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勝
(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貴州貴陽 550081)
防火防爆是建筑設計建設需要考量的重要問題,若設計階段的規劃不合理,一旦建筑投入使用后,遇到火災爆炸事故難以有效控制,不僅是經濟方面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社會影響。而工業建筑的危險系數相對較高,需要提高此方面的設計質量,保證基本的安全。
對于工業建筑中的此類設計主要分成兩個方面:①對于結構的設計,為保證建筑物的防爆能力,在整體框架材料的選擇上盡量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實際建筑設計中,使用鋼筋混凝土或鋼結構的建筑物,若遇到爆炸,其整體的承重以及部分墻體起抗爆作用,減緩整體框架倒塌的速度。另外,其承重結構往往是評判防爆能力的重要指標,主要涉及梁、樓板等;②泄壓設計。工業建筑中會有生產及存放危險物品的建筑,因而,對此類功能的建筑需要進行泄壓設計。對此類構件應使用質量偏輕的材料,用作面板以及墻體,相應的門窗也需具備泄壓的能力。并且在結構中加有防爆墻等,相互配合,增強防爆效果。在剛發生爆炸時,此類設計裝置能夠降低爆炸造成的傷害,有效減少人員以及財產的損失,具體情況需根據存放的爆炸物危險性而定。
火災及爆炸對相關的從業人員和周邊環境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一旦發生,會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而工業行業若出現此類事故,產生的后果是難以估量的。因而,了解此類事故發生的規律并實行積極的防護措施是有必要的。在工業建筑中進行防火防爆設計,能夠有效提升其建筑物使用的安全及穩定性,確保該行業可以正常運營,進行生產活動。同時,對人們的生命財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部分工業建筑附近會有正常的居民,一旦發生火災或爆炸,不僅使企業經營者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另外,良好的防火防爆建筑設計,可以有效縮小此類惡性事件的波及范圍、降低其傷害程度,并控制事故的發生,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同時,可以維護企業的社會形象。此外,將此類技術應用于工業建筑設計中,對社會整體的發生有促進作用,有助于整體的穩定發展[1]。
近幾年,防火設計已經是當代建筑項目中的重要建設模塊。在工業領域中,特別是石油化工類的企業,其運營使用的裝置及設施和產品本身都有存在一定的風險,因而,防火設計的標準更為嚴苛。為避免因為火災出現引起大規模的爆炸事件,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需要在此類建筑工程設計中加入防火技術,同時構建相對健全的自審程序,切實提升建筑物的防火能力。建筑防火系統中主要包括電氣方面、消防系統、報警系統等模塊。在實際設計時。應結合建筑位置以及該地區的風向變化加以布局。例如,在工業建筑的選址方面,需綜合考量附近的情況,若建筑物涉及易燃易爆的問題,便應遠離民用建筑,避免出現火災時,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在設計過程中,保證防火措施有效的同時,還應提高建筑物本身的質量,根據其具體功能適當提升建筑的耐火等級。工業建筑物投入使用后,采取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框架優勢更為明顯,對建筑本身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工程設計師在結構材料的選擇方面,可選用本身具有耐火性能的材料,同時在接觸以及使用頻率較高的構件上噴涂高質量的防火涂料,由此提高其熱絕緣水平。此外,為增強其防火效果,可在大型鋼材構件上加設防火板,進行全面包裹,加強其導熱性能,從根本上控制火災的波及程度。
排煙系統在工業建筑中主要負責將因火災產生的煙排出,減少室內煙濃度含量,保護人員的安全。該部分的合理設計及建設,能夠切實控制火災事故出現的概率。通常情況下,此系統的設計主要有兩類:①借助機械施壓達到送風的效果,該種設計模式包括專用排煙口、排煙通道等,一旦遇到火災事故,借助此系統可以將火災產生的大量煙塵排放至室外,有效抑制火災的繼續蔓延;②安設外窗,該種排煙系統屬于一種自然排煙方式,將煙塵直接由窗戶排到室外。但此方式具有一定的限制,達不到大部分工業企業對建筑物排煙標準,工廠排煙通風管道如圖1 所示。

