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長治 046000)
PDCA 循環管理理論,最早出現于20 世紀20 年代,由Deming 采納、推廣、普及,因此也被稱為是“戴明環”。在PDCA 循環管理模式下,主要分為四大階段:
(1)P——計劃階段:確定方針與目標,制定活動計劃;
(2)D——執行階段:全面執行計劃,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3)C——檢查階段:對比執行結果與預定目標,分析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4)A——處理階段:對核查發現的情況與問題進行處理。

圖1 PDCA 四個階段
總的來說,PDCA 循環呈現為環環相扣的特點,通過小循環推動大循環,實現階梯式上升(圖2),可獲得較好的安全管理效果。
圖3 為基于PDCA 循環管理模式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體系結構示意圖。

圖2 PDCA 循環特點

圖3 基于PDCA 循環管理模式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體系結構
結合圖3 分析可知,基于PDCA 循環管理模式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體系下,每個模塊承擔著不同的安全管理任務,具體要點分析如下:
2.2.1 P 階段安全管理要點
P 階段安全管理主要任務包括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好危險源管理以及加強安全措施費用管理,具體如下:
(1)安全生產責任制:對于任一施工單位而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制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需明確安全生產目標、組織結構以及職責要求,編制制度文件,將安全責任分解到個人,分級負責。
(2)危險源識別與管理制度:危險源是建筑工程實施中各種事故發生的根源,對此必須加強危險源識別與控制工作,具體需編制危險源臺賬,對重大危險源采取動態監測措施,防止引發重大傷亡事故。
(3)安全措施費計劃編制:工程部提交項目年度安措費計劃,完成審批后嚴格按計劃執行。
2.2.2 D 階段安全管理要點
此階段主要是在全面制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安全教育培訓:現場所有施工、管理人員均要接受安全知識教育工作,深化安全生產意識,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
(2)文明施工管理:建筑工程作業中需合理布置施工現場,規范現場秩序,實現安全、文明施工;
(3)安全技術措施管理:分析建筑工程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利用技術、管理措施進行管控,防止引發嚴重傷亡事故;對于一些特殊工程應編制單項安全技術方案,為現場安全作業提供科學指導;
(4)安全技術交底:建筑工程項目實施前需對班組進行阿暖技術交底,主要交底內容如表1 所示,交底必須是具體的、明確的、有針對性的;

表1 安全技術交底范圍與內容
(5)安全例會制度:通過召開安全例會(季度安全總結會、月/周/班例會)實時掌握各階段安全生產情況,分析安全問題、整改安全隱患;
(6)勞務分包管理:嚴格根據相關資質要求選擇考務隊伍,所有進場勞務人員均要登記造冊,落實持證上崗制度,實現勞務用工規范化、制度化;
(7)消防保衛制度:包括消防安全與保衛工作兩大內容,項目部需加強消防宣傳,落實消防檢查、門禁管理以及夜間值班,切實保證施工現場所有工作安全、有序;
(8)安全內業資料管理:及時分類歸檔、上傳至項目內網電子信息平臺,可隨時、隨地調取查看。
2.2.3 C 階段安全管理要點
此階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以安全檢查與隱患整改為主,安全檢查工作主要包括定期、隨機以及專項檢查。
隱患整改采取逐級落實的方法,具體方式方法如表2 所示。
2.2.4 A 階段安全管理要點
此階段安全管理以安全事故報告、責任追究以及獎懲為主,事故調查必須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弄清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實安質事故規范化處理,明確事故責任人及其應承擔的責任;所有處罰、獎勵按項目部既定程序實施。

表2 隱患整改具體方式方法
河南凱中理想城商業、住宅項目為例展開分析,此項目總建筑面積223711.88m2。本項目共計有1 棟商業綜合樓、19 棟住宅樓及地下車庫,地下1 層,地上16 層建筑,高度均為49.3m,配套有沿街商業建筑、幼兒園等。
本項目采取分期建設模式,總工期共計6 年,建設時間長、工程量大,安全管理主要特點如下:
3.2.1 生產關系復雜,安全管理難度大
本項目設計單位、材料供貨單位、分包單位以及項目管理人員等,高峰期施工、管理人員共計有600 多人,生產關系復雜,安全管理難度大。
3.2.2 分期完工、交付使用,施工中危險因素眾多
本項目采用分期開發模式,每期各樓宇開竣工時間不一,施工中的危險因素存在時間、空間上交叉,不利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
3.2.3 基于地域限制,給施工溝通協調增加了難度
本項目中施工單位、供貨商來源于全國各地,各地在工程做法習慣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施工溝通協調任務重,且給施工安全交底、教育培訓工作增加了難度。
3.2.4 基礎結構技術復雜,安全風險大
本項目施工以小高層、高層建筑為主,基坑開挖深度大、面積大,且主樓、車庫分段施工,無法及時回填,場地又是濕陷性黃土,雨季極易出現基坑坍塌問題,同時設有預應力結構,施工技術復雜、安全風險大。
3.2.5 材料、設備用量大、品種多
本項目施工規模大,相應的所需材料、設備數量均較大,且品種眾多,機械設備使用頻繁,必須做好檢修維護工作,對機修員、安全員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6 結構與裝修階段高空作業多、垂直運輸量大
本項目存在大量高空作業,且高空交叉情況嚴重,對信號指揮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做好安全檢查,否則極易出現安全隱患。
3.3.1 辨識和分析項目危險源
施工前期,按多層次方式進行現場分類調查,全面辨識施工中的危險源,并制定專項危險源控制預防計劃措施,包括高處、懸空作業;高處作業吊籃;架體搭設;明火作業;施工用電等等。
3.3.2 明確工程安全管理目標
本項目工程體諒大,一次開工單位工程多,場地復雜,交叉作業點多面廣,施工前期需根據危險源辨識情況,制定統一的安全管理目標。
本項目依據(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要求現場達優良標準,無重大傷亡事故,無機械、火災、交通事故,輕傷負傷率≤1.5‰,爭創文明工地。
3.3.3 完善工程安全管理體系
本項目以PDCA 循環管理模式為內在主線,構建安全管理體系。
(1)建立建設單位主導的、參建施工單位都參與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
(2)編制安全管理組織措施計劃,明確各崗位職責;編制專項安全管理技術措施、重大危險源預控措施、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措施、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檢查和評價等一系列計劃;
(3)完成技術交底、安全培訓教育、應急救援演練等工作,提高作業人員安全意識與突發事故應對能力;
(4)嚴格根據計劃階段制定的安全檢查方法、要點以及標準,完成各安全要求、安全實施活動的檢查與記錄工作,進而對項目各階段、各專項進行安全評價;
(5)將前三個階段積累下的有效、成熟經驗,固化為安全管理標準文件;對于未能解決的遺留問題進一步分析,并制定應對措施計劃,提高安全管理功效。
綜上所述,基于用PDCA 環環相扣、循環管理的特點,將其運用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是可行的,有利于實現傳統零散的安全管理朝著系統化、程序化的方向發展,獲得理想的安全管理效果。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需將PDCA 模式與安全管理體系充分融合,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計劃并執行,通過檢查發現安全管理中的經驗與問題,及時督促整改,而有效的經驗可整理成標準文件,為后期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