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王吉敏,李衛平
職業技能大賽作為檢驗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引了方向。其中世界技能大賽是國際最高水平的職業競技賽事,研究其中的技能人才標準及選手培養方法,將有利于我國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實現職校學生整體技能水平的提升。本文以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為例,積極探索其對專業教學發展的影響,以期為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和專業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支撐。
(1)地區性職業技能大賽。地區性職業技能競賽按照主辦方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由省總工會、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單獨組織;第二類是由教育部或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下屬機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學會組織的賽項;第三類是由教育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以外的其他部委或各行業協會組織的比賽賽項,一般規模較小,參加的學校數量有限。
(2)全國性職業技能大賽。全國性職業技能大賽由國家總工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單獨組織,或與其他部委共同組織。目前影響力較大的有教育部聯合其他部委在天津進行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簡稱“國賽”),還有共青團中央牽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舉辦的“振興杯”全國職業能力大賽等賽事。全國性的職業技能大賽得到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視,各級職業院校紛紛調動全校的力量來培養參賽選手,職校學生人人關注大賽,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技能的熱情,成為檢驗我國職業教育水平的一個考核平臺,并呈現出覆蓋面廣、規模大,社會影響大、反響好,國內優秀企業紛紛爭取參與的顯著特點。
(3)世界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起源于上個世紀的西班牙,迄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有“技能奧林匹克”之稱。中國自2011年首次參加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以來,一直在不斷刷新著歷史記錄,2015年取得5金6銀4銅的好成績2017年獲得了15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和12個優勝獎,特別是2019年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國選手共獲得16金14銀5銅和17個優勝獎,位列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名。
世界技能大賽競賽項目是選取行業最前沿的技術,代表著職業技術發展的方向。其競賽項目對比賽的要求越來越高,實現了從單一技能到綜合技能的轉變,選手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能,具備英語的相關能力,還要具備熟練使用計算機的能力。評價體系中評判分數的客觀性比重也逐漸增強,每屆大賽均涉及40余個項目。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加入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不僅提供資金、設備方面的支持,還能現場簽約競賽選手,這充分證明企業對大賽選手的認可程度極高。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家可以得到目前世界最前沿的技術規則及標準,結合世界技能大賽各方面的優勢,可促使自己國家職業培訓體系進行更新及改進。世界技能大賽作為先進的技能賽事,值得我們關注及深入研究。
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共設置5個競賽模塊,包括汽車車身診斷與修復、結構部件更換、更換非結構部件、面板維修及車身相關件修理。車身相關件修理模塊命題范圍廣泛,有如塑料件修理、更換玻璃等,第42屆賽事就是更換安全氣囊單元。比賽時間為4天,每名選手完成所有賽項需要22 h,要求參賽選手年齡不超過21周歲,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本專業的理論基礎及專業技能,具備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在評判方法、競賽場地布局規劃等方面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
通過對參加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賽項比賽的部分教師、裁判及學生進行訪談調查發現,技能大賽對于國內職業教育的模式及專業教學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借鑒和促進作用。
(1)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車身修理賽項5個模塊的設計是來自于生產實踐,由企業專家和專業教師共同制定車身修復賽項的技術標準和考核要求。競賽選手是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展示出真實的工作能力與職業素養。首先,競賽選手要有扎實的車身修復專業理論基礎、過硬的基本操作技能,會選取專業的車身修復工具,具有熟練的操作技巧,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解決車身修復過程中的問題,最終完美地完成車身修復工作任務。其次,選手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穩定的心理素質、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靈活應變的能力。最后,競賽選手還要具備英語閱讀能力、獲取本專業相關信息并處理信息的能力、與周圍人溝通協調的能力,還需要選手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等。所以車身修理賽項主要對學生的核心素質、通用能力、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等4個方面進行考核,并以操作規范、技能嫻熟、專業性強為標準要求,以此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如圖1所示。

圖1 綜合職業能力結構圖
(2)有效開展生產性的實踐教學活動。車身修理競賽項目由競賽技術委員會指定開發團隊來進行競賽賽項開發,包括方法專家、內容專家及實際工作專家組成。按照車身修復高技能人才的職業能力標準來開發競賽模塊,每個競賽模塊均來自于企業實際崗位的需要。對每屆競賽賽項要求每次有25%的技術更新,這些更新的技術內容反映目前世界車身修復領域最新的技術變化及職業能力。需要選手能夠根據車身的損壞情況,通過各種設備測量、評估、運用技能把汽車車身修復到完好的狀態。
競賽賽項打破了原有的學科課程體系,按照企業的生產要求來培養學生,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學習,從而達到企業崗位的要求。在大賽訓練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如操作過程要規范化、標準化,通過學生完成車身修復任務將職業素質展現出來;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快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車身修理賽項就是將勝任崗位所需的職業素質、通用能力、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等4部分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系統的生產性實踐活動。
(3)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培訓過程中堅持以競賽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的技術水平及特點,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了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教師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觀看前期競賽選手的競賽視頻,使學生領會大賽的要求及目標,尋找差距,彌補不足。采取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強調教師合理引導與學生獨立實踐的有機結合。賽前進行預練,調整訓練場所,培養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訓練過程中設置突發問題來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及抗壓能力,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實踐水平的提升。
(4)促進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綜合性評價制度。大賽中對選手的評價主要是依據高技能人才標準來進行。把國際上對職業技術人才的技術標準融入到評價中去,內容上強調生產實踐的實際需要,評包括安全、技術細則、操作規范、環保意識等方面,每個評價內容都有具體的分值,以及設置分值的標準。其中對產品質量的評價作為評價的第一準則,對完成產品的速度要求不是很高,決定選手水平的高低最終還是依據質量評價。每組評價主要由5個裁判進行評判,裁判的打分高低分之間不能超過3分,分值差距過大要有說明材料。裁判要全程進行評判,評價結果不僅合理而且公平。
(5)增強了參賽教師的國際化理念。職業院校的教師要想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無縫對接,教師應該具備教育教學的相關能力結構。這種能力結構可通過各種方式獲得,比如技能比武、企業培訓等。不論是指導省隊參賽選手的教師,還是在國家集訓隊擔任指導的教師,都要通過學習來研究車身修理賽項競賽要求、競賽規則以及競賽內容。在選手的培養過程中,了解并掌握國際培訓理念及技術標準。在訓練過程中推進專業教學改革,將車身修理賽項對人才的培養標準及理念融入到教學中。以競賽規則技術文件去開發學習任務,并轉化為教學課程,實現與國際接軌,促進學校實踐教學向更高水平邁進,這就是以賽項帶動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同時獲得自身的專業成長。
(6)促進安全規范、保障有力的實訓基地建設。車身修理賽項對場地有著非常細致的要求,按照技能大賽提倡的“環保”“健康與安全防護”等理念,能為選手提供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安全、環保的場地及設備支持。競賽場地的安全防護非常到位,幾乎能完全消除污染。競賽的設備是由世界名牌廠商贊助,是車身修理行業最新的設備和工具。
由技能大賽對專業教學發展促進的6方面作用可以看出,這6方面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彼此之間并不孤立。每一個方面對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成長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要想與國際接軌,培養出來的技能才能夠滿足社會與企業需求,得到國際化的認可,就需要不斷轉變培養觀念,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引導教育學生,科學規范地制訂技能培訓計劃并實施,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與考核,突出工學一體的實踐教學方法,強調以質量為主的評價理念,不斷改善職業院校師資隊伍結構,加強實訓基地的規劃建設,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