圖1 工廠通風排煙管道
防火分區的設計是從建筑物整體的角度出發,對其內部實施全面分化隔離,同時使用的防火墻本身質量要達標,且具備較強的耐火性能,實現有效隔離,進而提高其防火等級。比如,在進行內部分區規劃時,可在門窗、墻體等構件上使用防火門窗,達到區域劃分的目的,增強其防火效果[2]。
該系統對于工業建筑而言尤為關鍵,為企業提供安全生產的需要。單就報警系統的設計而言,需結合發生火災時可能達到的溫度、煙氣、火苗與消防管網面臨的壓力等實施全面監控警報。在系統設計階段,需保證消防管網和自動噴水模塊配合作業,結合報警閥加以設計,滿足消防滅火需要。其中的報警閥屬于連接裝置。
防爆技術是工業建筑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借助合理的防爆措施,可以保證生產活動安全開展的同時,控制因爆炸帶來的損失,簡單而言,出現爆炸事件,有效的防爆措施可以使損失降至最低。工業行業的防爆技術落實具有較高的難度,且防爆標準也極高,因而,在實際設計時需進行綜合考量,以免出現設計漏洞。具體來說,設計師應完全掌握該建筑工程所處的客觀條件,嚴格根據現行的規定標準開展設計活動,提高其整體的安全指數,控制危險物品以及生產作業引發的危險系數,保護從業者以及周邊群眾的安全。在正式設計前,需要對其布局加以規劃。例如易燃建筑需進行集中式的設計,同時要求控制各區的間距,以及排風系統,有效降低爆炸事件的發生概率。
工業建筑中引發爆炸的條件主要有三項。首先,建筑物內有易燃易爆的氣體、粉塵等,便會為爆炸事故創造條件;其次,此類物體和空氣混合,最終成為具有爆炸能力的混合物;最后,此類物體遇到火源,由此引發爆炸。若建筑物內上述條件同時達到,便會引發爆炸問題。
部分工業生產活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易燃易爆物品,為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可控制爆炸條件,應將此類物品和點火源分離,確保二者不會有接觸,并且提升通排風系統的有效性,定期檢查保證其可以正常運作,由此達到預防爆炸的效果。在實際設計階段,由于無法消除爆炸條件中的第一項,需從另外兩個角度考量,重視排風系統的設計質量。在需要進行防爆處理的空間內,設有基本的排風系統以及危險氣體警報裝置,利用傳感裝置感測空間內的危險氣體濃度,一旦超過25%,相應的排風系統便會啟動,達到隔離的效果,避免混合物達到爆炸極限。
除控制爆炸條件出現的方式外,還可在建筑物內部加設防爆門斗。工業領域中,存放或生產易燃易爆材料的建筑物,其第一道門便應使用具有防爆功能的構件,提高其防爆的能力。對于此類構件的設計有既定的標準,要求其不可由于傳動出現火花,因而使用的材料應是特制的,門鉸鏈應使用青銅軸以及塑料材質的墊圈,門扇周圍需應用橡膠板,以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靜電火花。若在火花與空氣混合物接觸的同時,混合物也達到爆炸極限,便會引發爆炸,因而,合理選用防爆門材料,也起到控制爆炸條件的作用。另外,此空間內的地坪也需使用防靜電的材料,相應的照明用具、插座等電氣裝置本身需具有防爆性能,從整體上提高內部的防爆能力。
一方面,建筑選址。若工業建筑出現爆炸事件,對企業本身的經濟以及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都會造成損害。因而,部分地區采取工業園區的方式加強管理,此類園區應遠離住宅區、商業區以及其他人口流動量較大的場所。此種規劃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工業爆炸對其他領域的傷害;另一方面,工業建筑物本身的整體格局設置有特別的原則,具有危險級別以及類型相近功能的建筑物,通常進行集中規劃,與辦公區間隔較遠。同時,對于保存危險物品的建筑,需在其邊緣區域或借助當地的地形劃分出隔離區域,從整體平面布局上,將其與其他區域隔離,確保從業者的生命安全,控制因事故造成的損失[3]。
在工業建筑中加入防火防爆設計,控制其生產活動開展期間發生火災及爆炸的概率,為工業企業構建更為穩定的發展道路。近幾年,此類技術也在不斷成熟,因而設計師需充實自身,保證其業務能力,設計出具有更高安全性的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