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仙春,程曉蓉,王雪飛,沈 超
2017年7月,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開始承擔某部醫療衛勤保障工作,為充分了解水面艦艇官兵的健康狀況,使醫療保障服務更有針對性,醫院派出專家組聯合當地醫院共同對官兵進行了全面體檢,并對體檢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某部參與體檢的水面艦艇官兵共943人,男性890人,女性53人,年齡(27.59±5.81)歲,范圍17~45歲。其中干部152人。
1.2 方法 組織專家對官兵進行體檢,參照《海軍海勤人員體格檢查標準》統一設計體檢表,檢查內容有內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心電圖、B超(肝、膽囊、胰腺、脾、雙腎)、X線胸透、血常規、普通生化(血糖、血脂、尿酸)等。
體檢結束后收回有效體檢表943份,對所有體檢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共檢出疾病41種,排在前10位的分別為:口腔疾病、體質量異常、腰腿疼痛、高脂血癥、脂肪肝、視力異常、心電圖異常、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胸片X線異常。不同年齡組疾病分布見表1。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官兵健康狀況良好,但部分人員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

表1 不同年齡組官兵體檢身體指標異常分布情況[例(%)]
3.1 口腔問題 目前凸顯嚴重,具體表現為齲齒、牙結石和口腔潰瘍。主要原因和口腔衛生習慣、口腔自我保健意識、工作環境有關。官兵工作環境特殊,艙內氣溫高,訓練強度大,飲水少、出汗多,唾液中鹽和晶體成分高[1],易形成牙結石。航行時淡水緊張,口腔衛生難以保證,飲用水多通過海水淡化而來,水中氟、鈣、鎂3種元素的含量很低,且水質呈弱酸性,而氟、鈣、鎂是牙釉質礦化和防止齲病發生的重要因素,長期飲用淡化水會使人體內這3種元素的含量顯著降低,導致齲病發生率顯著增高[2-3]。艦艇上一般只配一名口腔醫生,在各部門間流動開展工作[4],有些官兵因時間來不及或是周期太長嫌麻煩無法合理就醫,往往延誤治療。很多官兵都有吸煙習慣,近年來研究表明,吸煙是牙周病的一項重要危險因素[5]。口腔潰瘍的成因較為復雜,通常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可能與艦上工作精神緊張、食物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自身激素水平改變等有關。
3.2 體質量異常 超重或肥胖人數居多。主要由以下幾種因素引起:(1)營養物質攝入過多。由于艦艇伙食補助較地面官兵的補助標準高,每日飯菜中肉、蛋、奶的比例高,而谷類食物以及富含纖維和微量營養素的新鮮蔬菜與水果的攝入相對不足,這種不合理的膳食模式增加了超重或肥胖發生的危險性[6]。隨著官兵收入的提高,很多人都購買各種零食加餐,靠岸后也會大肆吃喝,額外增加了一些能量。(2)活動量少。艦艇艙室普遍狹小,活動空間有限,航行的時候體能訓練無法保證,只有在停靠岸的時候才能做一些規律訓練,這樣攝入的能量無法消耗,久而久之造成脂肪堆積,形成肥胖。(3)健康意識淺薄。一些官兵對健康知識了解的比較狹隘,認為吃大魚大肉才是對身體好,就無節制的吃,聽說蛋清能長肌肉,就一次性吃十幾個雞蛋,殊不知這種做法對身體有害無益。(4)進食過快。官兵由于平時工作、訓練時間緊,普遍吃飯較快,食物來不及被充分咀嚼就進入胃內,不僅會造成胃內負擔過重,而且大腦來不及作出反應,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的過量。
3.3 腰腿疼痛 官兵普遍有腰、腿疼痛或是曾經有過傷痛經歷。主要與坐姿不正、體能訓練不當、外傷、彎腰作業有關。腿痛病人以膝關節疼痛多見,表現為膝關節一側或是雙側周圍壓痛、酸脹。官兵多為年輕官兵,有時訓練過度關節疼痛,卻未引起足夠重視,仍舊進行高強度訓練,進一步加重損傷。訓練時大量出汗,結束后未及時添衣物,風吹后受涼易造成腰、腿部肌肉血供發生改變,久之缺乏彈性漸成勞損。由于艙室較小,有些工作必須彎腰才能進行,在特定的位置上,腰部肌肉處在被拉長的狀態,使得腰部各部位組織都處在一種緊張狀態,時間久了會造成腰部肌肉勞損而引起慢性間歇性疼痛或是持續疼痛,在勞累或是受涼后表現更為明顯。
3.4 高脂血癥與脂肪肝 高脂血癥與脂肪肝的發生率高,且隨著年齡增長有上升趨勢。主要與官兵飲食不合理、運動少、吸煙有關。飲食結構可直接影響血脂水平的高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易受飲食中膽固醇攝入量的影響。食物中肉食、蛋、奶制品中膽固醇含量較高,而官兵日常飲食中這類食物所占比重大,是促成高TC的主要原因。人體體質量指數與血脂水平呈明顯正相關,超重或是肥胖者更容易發生高脂血癥。
3.5 視力異常 主要表現為屈光不正和視疲勞,其中屈光不正中近視眼占絕大多數。臨床表現為視物模糊、眼睛干澀、眼痛等。普招軍校學員體檢視力放寬,是造成屈光不正高發病率的一個原因。隨著電視、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戶外活動減少,導致官兵近距離用眼時間變長,視力逐漸下降。艙室窗戶少,室內缺少自然光,人工照明的大面積使用使得眼睛需要不斷的調整,容易造成眼肌疲勞,進而發生視力改變。水面艦艇長期海上航行時在甲板上能看見的也是單調的海天藍色,視物周圍無其他顏色可比,容易產生錯覺和視疲勞[7]。
3.6 心電圖異常 主要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T波改變。可能與艦艇上艙室狹小、機器震動噪聲大、訓練任務重有關。多數研究者認為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中會導致心率變化、心電圖異常,產生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8]。官兵大多數是集體生活,在高溫狹小的艙內易形成CO2濃度高,O2分壓下降,機體會逐漸缺氧,植物神經功能素亂而導致心血管攣縮,使心排出量受阻,長期的心臟負荷過重又會導致心肌肥厚或是心肌缺血,從而引發心電圖出現T波或ST改變。
3.7 肝腎功能異常 肝功能異常表現為ALT、膽紅素升高,但無臨床癥狀,可能與服藥、劇烈運動、某些感染、飲酒等有關,不排除一過性升高,需要復查。腎功能異常表現為尿素氮、肌酐升高,但彩超未見明顯異常,可能與飲水少、飲用淡化水有關,需做進一步檢查明確。
水面官兵是一群年輕的特殊群體,承擔著各種海面軍事任務,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確保身心健康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早期干預是醫院工作的重點。本次調查分析表明,官兵現有疾病主要與飲食和工作環境相關,在適宜的干預下,可以緩解或是逆轉。工作環境所造成的疾病需引起部隊重視,做好應對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醫務人員需加強健康宣教,為官兵提供個性化干預,制定合理飲食方案,開展適宜的運動,定期組織體檢,以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為海軍戰斗力提供重要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