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東
摘 要:亞洲跆拳道運動在世界范圍內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通過分析亞洲跆拳道的發展現狀,指出深厚的地緣文化是其良好發展的隱性推動力,并從4個方面闡述亞洲跆拳道運動對世界的啟示:樹立以“亞洲為中心”的地緣文化認同;構建跆拳道文化合化圈;推進跆拳道文化產業靈活發展;地緣文化建設與“國際交流”雙向驅動。
關鍵詞:競技體育;跆拳道;均衡化;地緣文化
1 亞洲跆拳道運動發展現狀
跆拳道運動是集體能、技術、反應、戰術和心理于一體的一項民族傳統競技體育運動。事實證明,亞洲人在這方面比較占優勢,而且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由于文化差異不大,具有同源性,因此積累了大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搏擊經驗,并形成自身特色。亞洲跆拳道項目也是如此,亞洲跆拳道運動所取得的輝煌成績有目共睹。自2000年跆拳道運動進入奧運會以來,已舉辦了四屆,在四屆奧運會比賽獲得金牌的總數中,亞洲國家共獲得19金,占金牌總數的61.29%;獲得銀牌8枚,占銀牌總數的24.24%;獲得銅牌17枚,占銅牌總數的53.12%.盡管美洲國家和歐洲國家在奮力追趕,但是亞洲國家仍然實力強勁,處于領先位置。
中國跆拳道隊1995年開始建隊,由于起步晚,大賽經驗少,加上本身技戰術落后,因此,在開始參加的世界大賽中,均沒有取得過好的成績。但隨后在舉國體制的影響下,中國跆拳道隊采取創新隊伍管理模式,改變技戰術打法,加強科技攻關等一系列變革,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2 亞洲跆拳道運動的發展對世界的啟示
2.1 樹立以“亞洲為中心”的地緣文化認同
地緣文化認同是指國與國之間或是國家與地區之間具有地理和文化親緣,他們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彼此信任。從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認同來看,主要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其文化親緣性為推動跆拳道運動建立以“亞洲為中心”的文化認同提供了前提。
2.2 構建跆拳道地緣文化合作圈
建設跆拳道地緣文化圈的構想是解決世界跆拳道運動總體格局失衡、體育資源無法共享和互補等問題,實現跆拳道運動區域聯動的有效途徑。2002年,中日韓提出自由貿易區的設想,三個國家在經過7年的研究論證后,于2012年5月11日簽訂了中日韓投資協定。這是中日韓第一個促進和保護三國間投資行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為中日韓自貿區建設提供了重要基礎。那么仿照“經濟貿易區”的建立,設想在亞洲中、1、日三國建立亞洲“跆拳道地緣文化合作圈”,打造地緣跆拳道文化的合作圈,使地緣跆拳道文化能夠得到集約化的發展,通過文化的滲透作用,實現跆拳道格局中的均衡發展。
2.3 推進跆拳道文化產業靈活發展
產業化是當代體育發展趨勢,努力使跆拳道運動向著產業化發展是必然。跆拳道產業化發展不僅可以擴大其內容廣度和深度,還能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并與NBA、英超聯賽一樣,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同和喜愛,而發展跆拳道文化產業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體育博物館作為一個兼具文物收藏、科學研究和社會教育等基本屬性的文化教育場所,是展現體育事業發展水平以及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地緣文化建設是提 升文化軟 實力建設的重要途徑,包括跆拳道文化的傳播、歷史展覽、跆拳道比賽規則演進的歷史、跆拳道技戰術變革的歷程等,通過多種途徑達到地緣跆拳道文化傳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向寶國,王賓。跆拳道世界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向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0(5):64-65.
[2]田雨普。新中國60年體育發展戰略重點轉移的回眸與思索[J].體育科學,2010(1):3-9.
[3]李同彥,趙云宏。試論競技體育資源開發[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6):14-15.
[4]王崗。體育的 文 化 真 實[M],北 京:北 京 體 育 大 學 出 版 社,2007:81.
[5]晏騰飛。中國武術和韓國跆拳道推廣模式的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