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瑜,范凌志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增加,白內障及青光眼的發病率也迅速增加,同時,兩種疾病合并出現的情況在老齡患者中也越來越常見[1]。作為一種常見的致盲性眼病,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研究顯示,白內障的發生與開角型青光眼的發生密切相關[2]。單純白內障手術不能解決開角型青光眼眼壓的問題,青光眼手術則會加速白內障患者的進展。內路小梁切除術是在角膜緣建立一條新的房水引流通道,將房水吸收,限制房水過多流出,但是單純的內路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開角型青光眼效果并不明顯[3]。有研究顯示,白內障摘除術聯合內路小梁切除術能有效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壓,及早恢復患者的視力[4]。在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的基礎上,植入人工晶體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視力狀況[5]。本研究旨在探討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手術在白內障合并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恩施慧益眼科醫院接診的白內障合并開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各45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患者年齡范圍38~68歲,平均(52.87±7.68)歲;觀察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齡范圍39~69歲,平均(53.69±7.71)歲。納入標準:(1)符合青光眼診斷標準;(2)無精神疾病史;(3)滿足手術指征;(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2)免疫功能、凝血機制異常患者;(3)溝通障礙者。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治療。具體手術步驟為:患者麻醉后,以穹隆為基底做結膜瓣,在其頂端穿刺進入前房,注入黏彈劑,環形撕囊,向兩側擴大內切口,水分離,采用超聲乳化方法在切口處將白內障吸除,開放式吸凈晶狀體皮質,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最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包封術眼。
觀察組采用小梁切除術聯合超聲乳化手術治療。植入人工晶狀體于囊袋內,注吸前房黏彈劑,保持前房。前房注入0.1 ml卡巴膽堿縮小瞳孔。沿鞏膜隧道切口一側,潛行分離鞏膜至角膜緣,剪開鞏膜隧道切口外側鞏膜,形成邊長4.0 mm的等邊三角形鞏膜瓣,切除瓣下小梁組織1 mm×2 mm,相應處做周邊虹膜切除。間斷縫合結膜瓣。
1.3 觀察指標 視力采用LogMAR視力評估,記錄治療前后眼壓、前房深度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標準[7]:(1)顯效:視力提高視力表2行及以上,光感度達到0.02;(2)有效:視力提高僅1行,視野改善5°~10°;(3)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顯效+有效為成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1.1%,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治療前后眼壓、前房深度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眼壓、前房深度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眼壓水平下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前房深度上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壓、前房深度比較(x±s)
2.3 治療前后視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視力、總灰度值、F-VEP波峰值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患者總灰度值、F-VEP波峰值水平下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視力上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功能指標比較(x±s)
2.4 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4.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白內障患者通常表現為晶狀體代謝紊亂,發生混濁,混濁晶狀體阻擾光線投射到視網膜上,導致的視物模糊,多見于40歲以上[6]。開角型青光眼在臨床上通常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可引起視神經病變和相對應的視野缺損,導致患者失明[7]。據調查結果顯示,白內障和青光眼是排在前兩名的致盲性眼病,且在老齡人口中,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同時發生的情況也十分常見[8]。
小梁切除術是在粘彈劑充盈前房的條件下進行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是其單獨治療白內障合并開角型青光眼對患者的眼壓沒明顯改變[9]。較多研究顯示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內路小梁切除術可明顯降低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眼壓[10]。隨著白內障超聲乳化的發展,白內障手術已被廣泛接受成為有效控制的手術方式,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切口小,能夠提升患者的耐受力,使患者視力得到有效改善,降低眼壓,避免二次手術的痛苦[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達91.1%,且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4%,明顯低于單獨使用內路小梁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國外研究也表明,白內障超聲乳化有助于提高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12]。眼壓指眼球內部壓力,眼壓穩定在一定范圍內,能夠維持眼球正常形態,保持良好的屈光狀態,而眼內的房水對眼壓影響最大,如果房水排出通道受阻礙,均會導致眼壓升高或過低;前房深度是指在光軸方向從角膜的后頂點至晶狀體的前面之間的距離,會影響眼光學系統的總體屈光力[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眼壓、前房深度明顯改善,且聯合治療的患者改善情況優于單獨使用內路小梁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周凌麗等[14]研究也顯示,白內障超聲乳化輔助治療能明顯改善降低患者的眼壓,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分析是因為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切口小,在較為密閉空間進行,同時能夠增加房水流動性,減小前后房壓力,周邊粘連的危險性下降,解除房角阻滯,從而改善患者的眼壓,且在顯微鏡下操作,動作精細,創傷小,降低了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
視力指視網膜分辨影像的能力,反映的是視網膜最敏感的部位,而視覺電生理檢查是判定視力好壞的客觀標準;F-VEP波峰值能在一定強度的閃光刺激視網膜,同時能在視覺皮層的枕區記錄到電位變化,其變化代表視功能障礙。較多研究顯示,白內障超聲乳化可改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視功能。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后患者視力、總灰度值、F-VEP波峰值明顯改善,且使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內路小梁切除術治療的患者改善程度優于單獨使用內路小梁切除術治療的患者,說明聯合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視功能各指標。分析是因為白內障超聲乳化在術眼角膜的小切口處伸入超乳探頭將渾濁的晶狀體擊碎為乳糜狀,將乳糜狀物吸出,保持前房充盈,改善患者的視功能,使患者重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