式作業整個脈絡采用分層遞進的方式。比如第一個項目作業是三人表決器,第二個項目式作業就是帶數碼顯示的多人表決器,第三個項目作業是數碼顯示的三人搶答器。前一個作業的硬件電路構成了后一個的大半部分,但又不能完全復制,又必須對上一個進行一些改動。這樣既能促進學生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溫習又減少了作業的重復性。學期末的最后一個項目式作業幾乎囊括前面所有所學所做內容,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會體驗到“把一個產品從頭到尾生產出來”的全過程。
三、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其突破路徑
在實際授課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在此僅提出兩個進行討論,旨在引起同仁的進一步思考。
1.想學習沒地方及部分學生沒有電腦的困惑
電子類學生學習單純在圖書館是不夠的,涉及實物制作的作業需要更專業的場所;宿舍肯定也不合適。為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學院實驗中心批準騰出一間實驗室,并配備了較好的設備、電腦等,作為本專業學生的電子技術第二課堂活動場所。
2.后進同學的輔導問題
后進學生往往不是不會動手,而是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從而體驗不到學做的樂趣。為此,教師把作業評價辦法適當對他們傾斜,他們只要做了就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覺“有勞動就有收入”。具體做法是:作業只要交了,即使是半成品,比不交的同學在評價數值上也有很大差距。
四、教學效果與展望
職場化課改理念與許多做法筆者探索與實施了多年。一開始學生對軟件不熟悉,學生提問比較多,收作業很緩慢,但很快就會適應。學生在課堂仿真中,經常會聽到高興的作業完成匯報聲,學生感慨有時感覺像在“玩游戲”。事實也檢驗了,當機房條件允許、仿真被保證的時候,學生的考試成績普遍提高,不及格的幾乎沒有。數字電子技術是很多和電有關的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程,不同專業要求不同,不同院校提供的教學條件也不同,課程職場化的實施如何高效實施還有很多需要考慮及改進的地方。
參考文獻
[1]杜樹春.基于Proteus的數字集成電路快速上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45-135.
[2]馬樹超. 高職教育深化產教融合的經驗、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8(04):58-61.
[3]李飛燕.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實訓課程中應用前景[J].農家參謀,2020(08):254.
[4]閻石.數字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5-245.
[5]郁玲艷.Multisim在數字邏輯電路中的應用[J].高校講壇,2010(23):661-720.
[6]賈景德.高職人才培養中實訓教學的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03(2):22-25.
作者簡介
王文卿(1980--)男,山東濰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嵌入式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