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安居

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和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是全國52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中的兩個。為確保2020年脫貧攻堅順利完成,農業銀行瀾滄縣支行和西和縣支行堅持圍繞扶貧抓黨建,把加強黨建與金融扶貧有機結合,明確目標,制定方案,配套政策資源,全方位推動金融扶貧工作向縱深開展。
注重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
瀾滄縣支行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增強全行黨員干部參與精準扶貧的使命感,在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張旭光的掛點指導下,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掛鉤幫扶、產業帶動相結合的金融助力脫貧攻堅新路徑。年初以來,瀾滄縣支行多次召開會議深入學習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并對脫貧攻堅重點工作進行安排。在此基礎上,該行組織黨員開展黨日活動,為結對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送去生活物資,制訂生產發展規劃。今年4月,瀾滄縣支行與縣政府商定建立銀政合作項目推進工作專班,積極參與扶貧項目實施,著力滿足帶貧企業的資金需求。
西和縣支行黨委也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積極貫徹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上級行金融扶貧具體安排,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農業銀行紀檢監察組組長、農業銀行黨委委員湯軍的掛點指導下,始終將金融服務脫貧攻堅作為最緊迫的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在金融扶貧過程中,該行黨委始終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深入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扶貧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建立起“黨委書記全面抓、黨委成員主動抓、各部室齊抓共管”的金融扶貧工作機制;探索創建“黨支部+合作社”“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黨建促產業發展,提高合作社帶貧能力,為貧困群眾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確保群眾穩定增收,全面提高脫貧質量。
精準貸款支持產業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關鍵。瀾滄縣支行依托資金優勢,著力解決貧困地區帶貧企業融資難題,為貧困戶辦理扶貧小額貸款,幫助他們發展特色產業。
“每當公司遇到困難,農業銀行總能第一時間給予幫助。尤其是近年來農行推出的‘普洱貸為企業減輕了不少負擔。”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春嶧說。近年來,瀾滄縣支行加大對普洱茶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有效幫助產業鏈相關農戶增收致富。截至今年8月末,農行瀾滄縣支行累計為普洱茶產業鏈發放貸款3.6億元,帶動貧困人口9800余人。
作為全國的“半夏之鄉”,西和縣的半夏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還以質量上乘的粉條、花椒、蜂蜜等特色農產品聞名周邊市縣,但這些產業發展均以原材料輸出或粗加工為主,產業不成規模。圍繞當地優勢產業,西和縣支行創新推出“半夏貸”“粉條貸”“花椒貸”等富民產業貸款產品,目前已投放貸款3.7億元,惠及農戶3561戶。
同時,該行通過建立“銀行讓利、企業帶動、貧困戶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帶貧能力作為企業獲得貸款的優先條件,降低準入門檻,優化信貸流程,大幅減費讓利,開通綠色通道,實施平行作業,幫助貧困人口以雇用勞動、訂單交易、土地流轉等方式參與企業經營,打造“企業+農戶”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帶動貧困戶穩步增收脫貧。截至目前,該行支持小微企業、合作社及能人大戶453戶,發放貸款2.5億元,帶動2850名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惠民服務送到身邊
瀾滄縣支行按照政府的安排掛鉤幫扶上允村,并派駐駐村工作隊。扶貧干部按照“一戶一策、一人一計”的原則逐戶制訂幫扶計劃,把黨的政策宣講到戶、扶貧項目開展到戶、意見建議征求到戶,采取致富能人帶動的方式,集中人財物資源進行精準幫扶。
瀾滄縣山高路遠,百姓辦理金融業務多有不便。因此,瀾滄縣支行在當地同步推進設立金融服務站和“惠農通工程”服務點,解決貧困地區辦理金融業務難的問題。截至目前,該行在全縣建立金融服務站162個,布放惠農通機具246臺,輻射全縣157個行政村。
同時,該行積極開展消費扶貧,一方面幫助14類商品上線農行扶貧商城;另一方面在線下開辦展銷會、推薦會進行宣傳。截至今年4月末,銷售總額超過了165.5萬元。
瀾滄縣支行在勐朗鎮那登社區和上允村勐允社區設立普惠金融服務站,為1052戶易地扶貧搬遷農戶提供金融服務,并為搬遷農戶進行信息建檔。截至目前,已為上允村勐允社區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貸款117萬元。
環球時報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