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這是一個艷陽高照、花紅柳綠的季節,我隨爸爸到鄉下探親。
大約一小時的車程,我們到了村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油亮而又寬闊的柏油路,取代了以前那條崎嶇不平、坑坑洼洼的泥巴路。
沿著這條主干道,我們來到了村中心。“哇”,我禁不住喊了一聲。眼前的情景,真是讓我意想不到:一座座兩層小樓代替了那破舊的土房子,還有一幢三層樓與眾不同,它就是村委會的辦公樓。樓前有一個小廣場,廣場的中央飄揚著一面國旗。廣場周圍安裝了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真是一派繁華的城鎮景象!
我們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個養雞場。一個叔叔對著爸爸笑道:“城里人來了。”又笑著對我說,“敏娃子長這么大了。還記得我嗎?”我笑著說:“二叔嘛!記得呢!您以前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現在怎么養起雞了呢?”我這么一問,可打開了二叔的話匣子:“自從國家的扶貧政策實施以來,咱們村幫扶我建起養雞場,讓我帶頭創業致富奔小康。這幾年,還真嘗到甜頭了。”離開養雞場后,爸爸告訴我,二叔早已成為“小康戶”了。我想:這農民工都變成大老板了,家鄉的變化能不大嗎?
離開養雞場沒多遠,我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我循聲看去,原來是兒時的小伙伴小麗在喊我。她拉著我的手,要我去她家看看。我記得以前她家是村里的貧困戶,她的爸爸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家里只靠她媽媽種的幾畝地維持生活。可這次我來到她家一看,新修的樓房,花園式的小院子,這就是城里人眼中的別墅啊!小麗興奮地說:“這幾年村子里的人都富起來了,我爸爸也受到了鼓舞,改了懶惰的毛病,既干農活又搞副業,生活富裕多了。學校有免費的營養餐,我的學習勁頭很足,現在要努力學習,將來把家鄉建得更好!”我深深感受到了小麗滿滿的幸福感,也為家鄉人思想的變化而高興。
當我和小麗說話時,一個身材高大的人走進來,大聲說道:“麗麗,你爸呢?我約他下午幫我給金銀花澆水呢。”“我爸還沒回來,等他回來我就讓他去找你。”這時,中年人發現了我,說:“是小敏吧,什么時候回來的?你爸也回來了嗎?”見到我爸爸后,兩人熱情地握手問好。原來他是爸爸兒時的小伙伴,是我們村的村主任。據他說,黨和國家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政策,這幾年縣上因地制宜,推廣金銀花種植業,而且效益良好,農戶的收入不斷增長。我們來到金銀花種植基地,只見這里田野遼闊平整,大片大片的金銀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分外奪目,陣陣花香引來了大量的蜜蜂來采蜜。我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這里是花的海洋,蜜蜂的樂園,也是村里人奔小康的希望田野。
一天的時間眨眼就過去了。我和爸爸走在通往村口的路上,滿村雪白的槐花散發著陣陣沁人心脾的幽香。我回頭看著那嶄新的瓦房、嶄新的樓房,望著那養雞場,聽著那歡笑聲,看著那健身器材上鍛煉的老人,內心不由得感嘆:“變了,家鄉的一切都變了!這全是因為黨的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好啊!”如今,家鄉人奏起時代的最強音,騎上時代的駿馬正在奔向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甘肅通渭縣文廟街小學六·7班學生,指導老師:王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