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 目的:對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常規尿液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探究不同分析方式的檢驗結果。方法:隨機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體檢的200名受檢者作為觀察對象,將觀察對象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來進行分析,每組中100名受檢者。觀察組采取尿液干化學分析,對照組采取顯微鏡常規尿液檢驗。觀察對比兩組受檢者的尿蛋白質、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結果的差異,分析不同檢測方法的陽性、陰性符合情況。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尿蛋白質、紅細胞、白細胞水平檢驗的陽性、陰性符合情況無明顯差異,組間比較的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常規尿液檢驗在臨床的應用中均有一定的價值,二者之間互補不足,可以結合兩種方法來進行檢驗,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 尿液干化學分析;顯微鏡常規尿液檢驗;檢驗結果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24-01
尿常規是醫學檢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通過檢驗分析尿液中尿蛋白質、紅細胞、白細胞等水平來判斷有無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系統出血,泌尿系統占位,腎炎,糖尿病及腎病,某些中毒性疾病等,有時候尿亞硝酸鹽也會同時顯示陽性,因為某些革蘭氏陰性桿菌會將尿中蛋白質代謝產物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但是都是輔助診斷,需結合病史、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化驗,然后確診[1-3]。關于尿液檢查的工作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本次研究中,隨機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體檢的200名受檢者作為觀察對象,將觀察對象分為兩組后,對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常規尿液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探究不同分析方式的檢驗結果,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體檢的200名受檢者作為觀察對象,排除標準[4]①中途轉院或出院的患者;②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③合并有嚴重疾病的患者;④不能配合此次實驗觀察的患者;⑤受檢者(女性)處在月經期間。對所有觀察對象進行分組處理,將觀察對象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來進行分析,每組中100名受檢者。觀察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最小的19歲,年齡最大的52歲,平均(31.5±2.4)歲;對照組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齡最小的18歲,年齡最大的53歲,平均(31.8±2.6)歲。觀察組與對照組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上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可行。
1.2 方法
觀察組采取尿液干化學分析,抽取觀察對象的尿液樣本,通過多維技術手段得到高分辨率的清晰圖像,全面反映樣本信息,結合自動粒子識別(APR)功能提供具有高準確度的結果,通過屏幕有形成分圖像直接復查檢測結果,根據動態捕獲圖像技術,抗壞血酸檢測參數提示對主要化學成分的潛在干擾,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對照組采取顯微鏡常規尿液檢驗,抽取觀察對象的尿液樣本后,用顯微鏡檢查尿沉渣中的細胞、管型及鹽類結晶的形態、數量等進行檢驗觀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受檢者的尿蛋白質、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結果的差異,分析不同檢測方法的陽性、陰性符合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觀察完成后,使用標準差(x±s)標示計量資料,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輸入到SPSS19.0軟件中,保障錄入過程中數據的客觀性,以95%為可信區對數據進行處理,進行T值和X2檢驗,得出P值,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尿蛋白質、紅細胞、白細胞水平檢驗的陽性、陰性符合情況無明顯差異,組間比較的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體檢在早期發現了自己腎臟的疾病,得到了及時的診斷和治療,這是極好的。但遺憾的是,有很多很多的人,有意識來體檢,但卻缺乏足夠的知識來認識的自己的問題嚴重與否。當然,按照一般的“常識”,PRO 尿蛋白 一般陰性,偶爾在發熱/勞累時也可以弱陽性,當時如果2+或以上幾乎可以肯定攤上事情了,比較常見的是各種原發或繼發的腎小球腎炎,強烈建議當地正規醫院復查,若持續1+以上盡快完善“24小時尿蛋白檢查”。但陰性也不能說明一定沒問題,因為可能受飲水量/某些食物/藥物的干擾。尿蛋白是個非常常見被忽視,輕視的項目。尿蛋白正常為陰性,若出現“+”,提示可能有蛋白尿,先不要太著急,可能是生理性或一過性的,也可能提示腎臟病變,具體到底是什么原因需要多做幾次尿常規,再者要求助于腎內科醫生綜合評定[5]。如果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為尿路感染,應該在應用抗生素之前,做中段尿培養+藥敏試驗,盡快明確致病菌,做到更有針對性的用藥。
尿常規檢查是最常用的檢驗項目之一,是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基本指標。尿常規化驗單可以直接、迅速的反映泌尿系統、腎臟代謝等情況。因此,定期做尿常規檢查,對于及時發現泌尿系統疾病、腎臟損傷等有著較強的參考價值和臨床意義。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首先能自己觀察的就是小便的顏色和泡沫的多少。如果出現顏色發紅或醬油一樣顏色的尿液,要當心血尿。當尿液出現泡沫增多需要注意有沒有蛋白尿。本次研究中,隨機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體檢的200名受檢者作為觀察對象,將觀察對象分為兩組后,對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常規尿液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探究不同分析方式的檢驗結果。結合實驗觀察的結果,兩種檢驗方法的檢測結果差異不大,可以結合兩項檢驗結果來進行綜合性的分析。
綜上所述,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常規尿液檢驗在臨床的應用中均有一定的價值,二者之間互補不足,可以結合兩種方法來進行檢驗,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曲洪生.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常規尿檢驗結果的對照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07):116-116,117.
[2]陳雨,程閩,李薇等.自動化尿液干化學和有形成分分析復檢規則的制定和應用[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1,34(06):501-506.
[3]劉臘君.尿液干化學分析儀和顯微鏡手工法檢驗尿常規的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04):865-866.
[4]張增明.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進行尿常規檢驗的效果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5(18):07-08.
[5]張偉玲.關于尿液干化學分析與顯微鏡常規尿檢驗結果的比較探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06):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