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讓大家更加意識到,身體健康是成就一切的基礎。所以在健康領域,特別是健康飲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其中,可食用昆蟲因為蛋白質含量高、對環境破壞小而逐漸為更多人所接受。目前,從事相關行業的企業規模不大、數量不多,起步并不晚的中企不妨留心機會。
近日,法國初創企業?nsect募集2.24億美元在巴黎附近建設昆蟲養殖場,未來還準備擴張到北美。按照計劃,養殖場內的昆蟲將用于生產寵物食品、魚飼料以及有機肥料。
雖然現在人們普遍對食用昆蟲嗤之以鼻,但實際上,人類吃昆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一些地區甚至延續到現在,比如在泰國,用椰奶煮螞蟻卵是一道甜點,在烏干達,不少人喜歡吃油炸洋蔥螞蚱。據研究,全世界目前已知有2000余種昆蟲是可食用的,相關制品也開始更廣泛地被推向市場。
對歐洲人來說,吃昆蟲還是一件非常新奇且挑戰不小的事情。不過,在如今這個崇尚健康與環保的時代,昆蟲可謂非常好的食材。英國營養研究會的研究表明,昆蟲營養價值可觀,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一些昆蟲的鐵含量甚至超過牛肉。另外,昆蟲也是一種環保食品。從蛋白質轉化率來看,產出相同數量的蛋白質,雞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昆蟲的300倍,牛肉是2850倍,而且養殖昆蟲所需的土地和水都更少。有的昆蟲甚至不需要飼養,直接就可以在自然界捕捉,還能避免糧食遭到蟲害。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聚焦一家位于倫敦的小型昆蟲養殖場。養殖場主蒂齊安娜·迪·科斯坦佐和她的丈夫湯姆·莫漢從2013年起開始養殖可食用昆蟲,目前規模已超過50萬只。他們介紹說,養殖的昆蟲可以直接烹制,可以曬干后食用,還可以磨成粉與面粉混合制成面包、比薩餅等。蒂齊安娜認為,昆蟲的營養元素和魚類相似,在眼下海洋魚類資源面臨枯竭的背景下,用昆蟲替代魚類可以更好地保護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她還介紹說,新鮮的黃粉蟲幼蟲嘗起來像“雞肉混合物”,而干制的蟲子則更像堅果。如今,養殖場的忠實顧客越來越多,大學生、學者、甚至加勒比海游艇上的主廚和高端酒店都時常照顧他們的生意。
養殖昆蟲已漸漸從小打小鬧發展成為稍具規模的產業。據美國“全球市場洞察”咨詢公司統計,2019年全球食用昆蟲市場規模達1.12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超過15億美元。不少歐洲大企業也開始行動起來,研發更為豐富的昆蟲制品。在比利時,全國最大的超市高樂惠已經研發出由多種昆蟲粉制成的餅干,并將于近期擺上貨架。目前,歐盟正在對8種可食用昆蟲進行調研,研究它們的養殖難度以及商業價值,并準備今后在資金和政策上為昆蟲養殖業給予支持。據專家估計,未來3-5年,歐洲食用昆蟲的消費將出現大幅增長。
目前,食用昆蟲推廣遇到的最大障礙還是民眾的接受能力,絕大多數歐洲人還沒有足夠的勇氣把昆蟲擺上餐桌。倫敦一家墨西哥餐廳的主廚托馬斯妮娜·梅爾斯表示:“昆蟲不能吃是一種偏見。在我看來,蝦也是海里的一種蟲子,大家不也把它視為美味么。在不遠的將來,人們會改變現有觀念,就像我們餐廳(添加了昆蟲粉)的布朗尼蛋糕,實現從無人問津到被不少顧客追捧。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從寵物這邊先打開市場也是一種辦法。美國一家狗糧和零食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安妮·卡爾森表示,現在關注氣候變化的年輕人希望自己寵物能吃到環保食品,碳足跡更小的昆蟲無疑是不錯的選項。他們公司嘗試用蟋蟀制品喂養寵物狗,并且獲得成功,只不過尚待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
歐美推廣食用昆蟲的做法也為中國投資者帶來商機。作為一項新興產業,養殖昆蟲具有投入少、門檻低的優點。但同樣也應該看到,這個行業發展時間不長,真正做大做強尚需時日。與此同時,歐美對食品的管控標準一貫較高,未來對于昆蟲養殖也會有較為嚴格的標準。建議有興趣的投資者緊盯歐美相關標準的出臺,選擇投資當地昆蟲養殖場或者在中國生產符合出口歐美標準的昆蟲制品。▲
環球時報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