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熙源,鄭健明
(湖州市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
2003 年SARS 病毒令房地產行業擯棄了天井式設計,板樓開始盛興,并且樓棟排污水管的安全設計也進行革新……與疾病和災害的斗爭,一直都是居住環境提升的主要動因之一。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每個社區成為人們聯防聯控、合力抗疫的基本防線。從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過程來看,社區是最基本的城市管理單元,健康社區可大大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改線環境衛生狀況,這對疫情防控十分有利。在此期間,讓居民對能夠保障健康的居住環境和社區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觀的感受。
對于我們生活的社區,如何通過提供更好的公共健康基礎設施、開展積極的健康教育活動,以形成良好的健康社區模式,是后疫情時代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經此“一疫”,我們才發現所謂的健康設計更多是居住區的附加屬性,而此次疫情讓人們更加重視居住區的健康根本屬性。表面上,這種需求的變化是受疫情影響推動的。但更深層次的理解是,對“健康社區”的需求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由粗放到精細化發展的必然產物。
這個必然,有兩個層面的因素。
早在201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明確提出到2030 年要實現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養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2018 年3 月《健康湖州2030 行動綱要》正式發布,指出到湖州實現與高水平全面小康相匹配的高水平全民健康,打造成為環境優美、舒適宜居、人群健康、社會和諧的“健康中國示范區”。
我們不妨這么理解:頂層設計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健康湖州的建設和推進,而健康社區本身承擔著維持系統良性運轉的“硬件”功能。新冠疫情,則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硬件”測試。
房地產行業的本質屬性就是服務,以服務連接居民需求,打造整潔靚麗的居住環境,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素養,讓居民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社區不僅是廣大居民居住生活的地方,還是城市社會的細胞,構建健康社區是創建健康城市的基石。長期看,房地產終將回歸到制造業的本質。制造業的成本是剛性,基于基礎制造之上的附加值決定利潤的彈性空間。能夠將“健康”這一附加值體現在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上的地產存在的巨大市場潛力,將更加受到市場歡迎。
從此次疫情來看,一方面,專家指出“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在炎癥風暴的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多器官衰竭導致死亡”“新冠肺炎還沒有特效藥,疫苗不會很快上市”,這表明對抗突發疫情我們自身最大的資本就是健康體魄,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日常就應筑好健康防線。另一方面,在社區的“戰場”上諸多問題凸顯,如人員信息獲取困難或有誤、民眾輕信謠言造成恐慌、居家交叉感染、民眾社交屬性降低后的情緒抑郁或暴躁、噪聲導致鄰里矛盾增加、健身活動不便、交流或活動困難、生活設施與供應不便;缺少緊急隔離空間,缺少醫療綠色通道和急救通道、辦公交叉感染等。而實際上,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健康社區系統性的規劃、設計、管理和改造緩解或解決。
通過本次疫情,集團公司致力于將社區打造成具有預防慢性疾病的、應對突發疫情的應急保障能力的健康社區,使得其具備優良的條件成為急性傳染病控制的日常保障和戰時陣地。對于健康社區的建設,集團公司著眼于居民生理、心理和社會全方位的健康,提出多尺度空間設計建構健康社區,努力使居民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健康壽命。這是以較低成本取得較高健康績效的有效策略,是解決當前健康問題的現實途徑。
集團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健康湖州建設的公益性、普惠性基本原則,充分利用自身的醫護資源,以責任區內保障房作為推廣試點,實施樂民廣場標準化全覆蓋建設。每個小區組團,設置樂民廣場,必配醫療服務長廊、健康教育宣傳欄、各年齡層次所需的健身器材、互動式健康教育小品、健康步行道五大要素,結合場地條件和社區居民需求,選配其他所需要素。截至目前,完成面積約2 萬方樂民廣場設計工作,如圖1 所示。

圖1 樂民廣場占總景觀面積比
樂民廣場的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健身、講座、宣傳等活動場所,充分發揮樂民廣場的黨建、學習、健身功能,使樂民廣場成為居住區每個組團的客廳,增加居民之間的鄰里互動,從而提高民眾的身體素質、健康素養,在疫情突發時可有效降低因知識水平不足造成的病毒傳播、病毒感染、恐慌、謠言、輕視病毒嚴重程度等,有利于管控措施有序進行。
做好垃圾分類全覆蓋等規劃設計工作,降低或避免環境中污染物危害、削弱安全隱患、促進居民主動健康。提高社區環境美觀舒適和宜居的程度,讓居民在社區中獲得幸福感,降低民眾慢性病發病率,提高身體素質。
集團公司在試行社區的每個組團設置垃圾收集站,設置易腐垃圾中轉站、廢棄大件堆放站。其中易腐垃圾收集站置于垃圾清運房一側,配有電源、水源、污水收納管等清洗設施,日常清運便捷且不影響周邊居民,面積不少于按每150 戶一個240 升桶計算、配置;大件垃圾中轉站設計于小區角落、車行交通便捷處,利于大件垃圾的清理轉運,位置相對獨立,每500 戶設置一處。
集團公司通過空間、設施、服務三位一體的措施,整合自身優質資源,建立健康相關環境信息采集、發布及突發災害預警平臺;建立并完善健康社區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素質;設立醫療驛站等多種措施,增強社區范圍內的安全韌性千呼萬喚和突發災害方面的應急能力。
推動醫防結合,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城市集團將繼續發揮國企特色,以黨員志愿服務為依托,為健康社區的老年人開通綠色服務通道。黨建服務結合群眾服務,讓黨建陣地牢牢建在居民中間。社區定期安排醫護人員進社區義診,為年老體弱、生活困難的特殊老人提供定向服務。解決好老年人醫療服務保障問題,將健康服務送到老百姓家門口,打通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
此次疫情后,相信健康社區將會是一個規模巨大、潛力無限的行業,有望在未來被更多人認可。倘若健康社區的“健康”和“防疫”兩大屬性在日常長效預防與應急緊急管控方面均建立有效機制,必將在提升社區應對突發災害方面的能力。集團公司依托保障房建設,力爭兩年內完成7 項保障房社區的“健康社區”建設工作,今后總結建設經驗,陸續向集團開發地產項目推廣,打造健康社區樣板,提高居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