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偉
(大同煤礦集團挖金灣煤業公司地測科,山西 大同037003)
在我國現有煤田中,尤其在華北煤田中,石炭系、二疊系的煤儲量豐富。但在此類煤礦開采的過程中,隨著開采深度的加深,奧灰水含水層對煤層底板的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引發了突水事故,嚴重威脅著煤礦的正常開采[1]。辛安煤礦于上世紀70年代投產,年產量達百萬噸,不受突水影響的主要開采層2#煤層已近枯竭。因此,為了其余受青灰巖和奧陶系灰巖巖溶水的威脅的煤層的安全生產,以煤層的水文地質為研究對象,分析煤層的突水具有重要的意義。
辛安煤礦位于河北省太行山東麓峰峰礦的南部,最高海拔+234.7m,東西寬2.8km,南北長約8km,距離邯鄲市50 km,且周邊有煤運專線和直達公路,交通便利。礦區氣候是半干旱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四季分明,夏炎雨冬冷燥,據氣象部分的統計資料,近年來的降雨量如圖1所示。礦區內地形為剝蝕型低丘陵地區,沖溝較多且多起伏,被一條EW走向的分水嶺分成南、北兩種水系,北邊為滏陽湖水系,平時水流量小于120m3/h,暴雨期水流量30~50m3/s,南邊為漳河水系。

圖1 辛安煤礦近年降雨量
1)地層,辛安煤礦為半掩蓋區,地層平均傾角20°,礦區大體走向為NE,但傾向于SEE,屬于單斜構造。根據勘探資料顯示,已揭露的地層從上到下有新生界和古生界,新生界主要為第四系Q和第三系R,古生界主要為二疊系P、石炭系C、奧陶系O。
2)構造,辛安煤礦位于鼓山地塹構造塊段,內部斷裂情況復雜,潛伏性的斷層較多,主要大體走向為NNE,次要走向為NE,傾向不一致,存在北黃沙向斜、南黃沙背斜、馬家荒小向斜等主要皺褶。
3)斷層,根據井下巷道和工作面勘探資料顯示,礦區斷層發育落差大于10m的數量為50條,如表1所示,落差小于10m的多達200條,其中大多數斷層是65°~80°高角度正斷層。
4)含水層,礦區內,根據含水層水質情況,自上而下,將含水層一次分為第四系-砂礫石孔隙含水層、第三系-孔隙裂隙含水層、二疊系-砂巖裂隙含水層、石炭系-薄層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奧陶系-灰巖巖溶含水層等。

表1 中、大型斷層分類表
5)涌水量,地下含水層水、老空水、奧灰水以及薄層灰巖水等為礦井主要涌水量,同時,因辛安煤礦斷層較多,誘發裂隙發育,且斷層導水能力較差,使得斷層成為涌水量的一個重要部分,近年來煤礦最大涌水量為2346m3/h,平均涌水量1980m3/h,詳細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礦井近年涌水量變化圖
6)充水,因辛安煤礦獨特的地理位置及環境,其水文地質單元相對封閉,主要充水源有地表水、老空水、含水層水和奧灰水等。在辛安煤礦深層煤礦的開采過程中,主要需要防止奧灰水的突水,其充水通道主要有斷層、導水陷落柱、封閉不良鉆孔、裂隙、隱伏井筒等。
1)水壓,承壓含水層位于煤層底板的下部,其大小決定著底板是否會發生突水,故煤層離含水層越近,則受到的壓力越大,據地質勘探資料可知,奧陶灰巖含水層的水位在+120m-+155m左右,如圖3所示。
2)隔水底板巖層厚度,隔水底板通過重力作用和阻抗水壓能力來阻壓承壓水。底板若要發生突水,則必須突破隔水層或克服壓蓋阻力,故隔水層越厚,阻力越大,發生底板突水的可能性就越小。
3)采動與礦壓,隨著煤礦工作面的開采,會引起工作面塑性變形和礦山壓力的變化,使得原有斷層裂隙不斷擴展,形成增滲效應,進而引發承壓水的滲流或突噴。隨著煤礦開采深度的加深,工作面的礦壓不斷增大,對突水系數的影響就越大。

圖3 大青、奧陶系灰巖的位置
1)臨界突水系數TS,其定義為單位底板隔水層厚度上所承受的突水壓力,定量衡量了煤層底板突水的危險程度[2-3],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P為突水壓力,MPa;M為隔水層的厚度,m;
查閱《煤礦防治水規定》可知,底板臨界突水系數TS一般小于0.06MPa/m,當實際突水系數T大于臨界突水系數TS時,礦井就容易發生突水事故,本文取突水系數最大值0.06MPa/m。
2)隔水層厚度,依據58#鉆孔的勘探資料,經過統計差值計算,得出奧灰含水層到2#煤底板隔水層厚度為79.7~165.64m,如表2所示。

表2 煤層底板隔水層厚度
3)實際突水系數,根據礦區58處不同鉆水孔的勘探資料,計算出58處鉆水孔的突水系數,使用GMS軟件生成如圖4所示的突水系數等值線圖[4-6]。由圖知,僅有3處紅線區域實際突水系數達到臨界突水系數0.06MPa/m,其余為安全區域,且礦井南邊突水系數整體偏大,高于北邊。

圖4 奧灰水突水系數等值線
為了更直觀的分析井田的地層特征,本文使用GMS軟件,依據實際礦區地質特點,將模型分為山西組P1s、煤層、太原組C3t、本溪組C2b、峰峰組O2f等5層,導入58處鉆水孔的實際勘探數據進行模擬定位,使用GMS軟件中的Create Arc tool命令繪制礦區邊界,然后生成TINs,再應用Borehole模塊中的Horizons->Solid命令,選用對應的插值法,生成三維地質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辛安煤礦GMS三維地質模型
1)東西方向剖面,為了了解東西向地層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情況,將模型沿著東西向緯度21500的位置做剖面,如圖6所示。由圖可知,在礦區東西向,各地層空間分布比較均勻,大體呈東低西高的趨勢。2#煤層主要在山西組P1s地層中,7#煤層主要在太原組C3t地層中,煤層平均均厚度約為90m。

圖6 東西向地質剖視圖
2)南北方向剖面,為了了解南北向地層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情況,將模型沿著東西向經度12500的位置做剖面,如圖7所示。由圖可知,在礦區南北方向上,各地層分布均勻,大體呈北低南高的趨,因此北邊埋深較大,但未發現地層缺失的現象。
3)組合剖面,為了了解礦區地層整體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情況,將不同緯度東西向、不同經度南北向的地質剖視圖進行模擬組合,得到了礦區立體組合剖視圖,如圖8所示。由圖可知,在東西方向埋層逐漸變深,在南北方向埋層逐漸變淺,礦區中部的地層起伏較大。

圖7 南北向地質剖視圖

圖8 組合地質剖視圖
本文通過對辛安煤礦水文地質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GMS三維地質模型,針對奧灰水的底板突水問題,提出以下幾點防護措施:
1)辛安煤礦2#煤層受斷層的影響,奧灰水直接煤礦的安全開采,且地層皺褶破碎,地層內殘余地應力和礦山壓力都較大,應通過鉆孔對煤層底板注漿加固后再進行開采。
2)依據現有58處鉆孔勘探資料,應用定向鉆孔技術,對地層進行全面勘探,繪制突水系數等值線線圖,預防突水事故的發生。
3)針對臨界突水系數區域預設定向分支鉆孔,封堵和加固導水斷層和主要破碎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