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論是跨文化背景下還是同一文化背景下,語用失誤都是常見現象。只要聽話人所感知的話語意義與說話人意欲表達的或與聽話人本應該所感知的意義不同,這時就產生了語用失誤。社會語用失敗與文化密切相關,涉及到日常溝通的許多方面,例如稱呼語、提供信息、表達感謝和謙虛等,其中語用失誤造成不恰當的稱呼形式是本論文的重點。本文以Verschueren的順應論為理論基礎,對著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創作的經典小說《喜福會》中稱呼語引起的語用失誤進行了研究,揭示稱呼語語用失誤產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些減少或避免語用失誤的措施,希望能為語言學習者和語言教學提供幫助,最終使交際者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
關鍵詞:順應論;語用失誤;《喜福會》
一、緒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來自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的人們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多。不可避免地,溝通會出現障礙,原因是在溝通的過程中,要么說話者發出了不合適的話語,要么聽者在某些情況下不能理解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就是語用失誤。
自1983年托馬斯首次提出“語用失誤”一詞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劉瑩雪(2015)選取了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的子庫ST4中的六級考試作文作為研究對象。基于語料庫中自帶的錯誤標注,運用AntConc3.2.1w軟件對其逐一進行檢索,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同時,通過對索引行的觀察和分析,對跨文化語用失誤的類型和原因進行了分析與討論。張敏燁(2016)通過闡述顧曰國和Leech提出的中西禮貌原則,對比分析了中西禮貌原則的差異,以及其導致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以此來減少跨文化交際中可能出現的語用失誤,達到更好的交際目的。因此,語用失誤不同于語法錯誤或句子結構錯誤這不是語法錯誤,而是說話者無意識地違反了人際或社會規范,或表達方式與特定的時間、空間或對話者不一致。我們應該記住,溝通是一個雙向的動態過程,包括說話者和聽者,一個意義產生和解釋的過程。因此,說話人和聽話人都有責任確保溝通的成功。
二、《喜福會》中稱呼語的語用失誤
(一)適應社會世界的語用失誤
在譚恩美的《喜福會》中,對非家庭成員使用親屬稱謂是漢語稱謂系統最突出的體現。雖然在喜福會,青少年認為自己是美國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們與生俱來的中國血液和不可避免的受到年長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文化,的影響,晚輩習慣于親屬稱謂的虛構性使用。
例如當蘇媛在和未婚夫里奇的談話中被提到時,韋弗利也用同樣的方式對長輩們說:
Waverly:“Just? be? sure? to? tell? her (Lindo) later? that? her? cooking? was? the best you ever tasted,that it was far better than Auntie Sus.Believe me.”
(Chapter III,p.195)
無論是面對面還是與第三方交談時,晚輩總是稱呼長輩為阿姨、叔叔或阿姨/叔叔加上名字,而不是像美國人那樣直呼其名。對長輩直呼其名通常反映了英國的稱謂文化,但對中國人卻意味著不禮貌,因為在中國文化中,資歷意味著權力和地位。
(二)適應心理世界的語用失誤
在《喜福會》中,盈盈和她的第二任丈夫克利福德·圣克萊爾是一個英裔愛爾蘭人,他們使用了不對等的稱謂。以下是盈盈和丈夫在醫院里的對話,盈盈剛生下一個男孩,男孩活不下去了。
Ying-ying,“My fault,my fault.I knew this before it happened.”“I did nothing to prevent it.”Clifford,“Betty darling,Betty darling.”
(Chapter II,P.111)
Betty是Clifford給鶯鶯取的英文名字。Darling是英語稱呼系統中的一個昵稱。這兩種形式的結合顯示了Clifford對瑩瑩的真愛。
(三)適應物質世界的語用失誤
“If you are greedy,what is inside you is what makes you always hungry,”said Popo.
(Chapter one,P.43)
中國讀者可能會對這種稱呼語感到困惑,因為它不能適應他們的現實世界。在上面的例子中,Popo是指安美的母親的母親,而在中國北方,Popo也可以指一個人的丈夫的母親。因此,相同的稱呼語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意味著不同的親屬關系。
三、結論
語用失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能會引起人們之間不愉快的感覺或憤怒,并可能導致溝通障礙。基于順應性的適應理論,本文證明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是溝通過程中說話人或聽話人從中國讀者的角度,英語讀者和小說中的人物,無法使語言或行為適應心理世界、社會世界和物質世界。
參考文獻
[1]劉瑩雪.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跨文化語用失誤研究[D].天津科技大學,2015.
[2]張敏燁.基于中西禮貌原則分析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32):295-296.
作者簡介:
侯佳寧(1995.8—),女,漢,河北保定,語言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