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民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長治 046000)
建筑行業發展迅速,超長結構建筑工程建設數量不斷增多,為了避免在建筑結構施工中出現裂縫,對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性造成不良影響,應推廣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超長構造后澆帶施工工藝比較復雜,質量控制難度較大,因此,對建筑工程超長構造后澆帶施工技術進行深入研究意義重大。
通過將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夠有效預防建筑結構發生不均勻沉降,進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在后澆帶設置過程中,應重點考慮溫度變化、收縮所造成的變形問題,對于上層緊密連接部位,可設置后澆帶,以保證后澆帶結構完整性。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中,施工工藝操作難度比較大,比如模板支撐,因此必須加強后澆帶施工工藝控制。通過將后澆帶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能夠有效避免不均勻沉降以及結構收縮問題,提高建筑整體施工質量。對此,需加強混凝土澆筑施工質量控制,在不同內力作用下,即可保證建筑沉降均勻。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中,如果發生溫度收縮變形,則會對建筑結構穩定性造成較大不良影響,因此,需加強混凝土結構養護管理,有效減少收縮應力,避免建筑工程結構發生溫差變形。
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中,應根據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加強施工材料質量控制,為后澆帶施工奠定基礎。在后澆帶施工中,混凝土材料用量較大,因此需加強混凝土材料控制。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對各類原材料進行檢測控制,保證各類原材料質量符合建筑施工質量控制要求。另外,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應加強攪拌過程控制,并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加入減水劑,通過優化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設計方案,可保證混凝土結構強度。除此以外,還應考慮模板橫向壓力作用,避免混凝土結構內部產生不良應力導致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問題。
在混凝土材料制備完成后,合理安排后澆帶施工流程。在后澆帶平直縫施工中,必須保證與混凝土結構方向相同,避免外部環境因素對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合理設置后澆帶反彎點位置,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確保墻體中間有剪應力,進而提高后澆帶結構穩定性。除此以外,在建筑工程后澆帶設計方面,加強后澆帶間距控制,合理預測后澆帶施工中的質量影響因素,并采取針對性控制措施。
在后澆帶施工中,需合理應用支模技術,對于支撐模板,必須保證放置平穩度,在框架梁施工縫處理方面,在混凝土澆筑施工前,采用擋板進行隔離,對于各個擋板,均需設置鋼管,避免發生變形。在模板施工中,如果擋板與模板之間有裂縫,則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縫隙擴大。在底板后澆帶施工中,可采用鋼絲網作為兩側格擋,采用方形木塊進行支架拼裝施工,另外,對于底板鋼筋,采用鋼絲進行固定。為了避免在后澆帶施工中支架與模板之間產生位移,在后澆帶施工中,需合理設置支持物。在側墻后澆帶模板施工中,需保證其設置方式與底板設置方式相同,首先砌墻,其次進行墻面抹灰施工,然后進行防水層施工,最后進行回填處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鋼筋材料用量較大,在鋼筋施工前,應對鋼筋材料質量進行檢測,如果鋼筋材料發生損壞,則不能投入使用,避免對建筑施工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在鋼筋綁扎施工前,首先對施工圖紙進行全面分析,根據施工圖紙要求進行鋼筋綁扎,避免鋼筋綁扎施工中出現位移問題,同時嚴格控制綁扎松緊度。另外,在鋼筋與混凝土施工前,應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制定施工工期計劃,據此組織施工。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混凝土強度應高于兩側混凝土一倍左右,同時根據設計要求加入一定量膨化劑。在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對施工圖紙進行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施工管理人員應學習施工方案,便于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人員提供指導。
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中,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在澆筑完成1 個月后,拆除模板以及底梁板等,在模板和底梁板的拆除過程中,必須對后澆帶底板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后澆帶底板發生損壞。在拆除過程中,對于沒有達到施工需要的底梁板,無需拆除,避免樓板發生變形。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做好完善的準備工作,一般可利用模板覆蓋,避免后澆帶兩側混凝土結構出現質量問題。另外,還應注意對后澆帶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測分析,保證后澆帶混凝土澆筑高度與發生裂縫的位置保持一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出現裂縫問題,應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①確定裂縫位置,采用鐵鉆鉆掉裂縫以外位置,并做好全面清理;②將裂縫改造為垂直狀,在裂縫處理過程中,應收集泥漿以及其他雜物,并做好廢棄物清理工作;③在廢棄物清理完成后,能夠有效避免發生鋼筋腐蝕問題,保證鋼筋材料使用性能,充分發揮鋼筋材料的使用性能,保證后澆帶施工質量。
