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福
【摘要】 目的:探討胸腔鏡輔助下先天性漏斗胸矯形術(Nuss)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行非胸腔鏡輔助Nuss術治療,觀察組行胸腔鏡輔助Nuss術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胸腔鏡輔助Nuss術治療先天性漏斗胸療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關鍵詞】 胸腔鏡;Nuss手術;先天性漏斗胸;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03-02
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即胸廓凹陷畸形,新生兒發(fā)病率為0.1%-2.5%[1],以男性為主。先天性漏斗胸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胸骨和肋軟骨發(fā)育障礙、膈肌肌肉纖維化、呼吸道阻塞等均可致病。隨著患者胸壁凹陷程度加重,可嚴重影響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手術矯正胸部凹陷畸形是目前常用治療方案,微創(chuàng)漏斗胸矯形術以其微創(chuàng)、安全、療效顯著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先天性漏斗胸矯形首選術式。本文探討胸腔鏡漏斗胸矯治術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納入標準:通過X線、彩超檢查,均符合先天性漏斗胸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均無精神疾病;均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嚴重的腦、心、肝、腎等器質(zhì)性疾病患者,排除惡性腫瘤及精神障礙患者。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5-28歲,平均年齡(14.16±0.85)歲。觀察組男19例,女14例;年齡5-30歲,平均年齡(14.24±0.9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胸骨抬高術治療。采取仰臥位,切口位于胸壁凹陷的位置,長度為12cm左右,對胸骨、肋軟骨進行暴露,尋找到畸形肋軟骨以后,切開畸形部位并切除多余的雙側肋軟骨,對胸骨凹陷位置進行V型胸骨截斷,保留皮質(zhì),使用鋼板對肋間進行固定,縫合肋軟骨、管壁骨膜,使用PDS線進行縫合固定,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手術。
1.2.2 觀察組 行胸腔鏡輔助漏斗胸矯形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臥位,全麻,抬高胸部;確定矯形鋼板長度,以患者胸骨凹陷最低點到兩側腋中線間距離減去2cm為準,并根據(jù)患者胸廓外形預設抬舉高度,用折彎器將矯形鋼板按對應弧度塑形備用。于胸骨凹陷最低點處劃一橫線,橫線與兩側胸壁最高點交叉處標記為胸廓入點,并在其與兩側腋中線交叉處做切口,長度2-3cm,逐層切開并橫向鈍性分離皮膚、皮下組織、肌層直至胸廓入點。于右側切口的下一肋間腋前線處作長度0.5cm的切口,穿入trocar,鼓入少量CO2氣體,建立人工氣胸,置入胸腔鏡,在胸腔鏡監(jiān)視下從右側切口導入導向穿通器,依次通過胸骨凹陷處、縱膈及心包,并由左側切口穿出。取矯形鋼板用繩與導向穿通器連接,沿導向穿通器的隧道帶入胸骨,確定到位后利用翻轉鉗使其凸面朝前,抬舉胸骨和前下胸壁完成塑形,將矯形鋼板固定后縫于肌肉與肋骨上,觀察患者是否有活動性出血、心肺損傷及矯形鋼板是否到位,確認手術成功后膨肺排氣,退出胸腔鏡,置入胸腔閉式引流管1根,依次縫合皮下及皮膚。
1.3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 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xiàn)胸骨凹陷情況,胸廓呈對稱飽滿型,其伸展性、彈性恢復正常;有效: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xiàn)胸骨凹陷情況,胸廓呈對稱飽滿型,其伸展性、彈性明顯改善;無效: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胸骨凹陷情況,胸廓外觀、彈性等明顯無改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97%;對照組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5.7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2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分別為(51.56±2.88)min、(4.9±1.3)ml、(7.1±0.9)d;對照組分別為(63.78±3.05)min、(17.6±2.4)ml、(12.8±3.0)d。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出現(xiàn)1例切口感染、1例疼痛,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06%;對照組出現(xiàn)2例切口感染、2例疼痛、1例氣胸、1例皮下氣腫、1例支架移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1.2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漏斗胸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指胸骨、肋軟骨及部分肋骨向背側凹陷畸形,形成漏斗狀,嚴重的漏斗胸會壓迫心肺,造成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衰竭,降低肺活量,引起殘氣量過多,減弱活動耐受度。由于漏斗胸會對患者的心肺造成擠壓,影響其呼吸和心臟功能[8],因此只要存在明確的畸形,就應該手術進行校正,且手術也是目前治療漏斗胸唯一的有效辦法[3]。漏斗胸微創(chuàng)矯正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保持骨骼完整,提高胸廓的穩(wěn)定性,有很好的矯正效果,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漏斗胸微創(chuàng)矯正術應用胸腔鏡大大降低了對患者的傷害。根據(jù)臨床病例總結,漏斗胸微創(chuàng)矯正術應用胸腔鏡輔助治療有很好的矯正效果,因其創(chuàng)傷小,保持骨骼完整,用鈦合金鋼板對胸廓直接進行矯正,對患者的傷害大大減少,刀口小,瘢痕小,較美觀。此手術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不易出血,大大促進了患者的術后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出血量、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微創(chuàng)漏斗胸矯形術治療漏斗胸矯正效果好,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患者術后恢復快,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崔亞洲,翟 波,王鵬高,等. 胸腔鏡輔助在先天性漏斗胸患者中的矯形效果分析[J]. 安徽醫(yī)學,2018,39(1):92-94.
[2]劉 軍. 胸腔鏡漏斗胸矯治術32例臨床分析[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8,5(48):16-17.
[3]李志勇,龔 軍,曾慶武. 微創(chuàng)漏斗胸矯形術治療漏斗胸的效果觀察[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