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祥

【摘要】 目的:分析探討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的效果。方法:選取112例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按照隨機選擇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56例)和研究組(5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實驗組則采用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對比兩組和患者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X線骨痂評分。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和X線骨痂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的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相較于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其能有效縮短手術和骨折愈合時間,并且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
【關鍵詞】 帶鎖髓內釘固定;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
【中圖分類號】R68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06-02
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在臨床骨科中屬于常見病癥,通常是由于患者經受巨大的外部創(chuàng)傷所致,其中傷情較重的患者還容易出現(xiàn)骨折后骨不連的情況,若不加以治療,不僅會對患者生活造成影響,甚至會造成患肢壞死,危及患者生命[1]。針對以上情況,院方通常會以用內固定手術對此進行治療。對于以上論題,我院設計一項研究,來探討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的效果。研究過程及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12例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以上入選患者中,有63例為交通事故所致,21例摔傷所致,20例為高處墜落所致,8例其它原因所致。按照隨機選擇的方式將納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患者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患者年齡在17-73歲之間,平均年齡(46.3±8.6)歲;研究組患者56例,男性33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在16-71歲之間,平均年齡(45.5±9.0)歲。以上患者一般資料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采用一致的方式處理患肢創(chuàng)口,并做好抗感染工作。研究組患者采用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治療方法為:指導患者采取仰臥位的體位接受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并使骨折部位充分顯露出來。對骨折端進行處理,沿骨折端處做一條切口,并將切口處肌肉組織切開后在將下層闊筋膜完全剝離開,暴露骨折部位,對骨折的軀體情況進行詳細探查,于骨折外側13-15cm處做一開窗,將骨折部位周邊的硬化骨組織以及纖維瘀斑組織清除干凈,并做好常規(guī)植骨、復位和修復工作。后將骨不連處的骨膜剝離開來,做一梯形截面,修復不連端。將硬化骨質鑿除并擴髓,髂骨塊植入,復位后利用髓內釘固定,最后將鎖定螺釘進行合理安裝,加以固定后將切口進行逐層關閉,縫合手術切口,做好止血、消毒護理。
對照組則行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治療方法為:該方案在麻醉患者到做切口并清除硬化骨組織以及纖維瘀斑組織并完成常規(guī)植骨這一步驟與研究組一致。完成植骨后在張力一側置入鋼板,分析患者體重后選擇合適的動力加壓鋼板,聯(lián)合皮質螺絲釘對患者進行加壓固定。完成后關閉并縫合好切口,做好止血、消毒護理。
1.3 療效標準
手術完成后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和X線骨痂評分情況。X線骨痂的判定:依據Femadez-es-teve標準分為Ⅰ級至Ⅳ級,總分為3分,得分越高,患者骨折標準越高,表現(xiàn)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對比可知,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和X線骨痂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交通設施與高層建筑數(shù)量增多,交通事故和高處墜落等事故頻發(fā),造成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病情較為惡劣時甚至容易引起骨不連的情況發(fā)生,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較為巨大的負面影響。若耽誤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伴骨不連的病情,則極容易發(fā)生患肢處壞死,使患者面臨截肢等情況。
目前較為常用的針對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致骨不連兩種常規(guī)治療方案,這兩種方案分別是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與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該兩種治療方案都須通過麻醉、做切口、觀察骨折部位,清除硬化骨組織以及纖維瘀斑組織并完成常規(guī)的植骨、復位和修復工作。兩種治療法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對患者骨折處內固定的處理上。其中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主要是在患者完成植骨復位后置入鋼板,并通過加壓的方式使鋼板固定在骨折位置,該方案治療難度不大,屬于操作較為便捷,但在手術過程中可能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使得患者出血量增加;同時該方案的預后較為薄弱,部分患者在術后可能會因植入的鋼板與關節(jié)組織摩擦造成內出血等并發(fā)癥,從而無法達到治療的預期[2-3]。目前臨床醫(yī)學更傾向于采用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即將髓內釘直接植入大轉子的頂點部位以起到內固定的作用。該治療方案相較于加壓鋼板內固定,其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更小,并且并不存在髓內釘與患者關節(jié)處摩擦的情況,同時在術后患者可以進行輕微的彎曲動作,使得該方案的安全性、預后性更好,更有助于患者的術后的恢復[4-5]。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采用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的研究組研究組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和X線骨痂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帶鎖髓內釘固定治療的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患者相較于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其能有效縮短手術和骨折愈合時間,并且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高凱.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對比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8,47(15):57-59.
[2]熊健,佘遠舉,許永濤. 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對比研究[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20):3873-3876.
[3]王成偉,艾爾肯·阿木冬,李璐兵. 金屬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骨折后的骨不連[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9):159-162.
[4]沈建軍.不同植入物固定治療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22):90-91.
[5]胡瑞明.不同植入物內固定治療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后骨不連的臨床療效對比[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1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