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大同煤礦集團軒崗煤電有限責任公司焦家寨礦,山西 大同034114)
同煤集團軒崗煤電有限公司22113工作面處于1010開采水平,工作面位于221采區東翼,南為221采區22111采空區,北為實體煤層,西為221總回風巷軌道巷及皮帶巷,工作面切眼以東為原始煤層,工作面對應地面標高1160~1320m,井下標高830~961m,22113工作面相對地面位置在我礦井田范圍西北方向一帶,地面為山地地貌,無重要建筑物。地面為山地地貌,局部為梯田地貌,無重要建筑物?;夭蓵斐刹糠謪^域塌陷、裂縫。22113工作面煤層厚度4~5.6m,均厚4.8m,煤層結構中等復雜型,含夾石1-3層,單層厚度一般在0.2m以下,傾角7~11°,平均9°,煤層頂底板巖層特征詳見表1。工作面在回進風及切眼掘進過程中共揭露2條斷層,為具體確定斷層的產狀,在距22113工作面切眼550m處施工了一條空巷,如圖1所示,為保證22113工作面順利的推過該空巷展開相關研究。

表1 煤層頂底頂板情況表

圖1 22113工作面巷道布置詳情
22113工作面內距切眼550m處存在一條空巷,空巷軸向與工作面長度方向平行,長度為120m,斷面尺寸寬×高=4.4×3.8m,空巷掘進時期采用錨網索進行支護,頂板采用錨桿和錨索支護,靠近中間的兩根錨桿(錨索)間距1334mm,兩側錨桿間或錨桿與錨索間間距1333mm,排距1000mm,錨索和錨桿同排布置,每排兩根錨桿和兩根錨索或者四根錨桿兩種布置方式交替,同排錨桿(錨索)采用四眼鋼帶固定,均垂直頂板施工,錨索長度為8.0m,錨桿長度為2.0m。兩幫采用錨桿進行支護,錨桿長度為2.0m,間排距1200×1000mm,均沿水平方向布置??障锏脑敿氈ёo見圖2。

圖2 22113工作面空巷支護詳情
依據軒崗煤業22113工作面具體的地質條件,采用FLAC3D軟件建立三維數值模型[1-2],模型的長×寬×高=220m×220m×85m,其中煤層厚度4.8m,底板總厚度21m,上覆巖層總厚度59.2m,工作面沿模型寬度方向布置,工作面長度180m,工作面向X軸負方向推進,共推進100m,空巷位于模型左側。模擬時首先進行22113工作面回采巷道及開切眼的開挖支護,然后進行空巷的開挖支護,并在空巷內充填不同強度的充填體,然后進行22113工作面的推進。工作面與空巷間的距離稱為煤柱寬度。整理得到圖3所示模擬結果。
由圖3所示結果可以看出,隨著空巷與工作面間煤柱寬度的減小,空巷圍巖塑性破壞范圍不斷增大,當煤柱寬度小于15m,塑性區貫穿整個煤柱,結合空巷表面位移量變化規律,當煤柱寬度小于10m時,空巷圍巖變形量劇增,因此說明,煤柱的安全寬度為10m,不進行充填的情況下,空巷將失穩破壞嚴重,采取充填措施時,工作面距空巷10m以上時,充填體應該已達到設計強度。

圖3 空巷未充填模擬結果

圖4 充填體變形量示意圖
為確定空巷充填體的合理強度,分別進行充填體強度為1~6MPa的模擬實驗,當工作面與空巷間煤柱寬度為5m時,統計充填體的變形量,整理得到圖4所示的結果,由圖可知,充填體位移量隨強度的變化呈非線性變化,充填體強度增大,其壓縮量和橫向變形量均逐漸減小,當充填體強度由2MPa增大至4MPa時,充填體的壓縮量和橫向變形量均顯著減?。怀涮铙w強度由4MPa增大至6MPa,充填體變形量減小趨勢明顯減緩,由此說明,從減小空巷的變形來說,當充填體強度達到4MPa即可,充填體強度繼續增大,對于減小空巷變形量益處不大,并且可能引起采煤機割煤困難,因此確定充填體最佳強度為4MPa。
空巷充填材料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材料用量、充填效果、成本等因素,目前較為常見的材料包括化學、水泥漿液及高水材料[3],化學材料容易帶有毒性,水泥漿液存在凝固時間較長、結石率低、析水量大等問題,高水材料具有凝固時間可控、流動性好、無析水、滲透性好、價格便宜等優點。根據22113工作面空巷條件,采用高水材料作為充填材料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確定充填材料為高水材料。為確定合適的漿液水灰比,保證充填體強度達到4MPa以上,且不影響采煤機正常切割,在實驗室進行不同水灰比漿液的配制,并通過三軸壓縮實驗測得材料凝固2h、24h、7d后的強度,整理得到圖5所示結果。
由圖5所示結果可以看出,同樣水灰比條件下,漿液凝固時間越長,其強度越高;不同水灰比條件下,水灰比越大,漿液的濃度時間越長,凝固后結石體的強度越小。由注漿材料凝固強度角度進行水灰比選擇時,可考慮凝結時間24h的結石強度達到要求(>4MPa),水灰比小于4時可滿足要求,水灰比越大,材料用量越少,經濟效果愈好,因此確定高水材料水灰比為4:1。
將材料運送至充填地點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人力或者器械將漿液運送至需要充填的地點,二是通過管路將漿液輸送至充填區域,根據22113工作面的開采技術條件,設計采用管道運輸的方式進行空巷的充填。參考現有的充填工程實踐[4],巷道充填工藝方法主要有四種,包括開放式充填法、全袋式充填法、混合式充填法及分段阻隔充填法,根據22113工作面空巷情況,決定采用分段阻隔充填法,主要原因為22113工作面空巷起伏不平,漿液需要注入的高度變化不定,分段建立止漿墻非常必要,不需使用充填袋,工藝簡單,成本較低,其具體原理如圖6(a)所示。為減小空巷對工作面支架載荷的影響,過空巷期間工作面調斜,調斜角度根據空巷的寬度和長度比確定,調斜角度最小值為arctan(4.4/120)=2.1°,最終確定調斜角度為3°,具體情況如圖6(b)所示。

圖6 工作面充填及調斜方案示意圖
22113工作面空巷長度為120m,空巷影響范圍內為1#~80#液壓支架,工作面過空巷期間監測液壓支架的工作面阻力變化,過空巷期間,液壓支架工作阻力與正常情況下無明顯差異,波動范圍均未超出平時的最大和最小值,說明充填方案完全達到所需要求,工作面順利通過空巷。
現場監測過空巷期間工作面煤壁的片幫量,整理得到表2所示結果。過空巷期間,工作面最大片幫深度為0.37m,整個工作面片幫長度為5.4m,與正常情況下無明顯差異,表明空巷充填效果良好,充填體對空巷圍巖起到了良好的支撐作用。

表2 工作面片幫統計表
軒崗煤業22113工作面回采期間需通過一條與工作面平行的空巷。依據詳細的地質條件,模擬研究表明,空巷不充填條件下,工作面距空巷15m時,煤柱已喪失其支承能力,距工作面10m,空巷表面位移量開始迅速增大,為保證工作面安全通過空巷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充填材料強度達到4MPa,能夠顯著較小空巷的位移。選擇高水材料為注漿材料,通過實驗室實驗確定漿液的水灰比為4:1,設計具體的充填工藝和調斜方案,監測過空巷期間液壓支架工作阻力和煤壁片幫量,結果表明充填方案完全達到所需要求,實現了工作面順利通過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