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鈺婷
摘 要:“古琴”是古代漢語、古代文學中較為常見的意象代表。伴隨源遠流長的歷史演進,“古琴”意象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變幻和發(fā)展。文章以《詩經(jīng)》為例,選取其中:《關雎》、《定之方中》、《女曰雞鳴》、《鹿鳴》、《常棣》、《鼓鐘》、《莆田》、《車轄》一共八篇“琴”詩,分析其中“古琴”意象的具體內涵,討論“古琴”意象在詩篇中的表現(xiàn)價值。
關鍵詞:詩經(jīng);古琴;意象;古代漢語
一、夫妻伉儷和合的意象
《國風·鄭風·女曰雞鳴》中“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描述的就是夫妻二人共飲佳肴酒釀,相約此生偕老共度年華。而后又有妻子彈奏古琴,丈夫吹奏瑟樂的場景,此番歲月靜好,著實讓人艷羨。在這樣一幅溫馨融融的畫面中,古琴便是作為一件重要的意象存在。“琴瑟在御”中的“御”字在《詩經(jīng)》中是“彈奏”的意思。而在古代漢語中“御”的本意是“駕馭”。古代御車御馬者大多是技藝嫻熟之人,所以這里的“在御”如果理解為“精通”之義,那么所述的就是妻子彈奏古琴的技藝嫻熟,丈夫也和以悅耳的古瑟之樂。這樣再聯(lián)系《女曰雞鳴》中前文夫妻雞鳴而起,狩獵烹飪的情景,平素樸實的日常生活中又有“琴瑟在御”的詩意情趣,構成男女夫妻“雅俗共賞”的生活圖景。此時的“古琴”又或者只是一個代表,讓我們自己幻想這二人相處除了“琴瑟在御”又會一些什么其他的日常活動。如此留白,也符合《詩經(jīng)》“虛實相生”的描寫方式。《詩經(jīng)》之美,美在其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使讀者能從有限的意象中生出無限的想象1。
《詩經(jīng)·小雅·常棣》中“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則直接表示夫妻之間志同道合、其樂融融,就好比古琴古瑟協(xié)奏般相得益彰。以上,《詩經(jīng)》中的“古琴”意象常用來表示夫妻之間伉儷和合的情感以及相處融洽的美好生活。《女曰雞鳴》《常棣》的琴瑟合奏,均蘊藏著詩人對夫婦和睦、家庭和諧的禮樂精神的追尋2。
二、烘托友善情感的意象
《詩經(jīng)·小雅·鹿鳴》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描述的是以奏樂古琴古瑟來邀請賢人君子作為嘉賓相聚游樂的事情。直白些道,左不過是請人來吃飯喝酒的事情。“鼓瑟鼓琴”的環(huán)節(jié)實屬矯情多余。這里的“古琴”又充當著怎樣的意象角色?一來《鹿鳴》本身是講述賓主邀請嘉賓相聚游樂之事,首先所要表達的是對嘉賓的友善誠摯的相邀之情。因此為了充分體現(xiàn)賓主的友善之情,所以才采用“鼓瑟鼓琴”的相邀方式。
其次,“嘉賓”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是指“尊貴的客人”。《鹿鳴》整篇都有如:“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這樣的文字來強調邀請的對象是賢人君子。這樣一來,“鼓瑟鼓琴”的環(huán)節(jié)就更顯出它的必要之處。明代朱權《神奇秘普》云:“琴之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術,導政事,和六氣,調玉燭,實天地之靈氣,太古之神物,乃中國圣人治人治世之音,君子修養(yǎng)之物。3”由此得之,古琴是君子之琴。用“鼓瑟鼓琴”的方式邀請君子,也算與之匹配,從而體現(xiàn)與之為善的情感態(tài)度,同時也符合先秦時期的樂教背景。琴因音樂諧和而被人為賦予“感人善心”的樂教功能,乃是其在《詩經(jīng)》時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4。
《國風·周南·關雎》是描繪愛情的詩歌,但是關于其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描寫的具體內容卻仍稍有爭議。就此,我且認同趙雅寧所說:“《詩經(jīng)》善用賦、比、興的手法,來表現(xiàn)作者的意圖和詩本身的意境,‘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不是婚歌的標志,而是以音樂的喜歡去比擬寄托自己對美好伴侶的渴望。內心的假設之詞使整首詩有一種和諧的文化內涵,所謂‘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正是這種內涵的表現(xiàn)5。”
《關雎》全篇中多有表現(xiàn)男子對心愛女子求而不得的情感,包括“寤寐求之”“輾轉反側”等更是體現(xiàn)男子內心強烈的渴求和日夜思求的愛慕。因而后來的“琴瑟友之”更應是男子內心情感的表達。其中的“友”字是親近的意思,在古代漢語中“友”也多有 “以…為友”的意思。男子面對自己如此愛慕的女子并不是直接展開猛烈的追求,或者采取迅速與之結合的措施,而是“琴瑟友之”的親近方式,可見這里的“古琴”意象代表的一種有距離的,更為友善尊重的追求方式。“古琴”意象更是陪襯于這樣深切的愛慕,為這樣的情感烘托出一份“熱烈而不失禮節(jié)”的舉止修養(yǎng)。相對于司馬相如,《關雛》的愛情則高雅有節(jié),二者同樣“發(fā)乎情”、“緣于琴”,但前者“越于禮”,后者則“止乎禮”6。
三、表達莊重情懷的意象
