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宋代青釉為研究對象,分析宋代青釉盛行的歷史淵源,探究宋代青瓷的釉色美學,剖析宋徽宗時期瓷器的興衰榮辱論證宋代皇帝的天青向往。
關鍵詞:宋瓷;宋代皇帝;青釉
一、重文輕武的歷史原因
“郁郁乎文哉”的宋代,在文化藝術方面遠遠領先于世界,自恃把握從容,自信穩妥散淡,不像面對戰爭那般手忙腳亂沒主心骨、又對敵手唯命是從任其宰割。宋代皇帝宋徽宗是陶瓷藝術的熱心贊助者,他本人也是位有才干的畫家。徽宗管轄著一個在文化上很繁榮且又奢華的朝廷,這又進步耗竭了政府的財政。在他統治后期,帝國遭到人民暴動的削弱,但主要的打擊來自外部。除了遼以外,稱為女真的通古斯部族逐漸在滿洲東北部興起。1114年女真人起兵反遼,第二年采用了漢語的朝代名金。宋朝為了收復兩個世紀以前被遼割去的邊境十六州,與金締結反遼同盟。可是中國軍隊沒有獲得勝利,而女真人的騎兵于1125年徹底滅了遼。
宋代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都燒造青釉瓷,北方還有耀州窯系,南方還有龍泉窯系。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官民競燒。汝窯、鈞窯的天青釉,官窯、哥窯的粉青釉,耀州窯的青釉刻花,龍泉窯的梅子青和粉青釉,都給人帶來了美的享受,并直接影響了后世青釉瓷器的生產。
二、宋代青瓷的釉色美學
宋代皇帝喜愛青瓷,大概與“青天”有關。青天,是統治者的標榜,亦是老百姓的向往。據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載,五代時,柴世宗創設柴窯,“相傳當日請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云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天青色,成為中國陶瓷史上最持之以恒的無盡追求。宋代有“柴、汝、官、哥、定、鈞”六大古名窯之說,柴窯被認為是“六大名窯”之首。然而,柴窯和柴窯瓷卻是千年之謎,至今無解。今傳媒將“天青”與“柴窯”皆移花接木于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的美學追求,得到大眾認同。
宋代青瓷以瓷質溫潤細膩、線條眀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釉色純潔雅致著稱,在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宋瓷的研究者們,在瓷泥的選取,釉料選配,成型手段,紋飾設計和裝飾等方面,創造并擁有了一整套的工藝技術。宋代青瓷的藝術,涵蓋了造型、工藝、紋飾、釉水多方面的元素,主要體現在內容題材和工藝手段兩個方面,其準確性和恰當性,綜合而成的美感度,反映了青瓷的藝術張力,和創作者的審美能力的高低。
青釉具有脂粉般的細膩感、云霧般的朦朧感和白玉般的凝潤感,柔和淡雅,粉潤如玉。釉色以藍色為基調,呈色青藍,青中泛藍、藍中含青,顏色淡雅細膩。如果增加釉中的含鈣量,燒成后可以呈現青藍色調,即天藍色或者天青色。
現代釉色與以往的釉色有微差,釉色風格各家均有所長,總的來說,釉色的純凈度更高,特別是對傳統粉青釉的改變,使其既高雅清亮,又沉靜內斂,仿佛一汪淺碧的湖水,表現出很強的玉器的透明感,又能最大程度在玉質的透明度中映現裝飾圖案之美,成為受人喜愛的“新粉青”。
三、宋徽宗時期瓷器的興衰榮辱
徽宗時期農業、造船、紡織的發達釀就的富足堪比盛唐,而指南針、火藥、印刷和造紙這日后被外國人稱為改變世界的中華四大發明,在宋代已成功又成熟。錦上添花的是五大名窯:河南汝窯、杭州官窯、浙江龍泉哥窯皆以青瓷著稱,河南鈞窯銅紅釉玫瑰紫、河北定窯的甜白瓷,還有虛無神秘的柴窯交相輝映,共建瓷上中國天堂,精巧脆弱的瓷,既折射出宋王朝的繁榮昌盛,又見證其式微衰敗。
而宋代所謂名窯官窯所產名瓷,與外銷緣分并不是太深,雖然現今世界各大博物館都以珍藏宋代五大名窯名瓷為貴,宋代外銷瓷類型,也不像唐代那般生猛。唐三彩逐漸被人遺忘,銅官窯已然淡出。景德鎮窯和龍泉窯遂成為出口外銷的主打,無非器型與紋飾上多點異國花木。
宋徽宗的統治是11世紀初的25年。北宋末期,集興衰榮辱于一身。城鎮商品經濟發達至極,宮廷畫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不朽之作,留下的是百萬人口東京開封府繁華街市的留影定存。其時,全國已有46個1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而歐洲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城市人口卻不及10萬。然而,這個年代卻又是北宋滅亡前夕最黑暗最腐敗的時期。明代施耐庵的《水滸傳》,便是半虛構故事在紀實宋徽宗歲月中穿行。宋廷面對女真族的興起,無招架之力,最后江山易主。
但風流天子宋徽宗,畢竟才華橫溢,在他治下,設立國營畫院,將書畫提升為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五大名窯也發出各自耀眼的光輝,中國的藝術從容邁向巔峰。其宋瓷既贏得了陽春白雪絕代風華之永恒,又走進下里巴人,贏得全民大普及的境界。
藝術皇帝,亡國之君。功是功,過是過。功,無法抵其過。過,也無法抹煞功。但,文化藝術如美艷之裘毛,國家實力卻如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北宋五大名窯中僅定窯為白瓷系,前四窯皆為青瓷系。就青釉而言,就含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蝦青、影青、蛋青、映青、罩青等,這就是一色純凈勝萬彩的單色釉,單色釉也僅是顏色釉之一種。
四、總結
千年逝去,當年遺址多難以尋覓,如若沒有古陶瓷研究的前輩們披荊斬棘踏訪調查,名窯遺址難以見天日。而今,從昨日的名窯能否抽繅出綿綿不絕的思辨,還是應該依靠嚴謹有力的學術研究與創新陶瓷藝術作品開發。
參考文獻
[1]北宋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_百度文庫
[2]2017年秋季臺北這種精品——宋代影青瓷高足碗品鑒
[3]葉宏明.中華陶瓷發展的歷史脈絡[J].中國陶瓷工業,2011,18(05):43-48.
[4]樸辰赫.宋代茶碗與高麗茶碗紋樣和比例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鐘萍(1997—),女,漢族,籍貫:江西省贛州市,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院,2018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藝術設計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