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偉萍
【摘要】 高校學生艾滋病疫情日益加重,特別是男男性行為,已經成為了高校艾滋病蔓延的重要途徑,加強艾滋病知識教育勢在必行。同伴教育是艾滋病干預重要舉措,在預防艾滋病傳播方面有顯著效果。本文即就同伴教育概念、起源、應用領域以及問題作一綜述,為預防艾滋病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學生;艾滋病;同伴教育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13-02
近幾年來,國內大學生艾滋病發生率呈現出不斷升高的態勢,據報道北京市2016年新增的2932例艾滋病患者中,青少年高校學生較去年同期增長21.3%[1]。高校學生艾滋病疫情加重與性觀念、性行為改變有關,其中男男之間同性接觸已經成為艾滋病感染重要途徑之一,截止2014年我國通過同性性接觸感染新發現的感染者約占25.8%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有力措施即同伴教育模式[2]。長期以來,同伴教育在高校性健康教育、同伴性行為干預中取得突出成就,但目前國內對于同伴教育方法、目的、效果評價等方面缺乏系統認知,在實施期間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3]。為此,本研究著重研究高校學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方法以及應用進展,為改善國內高校大學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方案提供參考。
1 同伴教育基本概述
同伴教育是一名國外研究人員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提出的一種健康教育方式,即年齡或者社會地位相近的人互相分享信息、行為與價值,以被教育者為中心,且有形式靈活、參與性強[4]。同伴在高校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在其組成的小社會圈子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而同伴教育即利用同伴之間和諧融洽關系,從而發揮同伴之間“角色影響”作用,達到增進高校學生對艾滋病預防知識了解的目標[5]。同伴教育具有人力成本低、資金投入少等特點,且在談論到敏感話題時,可緩解被教育者的緊張感。
2 同伴教育干預內容以及應用
(1)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目前同伴教育在國內應用最廣泛的領域,特別是提高高校學生對于艾滋病知識的認知、樹立正確艾滋病防治態度,并在改變高危傾向方面具備一定作用。
(2)性、生殖行為干預。高校學生缺乏健康的性與生殖知識干預,這一點導致了青少年在建立正確性態度、性價值觀上受到挑戰,并增加其在無保護性行為受傷害的風險[5~7]。因此,同伴教育可用于性與生殖健康行為干預中,增強高校學生對艾滋病感染預防意識。
(3)現階段,男男之間同性接觸已經成為艾滋病病毒傳播的重要形式之一,筆者經金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幾年來納入的艾滋病患者相關數據分析發現,同性性接觸致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年紀最小的高校學生年僅17歲,還有部分患者為50~60歲老人。金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既往3年期間檢測到的艾滋病患者中,同性傳播占比極高[8]。然而,在高校中,因男男性行為所知艾滋病傳播十分隱秘,導致該類人群健康教育干預被忽略、淡忘,因而有必要通過同伴教育方式進行健康知識傳播,切實降低艾滋病發生率[9]。此外,還有商業導致的艾滋病感染者,亦可通過同伴教育進行控制。
3 永康地區艾滋病預防現狀以及同伴教育應用前景
永康市自從2001年發現了首例艾滋病患者以來,病例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從2006年開始,艾滋病感染率上升極快,2009年以后每年新增艾滋病患者均在20例以上。經分析,永康市艾滋病患者多存在非婚異性性接觸史,以異性傳播為主要感染途徑,筆者曾這對該地區艾滋病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永康市艾滋病患者多因其他就診者檢測發現,多數既往無性病史,可見該地區患者主要因非婚異性性接觸而致病,有必要加強同伴教育,從而快速傳播艾滋病相關知識,控制艾滋病感染率。
4 同伴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同伴教育中,同伴教育者應接受相關知識教育,并主動嘗試在目標人群中保持積極行為改變的成員。教育者在干預過程中表現出的安慰能力、可信任感,可促使目標人群針對敏感話題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從而在目標人群轉變對艾滋病的看法、態度與行為中發揮榜樣作用。因此,同伴教育者應具備教育信心、同情心、溝通能力、技術能力,但高校學生中教育者多產生于學生群體,在培訓中雖具備了一定溝通技巧和心理知識,但多數比較短暫,缺乏實戰經驗。
5 展望
同伴教育作為高校學生建立健康性行為觀念的重要途徑,在艾滋病預防領域上亦有重要作用,已經在同性性行為干預、性安全教育中取得應用效果。對于高校學生艾滋病同伴教育中的問題,應積極解決,提出創新性方法,方可有效預防艾滋病在高校中的蔓延,為保護國內高校學生健康、安全提供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莫園園,吳俊武,張靜漪,等.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大學生艾滋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的調查[J]. 中華傳染病雜志,2016,34(1):46-47.
[2]龍清平,劉渠,謝顯清,劉海文,陳小燕,葉偉雄,李曉霞.男男同性戀人群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方式綜述[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7,11(8):629-630.
[3]呂焱,運玲,魏學前,等. 唐山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識及行為現況調查[J]. 職業與健康,2017,33(12):1683-1686.
[4]劉曾芳. 同伴教育在少數名族地區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應用[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S1):584-585.
[5]賈奇.探究同伴教育在高校艾滋病預防中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9):194.
[6]劉滴,楊長慶,鄧國,李博,陶鈞,毛永福,張軍,龍德本.凱里市兩所高校688名男性大學生男性生殖健康知識調查及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9,28(8):153-156..
[7]宋桂紅,苗吉蘭,焦迎娜,劉曉慶,唐賽賽.在校女大學生生殖健康知識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3):374-377.
[8]唐慧玲,張子根,張濤,金屢華.金華市艾滋病傳播方式的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11):1364-1366.
[9]高迪思,吳靜,張文靜,陳天麒,崔聞心,胡翼飛,馬迎華.男男性行為青年學生艾滋病知識與行為現況[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3):35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