某建筑工程東西向總長度為586.1m,而南北向總長度為338.8m;總建設面積為27.4 萬平方米,停車庫總面積為21 萬平方米。該建筑工程總建設高度為15.5m,建筑工程結構形式為框架支撐屋面鋼結構。
在該建筑工程設計中,對于地下室,采用整體結構設計形式。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聯合應用灌注樁施工技術以及預應力管樁施工技術,同時還需應用承臺筏板施工技術等,在地下室施工中,通過聯合應用多種施工技術,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地下室結構穩定性。在地下室混凝土澆筑施工中,選用C30 混凝土,抗滲性能可達0.6MPa。該建筑工程地下室整體施工面積為8 萬平方米,通過對建筑工程平面設計圖進行分析,對于整個地下室結構,可分為6 個區域,在各個區域后澆帶施工中,采用五橫三縱設計形式,寬度為80cm。該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后墻后澆帶施工結構形式如圖1 所示。

圖1 底板外墻后澆帶布置形式
在本工程后澆帶澆筑施工中,采用C35 混凝土材料,通過對該建筑工程地下室溫度環境進行檢測分析,要求對膨脹率進行有效控制,具體需控制在0.04%以上。對此,在混凝土拌合過程中,需加入一定量膨脹劑,并根據模擬實驗確定體量。在混凝土混合料拌合過程中,還應加入適量抗裂纖維材料,提升混凝土結構韌性,避免混凝土結構產生收縮徐變。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中,應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工程項目建設要求加強混凝土澆筑施工速度、振搗次數以及混凝土養護管控,保證后澆帶施工質量。
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以及養護措施,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在后澆帶施工中,加強模板施工質量控制,保證后澆帶安裝穩定性;②對于后澆帶施工中所需應用的各類施工材料,應對其出廠合格證進行檢查,并采用抽樣檢測方式判斷質量和性能,在后澆帶施工材料質量合格后,即可應用于實際施工中;③對后澆帶結構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保證混凝土結構使用性能,同時延長后澆帶使用壽命,在養護過程中,可在后澆帶結構表面鋪設覆蓋層,同時還需做好保濕處理,持續養護15d;④控制模板拆除時間,當混凝土結構完全凝固后,即可拆除模板。
在建筑工程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中,應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保證后澆帶施工符合規范性以及標準性要求,在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方面,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中,需明確后澆帶施工技術規范和要求,并制定完善的施工質量管理制度,加強后澆帶結構保護管理。對于后澆帶兩側,需設置擋墻,同時還需對其密封性進行檢查,避免污水進入至后澆帶結構中。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中,采用分層澆筑施工方式,并及時進行振搗處理,避免土壤流失;②在混凝土結構振搗過程中,加強施工縫技術控制,對穿孔、壓力清洗過程進行仔細檢查。在不同類型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具有時間差異,因此,需根據混凝土澆筑量收縮率對混凝土結構澆筑施工時間進行有效控制;③為保證后澆帶施工質量,必須加強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嚴格依據后澆帶設計方案組織施工,避免污水、雜物進入至后澆帶結構中;④在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完成后,及時對后澆帶施工質量進行檢查和驗收,保證后澆帶施工效果符合施工規范以及施工參數控制要求。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結合實例,對建筑工程超長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詳細探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過合理利用后澆帶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減少收縮縫,在后澆帶施工中,無需預留收縮縫,可提升建筑工程外觀美觀性,因此后澆帶施工技術已逐漸被推廣應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為了保證后澆帶施工質量,應對建筑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分析,制定完善的后澆帶施工方案,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及時清除各類雜物。在后澆帶澆筑施工中,加強模板安裝、鋼筋綁扎、混凝土拌合、混凝土澆筑、振搗等施工工序控制,在后澆帶施工完成后做好養護管理,進而提高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質量,充分發揮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