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一平

【摘要】 目的:研究桃花湯微粉制劑與煎劑的藥效學。方法: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選取200只昆明種小鼠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劃分為對照組(A組;B組)、觀察組(A組;B組)各50例,為對照組A采用低劑量桃花湯微粉制劑,對照組B采用高劑量桃花湯微粉制劑;為觀察組A采用低劑量桃花湯煎劑,觀察組B采用高劑量桃花湯煎劑,觀察不同藥劑的藥效。結果:桃花湯低劑量的粉劑與高劑量的煎劑作用接近,相同劑量的微粉制劑作用明顯優于煎劑。結論:桃花湯微粉制劑藥效明顯優于煎劑,可以在節約藥材量的基礎上治療疾病。
【關鍵詞】 桃花湯;微粉制劑;煎劑;藥效學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100-02
桃花湯是由《傷寒論》衍生而來,主要成分有:石脂、干姜、粳米,主要功效是可以溫中去寒,可以治療痢疾,屬于一類治療泄瀉的方子,藥物熬制出后為湯劑,臨床上已得到廣范的應用[1]。作為湯劑必需熬制,煎藥存在一定的麻煩,藥物劑量相對較大,攜帶起來不夠便捷,保存也不夠容易。針對這一特點,本研究運用現代中藥超微粉水技術,將熬制桃花湯的藥材微粉,并與傳統的煎劑進行比較,努力開發一種新型的桃花湯中藥制劑[2]。本研究主要就桃花湯煎劑與粉碎劑的藥效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資料
研究對象:200只昆明種小鼠(普通級);選取時間:2018年9月—2019年9月;分組方法:隨機數字表法;組別:對照組(A組;B組),觀察組(A組;B組)。病例詳情:對照組共100例,[A組(50例);B組(50例)],雌雄之比為50:50,同組內A、B組分配的動物數與雌雄數均參半;體重18-22g,平均(20.1±3.1)g;觀察組共100例,[A組(50例);B組(50例)],雌雄之比為52:48,同組內A、B組分配的動物數與雌雄數均參半;體重17-23g,平均(21.3±3.8)g。經對比,兩組基線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可展開對比。
1.2 試驗方法
1.2.1 實驗藥劑與藥品
桃花湯煎劑:低劑量情況下每1mL藥液和原生藥材的0.313g左右;高劑量情況下每1mL藥液和原生藥材的0.626g左右;
桃花湯粉劑:利用微粉機對桃花湯藥物進行加工,低劑量的情況下1mL藥液和原生藥材的0.157g左右;高劑量情況下每1mL藥液和原生藥材的0.313g左右;
番瀉葉:購買番瀉葉,將其粉碎,過120目篩,使用蒸餾水配置成8%的混懸液加以備用。
1.2.2 方法實施
對照組中,對照組A先為小鼠喂服瀉藥,采用8%番瀉葉粉混懸液按2 g生藥/kg(8%的藥液0.5 ml/20g)來灌胃,然后為小鼠灌服低劑量桃花湯煎劑,最后按照等效的劑量為小鼠灌飼生理鹽水,每天灌飼次數為2次,連續3天。每籠中1只,籠下面鋪設吸水紙進行濕糞計數,以濕糞的多少表示腹瀉程度。給藥24h后開始觀察,連續觀察3天。
對照組B先為小鼠喂服瀉藥,采用8%番瀉葉粉混懸液按2 g生藥/kg(8%的藥液0.5 ml/20g)來灌胃,然后為小鼠灌服高劑量桃花湯煎劑,最后按照等效的劑量為小鼠灌飼生理鹽水,每天灌飼次數為2次,連續3天。每籠中1只,籠下面鋪設吸水紙進行濕糞計數,以濕糞的多少表示腹瀉程度。給藥24h后開始觀察,連續觀察3天。
觀察組中,觀察組A先為小鼠喂服瀉藥,采用8%番瀉葉粉混懸液按2 g生藥/kg(8%的藥液0.5 ml/20g)來灌胃,然后為小鼠服用低劑量桃花湯粉劑,最后按照等效的劑量為小鼠灌飼生理鹽水,每天灌飼次數為2次,連續3天。每籠中1只,籠下面鋪設吸水紙進行濕糞計數,以濕糞的多少表示腹瀉程度。給藥24h后開始觀察,連續觀察3天。
觀察組B先為小鼠喂服瀉藥,采用8%番瀉葉粉混懸液按2 g生藥/kg(8%的藥液0.5 ml/20g)來灌胃,然后為小鼠服用服用高劑量桃花湯粉劑,按照等效的劑量為小鼠灌飼生理鹽水,每天灌飼次數為2次,連續3天。每籠中1只,籠下面鋪設吸水紙進行濕糞計數,以濕糞的多少表示腹瀉程度。給藥24h后開始觀察,連續觀察3天。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劑量桃花湯粉劑與煎劑對番瀉葉導致小鼠泄瀉的影響;
1.4 統計學分析
在統計學軟件SPSS21.0系統中錄入200只昆明種小鼠(普通級)研究數據,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借助t、x2值進行檢驗對比,當P小于0.05時,便可判定組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A(低劑量粉劑)與對照組A(低劑量煎劑)比較濕糞數少的是觀察組(P>0.05);觀察組B(高劑量粉劑)與對照組B(高劑量煎劑)比較濕糞數少的是觀察組(P<0.05)。對照組B(高劑量煎劑)與觀察組A(低劑量粉劑)比較濕糞數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中藥一直是我國悠久的傳承,但是傳統方式的煎劑雖然可以對病情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攜帶不便、熬制劑量大等[3]。于是就出現粉碎中藥劑的方法,這是對傳統中藥的一次變革,也是一項偉大的嘗試,這樣不但可以充分發揮出藥效,而且可以改善煎劑藥物保存與攜帶不便的缺點[4]。
本研究以小鼠的泄瀉作為研究基準,采用不同劑量的粉劑與煎劑比較對小鼠泄瀉的作用,結果發現桃花湯低劑量的粉劑與高劑量的煎劑作用接近,相同劑量的微粉制劑作用明顯優于煎劑[5]。
綜上所述,桃花湯微粉制劑藥效明顯要高于煎劑藥物,這就表明將藥物粉碎成制劑后不但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量,節約生態成本,還可以減少制藥成本,改善傳統煎劑難攜帶、不易保存的不足,中醫上值得大力倡導,這樣可以在體現出中醫特色的基礎上實現開源節流。
參考文獻
[1]王婷, 孫偉寧, 崔勇, et al. 金針酸棗袋泡劑與煎劑的水溶性浸出物、總黃酮含量的比較研究[J]. 中國藥房, 2016, 27(25):3542-3544.
[2]徐文正, 王用濤, 欒響. 自擬中藥制劑內服聯合灌腸治療直腸炎臨床療效分析[J]. 臨床普外科電子雜志, 2016, 4(2):47-50.
[3]林強, 祁文兵, 白明華,等. 中藥復方及其拆方制劑對寒冷刺激結合石膏固定骨關節炎模型大鼠血清和膝關節滑膜組織中相關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國醫藥, 2016, 11(10):1524-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