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柯

“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采取保守審慎的經營策略,縮減業務規模、交易額,持續減少服務用戶數,所以開放平臺業務交易量環比下降約70%。”對于業績的大幅下滑,趣店如此解釋。
營收下滑、由盈轉虧、全線潰敗,這真的是趣店的滑鐵盧嗎?好在,趣店還有遮羞布。那就是今年3月推出的全球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
基于此,趣店第二季度交易服務費達到2.93億元,比去年同期1.24億元翻了一番還多。但是水漲船高的營業成本3.66億元,增長28.0%,也同樣拜萬里目所賜。

以巨額補貼姿態強勢入局的萬里目
同時,趣店還將財報尷尬甩鍋給了最高法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認為后者修改了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即以央行LPR的四倍(15.4%)為標準,取代原來的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
趣店認為自身業務與金融強相關,而民間借貸利率新規又強調監管,很可能直接影響趣店的盈利能力,導致后者產生凈虧損。
綜上可以看出,從第一季度的1700萬元增至近3億元的奢侈品電商收入,無疑是趣店財報中鮮有的利好,但考慮到其市場反饋的爭議性,其長久貢獻仍有待觀察。
其實,從創立之初,伴隨趣店的爭議就從未停歇。2014年,羅敏趁著互聯網金融的風口,成立了趣店,目標對準校園,主打大學生消費的”校園貸”服務。這個模式與他的江西老鄉、樂信創始人肖文杰做的分期樂如出一轍。
2016年因為“裸貸”“裸條”“砍頭息”,校園貸政策收緊后,趣店迅速推出面向上班族的”現金貸”業務,成功轉型。
2017年,趣店頂著“最會賺錢的互金公司”名號,沖向紐交所上市,市值曾一度破百億美元。那可能是趣店最風光的日子。2018年初的某一天,趣店市值52億美元。羅敏放話:市值不達千億美元,他不再從公司領取一分錢薪水和獎金。
只可惜豪言壯語說得有點早,剛剛成立三年半的趣店哪里知道,風口過后,浪就來了。
先是與螞蟻金服的合作到期,曾經掛在九宮格的趣店,也失去了支付寶的超級流量入口,所以趣店2018年第四季度營收急速下滑。羅敏力推“開放平臺”后略有回升,后者被譽為趣店的第二條增長曲線。可惜在“開放平臺”2019年連續三季度增長后,在第四季度不增反降。
一個更為重要的十字路口出現在2019年的3·15晚會,晚會曝光了小額網貸“714高炮”借款軟件,出現高額“砍頭息”、暴力催收亂象。而趣店自然也難逃波及,隨著輿論爭議和行業監管加劇,趣店股價一路暴跌,截至當年晚會,市值已經跌去超80%,無力回天。而趣店收入四大板塊(融資、貸款撮合、交易服務費、銷售收入)也都在不同程度地收縮。
與此同時,昆侖萬維、藍馳等股東相繼套現離場,則給了趣店當頭一棒。實際上,自趣店上市開始,昆侖萬維就先后七次減持出售趣店股份,到2019年4月完全退出趣店的投資,獲利至少10億元人民幣。

萬里目云集明星代言
此時,痛定思痛的羅敏,把寶押在了奢侈品跨境電商這個賽道,成立了萬里目。并且,今年6月,趣店投資寺庫1億美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28.9%,似乎逐漸坐實了其從互金公司到奢侈品電商的轉型。對此,趣店在財報中表示,“期待能夠在奢侈品消費業務中產生協同效應。”
據了解,萬里目引入的品牌達五十多個,主要覆蓋護膚、包袋、鞋服、配飾等輕奢品。其強調價格優惠、服務體驗、資金優勢以及專業團隊。
特別是五一期間,羅敏毅然決然花大價錢請來了趙薇、黃曉明、鄭愷、雷佳音、賈乃亮,說著“買奢侈品,上萬里目”的廣告語,走進官方抖音直播間直播帶貨,累計收獲1.3億觀看人次,為中國海關貢獻關稅預計突破1400萬元。
在羅敏看來,萬里目可以提供面向消費者的各種高端產品。顯然,他依舊看好國內奢侈品消費市場需求和增長潛力。的確,萬里目幫助趣店實現了銷售收入幾近翻番,從1.235億元增長至2.933億元。
但是,像邀請明星、微信連續投放等市場推廣支付,也水漲船高同比上升101.7%,突破1億元關口至1.568億元;營業成本高達3.66億元,同比增長28.0%。
據悉,萬里目曾打出了“百億補貼”的廣告標語,主打全站自營、正品貨源直采、入倉質檢以及全程溯源。只可惜百億補貼抵不過消費者的假貨投訴。
雖然3·15上線,但是晚會推遲了,萬里目的好彩頭沒碰到,觸霉頭的事情還真不少。
萬里目便宜到離譜的價格,從一開始就讓很多消費者擔心。畢竟連拼多多都不敢想的補貼力度,消費者當然會心存疑慮。雖然萬里目放出“假一賠十”的狠話,也號稱自建海外供應鏈和海外倉庫,用于保證正品和質量,但用戶仍對此顧慮重重。
當然,據《2019中國奢侈品電商報告》顯示,奢侈品牌在中國的線上渠道非官方商家供貨率達到73%,非官方產品出貨率達到81%,客戶買到假貨的可能性超過48%。
所以,趣店在進入奢侈品電商這個賽道時,羅敏就應該明白假貨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萬里目也很難拯救早已千瘡百孔的趣店。回顧趣店六年發展,高光與低谷并存,追逐風口跨界出圈,但是隨著投資人先后離場,趣店模式經歷陣痛。
過去三年,趣店多次嘗試多元化經營失利,金融借貸業務的單一性風險提升,特別是近年來政策監管力度加大,加之疫情不確定因素上升,使得趣店不得不以萬里目相搏,只可惜奢侈品賽道水深,燒錢豪賭的明星戰略與百億補貼,卻難敵假貨風行、消費者投訴與對手價格戰。
由此可見,趣店轉型之路漫漫,或許這并不是羅敏的至暗時刻,但趣店的奢侈夢的確有些奢侈。如果此次豪賭不能回血,寒冬或許會提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