談起古代莊重的樂器,首先想到的多為編鐘,《詩經(jīng)·小雅·莆田》中卻有將古琴古瑟與鼓相排的詩句“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所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7”在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古代,農(nóng)事的好壞往往代表著人們一年的生活是否保障。對國家君王來說,祭祀祈福上蒼降下甘霖,保證農(nóng)事豐收自然也是一件鄭重而必要的事情。
因而“琴瑟擊鼓,以御田祖”,這里的“御”字是迎接的意思。迎接能夠為百姓帶來豐收的農(nóng)事神仙,需要談奏古琴、吹奏古瑟,敲響鼓聲等等這些禮樂的進行。“古琴”出現(xiàn)在如此宏大莊重的場景里,它所代表的意象內涵自然也具有此類場合的特征。那么此時的“古琴”意象代表的是君王代表著國家鄭重地向神明發(fā)出請求時那份莊重的情懷。
大約琴瑟與鼓鐘之類一起出現(xiàn)就多為深沉莊重的意境。《詩經(jīng)·小雅·鼓鐘》中“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雖然是作為懷念戰(zhàn)事中犧牲將士的詩篇,但《鼓鐘》詩卻并非那原生態(tài)的軍士之歌,而是經(jīng)過宮廷作家篡改修正而成的再造產(chǎn)物8。描寫的雖然不是像《莆田》中那樣宏大莊重的場合,但詩篇中那份低沉深切的懷念之情讓人油然而生的莊重與肅穆。全篇彌漫著“憂心且傷”的情感氛圍,再配以“鼓鐘將將”的音樂和“淮水湯湯”的背景,一幅憂郁肅然的圖景躍然眼前。而后“鼓鐘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中的“鼓瑟鼓琴”顯然和《鹿鳴》中的“鼓瑟鼓琴”情感態(tài)度相悖。此時的“古琴”意象是對戰(zhàn)亡將士莊重的懷念,乃至對生命莊嚴的敬重。
四、寄予美好幻想的意象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出自《詩經(jīng)·國風·定之方中》,表達在楚王新修宮殿時栽下榛樹、栗樹、梓漆與椅桐,等到樹木長成后用來制作古琴古瑟這樣的樂器。詩篇首章言“作于楚宮”。”楚宮”,毛《傳》:“楚宮,楚丘之宮也。”鄭《箋》:“謂宗廟也。”先秦時期多稱宗廟為“宮”,《左傳》中有“武宮”、”桓宮”、“莊宮”,杜預皆注為“宗廟”,那么“楚宮”就是建于楚丘之地的宗廟9。《定之方中》全篇都渲染著歡快美好的氣氛,“卜云其吉,終焉允臧”更是預示著楚王筑新宮的順利。宗廟對于周朝這樣禮樂王朝來說尤為重要,與社稷也相關聯(lián)。所以對于君王來說,建設楚宮的心情自然也是充滿憧憬和期望的。而此刻“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中制成“琴瑟”的幻想也是相當于希望楚宮的建設有一個好的結果。
而《詩經(jīng)·小雅·車轄》中的詩句,則更是直接表達期盼幻想之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這里將騎馬挽韁的姿態(tài)比作彈奏古琴,也是以“琴”之意形容內心心情的同時,對婚后美好生活的幻想。
結語
總之,通過淺析《詩經(jīng)》中的八篇“琴”詩,且將其概括為:夫妻伉儷和合、烘托友善情感、表達莊重情懷以及寄予美好幻想四種意象類型。
“古琴”意象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詩經(jīng)》的表達內涵。而在其后的很多文學作品中也有更多“古琴”意象的出現(xiàn),豐富了“古琴”內涵的解讀方法;同時也促進了古琴文化的歷史發(fā)展。“古琴”意象的更多解讀以及在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學中更多的表達價值也值得繼續(xù)的探究和討論。
參考文獻
[1]肖玉.《詩經(jīng)》藝術風格對小學生習作的啟示[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34(03):40-43
[2]龍文玲.和諧精神:《詩經(jīng)》的琴瑟合奏及其樂教意義[J].學術論壇,2019,42(04):93-100.
[3]風美茵 汪衛(wèi)東.古琴意象引導氣功養(yǎng)生療法的理論初探[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09):10-12.
[4]趙雅寧.《詩經(jīng)·周南·關雎》“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釋義[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2):155-155.
[5]李建華.從琴挑、曲有誤談《詩經(jīng)·關雎》“琴瑟友之”的含義[J].華夏文化,2009(04):42-44.
[6]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7]王小慎.西周軍旅詩中的文學獨立化契機例析——從《詩經(jīng)·小雅·鼓鐘》的成詩年代說起[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39-43.
[8]谷紅麗 李穎.《詩經(jīng)·墉風·定之方中》的禮樂文化精神[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2(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