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毅
摘 要:學習樂器是一個反復訓練的時間累積過程,在時間的累積中,我們可以熟練并快速的掌握新的節奏類型,新的演奏技巧,新的譜面閱讀。以上說到的這些往往新的譜面閱讀是最容易被忽視掉。通常被認定拿過譜子就可以演奏,區別只是熟練與不熟練。當我們拿到一個全新的曲目時盲目的開始演奏,會因為中間有可能出現的節拍變化,譜號變化,臨時變化音的出現困住,這時候就會有重新來過,標注出所謂的困難片段,把這些難點解決后再來往復通過。然而我們一開始先對全新譜面做一個認真的閱讀和分析,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的做出初標記,那么一個全新的曲目上手時會比我們盲目下手來的要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有效率。
關鍵詞:視唱;標記;節拍器
念音樂學院的時候,每次回課都希望的結果是老師布置了新作業,因為這代表了這個星期自己練琴有進步。做了大提琴從業者后,給學生們上課,每次到了要布置作業的環節時,學生們也是期待可以給他們布置新作業,大概都是同樣的心境吧。可是每每總是發現有時候學生們連續幾節課都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而作為老師的我也是每節課在幫助學生們不停的改錯。事實上這對于老師和學生都不是一件很有效率的事情,并且還有點打擊學生積極性的意思。一段時間的嘗試后還是決定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一些份外的事情。布置新的作業,要求他們自己先完成書面作業。標記指法,弓法,跟著節拍器拍手唱譜子。這些在他們看來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無論學習哪種樂器,總逃不過音準和節奏兩大難題,這也是音樂中兩大支柱。
音準我們再樂器上用耳朵反復訓練構成標準體系。節奏需要我們通過節拍器,拍手來規范。
音準好比一篇文章中的錯別字,節奏就好比這標點符號的斷句。如果朗讀一篇文章斷句不清,粗別字滿篇,會讓人不能理解其中意圖。
那么我們開始真正演奏一首作品開始之前讀譜是十分有必要的,讀?讀什么?怎么讀?
讀之前我們先要了解節奏是什么?節拍是什么?
節奏:把一段無序的節拍流組合成不同的模式,對長短不同經常重復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樂旋律進行中音階、音符或者音節的長短和強弱等。音樂的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骼。
節拍:是音樂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規律地重復進行。
這樣解釋對于剛開始學習樂器的學生來說也許會特別的概念性。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動作先來解釋下節拍是什么。大家都會拍手,那么拍手是由極個動作構成的?慢動作看一下是兩個動作,先將兩手合上再打開。把這兩個動作比喻成一拍,這樣節拍就很好理解了。或者我們用一只手來做示范,大拇指是第一拍,食指是第二拍,中指是第三拍,無名指是第四拍依次類推。2/4用兩個指頭循環敲擊桌面,4/4用四根手指循環敲擊桌面,6/8拍就是三根手指重復兩次為一個單位循環敲擊桌面來實現打拍子讀譜。這一種方式最大優點是便于我們清楚當我們讀譜子讀到不通順的地方停在第幾拍出現問題。拿到譜子,我們看好拍號,一小節有幾拍,根據音符時值的長短,每一拍分好,把分好拍的音符裝到拍手或者敲擊的動作里,這樣我們就可以掌握一首曲子中每小節的節拍組合。現在我們可以一邊拍手或者敲擊一邊唱出譜子的節奏,但是大多數時候是讀出了這首曲子的節拍。是不是這樣就做到了讀譜子?當然是不夠的,一首曲子中總有寫小節音符少的會熟悉的很快,音符多的會花些時間去熟悉,所以我們會讀的忽快忽慢,由著自己的喜好來完成,單個來看節拍讀的都對,組合一看面目全非。畢竟一首完整的曲子只有一個同意速度,并不是由著我們喜好來快快慢慢,就需要用到節拍器。
節拍器是初學者們都不太喜歡的一件東西,因為它枯燥乏味。剛才我們用拍手或者敲擊把譜子里的音符裝到了單位拍中,但是總有不規范的地方。就好像我們學會了寫字。那么節拍器呢?就像我們小時候用的田字格本,把你會寫的這些字工整的呈現出來。誰也不喜歡字跡潦草不是嗎?很多學生一開始不喜歡節拍器是因為發現和它相處并不容易,或者說幾乎無法相處。因為總是發現一邊拉琴一邊聽節拍器,總是不能完全顧及。甚至在拉琴中過程中為了突出能跟節拍器配合好,用腳打拍子這樣的習慣,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這個行為不僅不能夠幫助演奏者跟上節拍器速度,還會因為某只腳的多余動作影響坐姿對實際拉琴有干擾作用。只是前期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導致手忙腳亂甚至病急亂投醫。
和節拍器和諧相處,首先節拍器跟拍手或者敲擊相處好。選擇一個適中的速度,60左右是一個很舒服也可以顧及到拍手和聽節拍器是不是相處好的一個速度。跟著節拍器的速度拍手,不要超越它也不要跟不上它。當調整好拍手速度跟節拍器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把譜子里的音符裝到這個調制好的模式中。一拍一拍配合好唱譜子。很多同學在這個環節都是很難為情,總是怕自己唱的不好聽,羞于開口,當然事實是真的不好聽。然而用嘴巴表達是我們與生俱來最直接也是最好用的表達方式,為什么我們不好好利用這個優越條件呢?唱的自我感覺難聽,畢竟還沒有經過視唱練耳的訓練,對于音高并沒有概念,所以這一步叫做讀譜子,在節拍器的規范下讀出譜子中的音名和節奏。從完全陌生到逐漸熟練,我們可以輕松讀出一首曲子的斷句,通過讀節奏,我們也能些許劃分出一首曲子的樂句。在我們讀通順的時候兩只手上有些動作已經開始按照譜子的要求開始配合了,接下來就是為上樂器實際演奏做的第二個準備:做標記
一首曲子通過我們拍手跟節拍器反復的讀,知道了音程的組合。用我們現有的指法去給每一個音標記指法,標記弓法。這兩件事情首先是判斷演奏者都譜子上呈現的線索是不是全都掌握。調號是不是看清楚,臨時升降號是不是清楚。運用所學到的樂理知識來提高自己對一首曲子正確演奏的成功率。通常在這個環節,很多會一不小心拉錯的音就被先排除掉。一步步熟悉和加深樂曲中音程關系,大小手型的變換,一首曲子產生的較困難的換把難點也會突出,在練習中被重點對待。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有些同學發現標記指法有時候正確的答案并不是只有一個。也不是單純的看到這個音就刻板的認為對應的就是這個指頭。根據前后樂音的組合,來反復推敲,哪個指頭更適合在這里使用,甚至在這個語句中空弦好還是實際按指頭好。這些都是在反復讀譜和樂理知識的運用上推演出適合自己,適合旋律要求的指法。對于讀譜子到實際演奏中,弓法經常是一個迷惑人的行為。本來這是兩個不相干的拍子被一根連線連在了一起,標記清楚弓法,在讀譜的過程中按照實際連線去讀出節奏,那么在實際演奏時,這個迷惑行為自然就無法成為攔路虎。以上的準備工作都充分準備好后,這首曲子基本上在腦海中就自然變成了一個好像很熟悉的東西。真正上手時,先放慢速度練習,待可以完整順暢的演奏下來后再按照譜面要求的速度去反復訓練就可以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拉琴也是需要做案頭工作的。只有前期譜子讀的好,讀的仔細,后面我們才會大大減少糾錯,改錯,改陋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