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摘要】 目的:探究對機采血小板獻血者實行全程心理護理所起到的干預效果。方法:選取我站于2018.09-2019.09期間所接納的機采血小板獻血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0例,常規護理)以及觀察組(50例,全程心理護理),對比兩組獻血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HAMD評分、SDS評分以及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全程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的心理不良情緒,運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運用。
【關鍵詞】 機采血小板獻血者;全程護理;心理護理;運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136-02
機采血小板屬于一項重要的無償獻血工作環節。機采血小板能夠讓采集純度、濃度得到顯著提升,具有著較佳的臨床輸注效果,加之輸血不良反應出現率較低,因此有著較為廣泛的運用[1]。而由于該采血是以機器進行,且采集時間相對較長,有必要予以獻血者相應的心理護理,確保機采血小板過程順利進行。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站于2018.09-2019.09期間所接納的機采血小板獻血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50例,女50例,年齡(35.50±4.50)歲)。將其基于隨機分組法原則分為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32.50±2.58)歲)以及觀察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齡(33.50±2.50)歲)。兩組獻血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獻血者均接受不同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采用全程心理護理,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①獻血前:工作人員在整體護理過程中應當保持全程微笑,以此來讓獻血者感受到親切感,尤其是對于第一次實行獻血的獻血者而言,微笑服務能夠讓其保持身心的放松。同時,工作人員應當在護理流程中告知獻血者機采血小板的安全性,不會染上血液傳染病,從而起到對獻血者內心緊張、憂慮感進行緩解的作用。此外,工作人員應當告知獻血者采集時間相對較長(一般為1h左右),讓其做好充足的準備并提高預見性;獻血前讓獻血者飲用適量溫水、白糖水或者牛奶來讓不良反應的出現率降低,以生理、心理充足放松狀況來應對獻血。
②獻血中:工作人員在穿刺的過程中應當做到穿刺操作的快、穩、準,盡量做到一步到位;可讓獻血者在穿刺時將頭轉向一側,盡可能讓其別盯著血袋,避免出現不適感和過度緊張。若是由于血流速度較緩慢而造成機器報警,工作人員要及時、耐心向獻血者作出解釋,從而緩解其心理減張情緒。此外,在獻血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依據獻血者的文化背景、年齡等來選擇一些獻血者較為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通過舒緩音樂播放的方式可為獻血者營造溫馨的獻血環境,以此起到轉移注意力并緩解緊張情緒的作用。
③獻血后:工作人員在拔針后要觀察獻血者是否存在頭暈、嘔吐等不良狀況。同時需對獻血者加強宣傳教育,讓其獻血當天避免熬夜且不能接觸劇烈運動(如跑步、打球等),同時囑咐多補充水分來起到補充血容量的作用,絕對避免暴飲暴食。此外,工作人員需向其表示感謝,讓其認知到獻血意義并產生自豪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獻血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心理狀況包括HAMD評分、SDS評分以及SAS評分,以評分越低表示心理狀況越良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以(P<0.05)為數據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HAMD評分、SDS評分以及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血小板采集對于臨床輸血而言具有著重要意義,但由于機采血小板的耗時相對比較長,加上大多數獻血者為初次獻血,缺乏相關獻血知識,因此導致其極易出現諸如疑慮、緊張等心理。故有必要對機采血小板流程中的獻血者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從而在確保獻血者獻血安全性的同時也促進其舒適程度的提升[2]。
心理護理在醫學領域中的運用相對來說屬于較為常見,是通過各種方式來對獻血者作出心理干預,通過語言、肢體的形式來緩解其心理緊張感,從而起到降低不良反應出現概率的作用。獻血者的心理護理對于采集安全性的提升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相關研究人員,工作人員應當在獻血的過程中予以獻血者足夠的心理尊重,通過精心、細致的心理護理來提升工作人員、獻血者兩者間的溝通交流。工作人員應當在護理中以更為專業的技術、高度責任感、優良職業道德來進行,通過符合臨床心理學護理規范的語言、行為以及態度,積極主動同獻血者進行交流,加強對獻血知識的宣傳教育,從而起到對獻血者恐懼、緊張情緒消除的效果,使其保持獻血過程中的穩定、平和心態,降低不良反應的出現幾率。相關研究資料表示,通過予以機采血小板獻血者全程心理護理,能夠起到緩解心理緊張、焦慮的情緒,通過護理流程中的語言和行為引導干預,讓獻血者在全程保持穩定、平和的心態來應對獻血,充分提升了獻血安全性[3]。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獻血者在經過不同護理模式干預之后,以全程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無論是HAMD評分、SDS評分還是SAS評分均顯著低于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說明在機采血小板護理流程中,通過全程心理護理方式的運用能夠顯著緩解其心理壓力,對獻血安全性的提升有著較佳運用價值。
綜上所述,全程心理護理在機采血小板獻血者護理流程中的運用效果確切,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于杰.機采血小板獻血者全程應用心理護理的方法與效果研究[J].健康之路,2017,11(10):145-145.
[2]周燕.應對機采血小板獻血反應的護理干預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05(15):10-11.
[3]杜麗莉.機采血小板靜脈穿刺失敗的原因及護理對策進展[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3(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