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靜 劉太全


【摘要】 目的:探討股骨頭壞死的CT及X線表現及在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間就診的高度疑似股骨頭壞死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先后行X線、CT診斷,以臨床診斷為結果,觀察兩種診斷方式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結果:經臨床診斷,60例疑似患者中共有49例股骨頭壞死患者;兩種診斷方式的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診斷的敏感度、準確度均高于X線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臨床診斷,股骨頭壞死中Ⅰ期共有11例,Ⅱ期8例,Ⅲ期為19例,Ⅳ期有11例,兩種診斷方式對Ⅱ期、Ⅲ期、Ⅳ期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對Ⅰ期的檢出率高于X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較X線診斷結果,CT診斷股骨頭壞死的敏感度、準確度更高,且對股骨頭壞死的病理分期更加準確,可為臨床上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實施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股骨頭壞死;CT診斷;X線;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969.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27-02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病理演變過程,該病癥多由股骨頭自身病變、外傷、激素等因素誘發而成,患者常表現出髖關節、大腿近側、膝部疼痛、髖關節活動受限等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1]。因此,如何對該病癥進行準確診斷,對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及實施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方式有X線、CT診斷兩種,均對股骨頭壞死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臨床上關于兩者診斷方式的差異性仍有一定爭議,故本研究旨在探討股骨頭壞死的CT及X線表現及診斷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間就診的高度疑似股骨頭壞死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2.58±3.66)歲。所有患者均有髖關節活動受限、疼痛等癥狀。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精神及認知功能功能正常者;參與研究前2個月未接受疾病相關治療者;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重要臟器(心、腎、肝等)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骨科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X線檢查,應用X線機(圣訊(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JS-PLD8900)進行診斷,取仰臥位,雙足間夾角為15°-20°,行常規正位攝片。后行CT診斷,應用CT(上海博鈺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Brilliance16)進行診斷,設置管電壓為120kV,管電流280mAs,對股骨頭部位行常規平掃,層厚1mm,層距5mm,取仰臥位,行全面掃描,掃描部位為髖臼至股骨頸下緣,并對軟組織及骨窗進行重建。
1.4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種診斷方式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②比較兩種診斷方式對股骨頭壞死分期的診斷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診斷方式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對比 經臨床診斷,60例疑似患者中共有49例股骨頭壞死患者;兩種診斷方式的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診斷的敏感度、準確度均高于X線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2.2 兩種診斷方式的病理分期對比 經臨床診斷,Ⅰ期共有11例,Ⅱ期8例,Ⅲ期為19例,Ⅳ期有11例;兩種診斷方式對Ⅱ期、Ⅲ期、Ⅳ期的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T對Ⅰ期的檢出率高于X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股骨頭壞死是臨床骨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的誘發因素多為兩種,一種是股骨頸骨折復位不良,在骨折愈合后,其股骨頭內的負重骨小梁在負重區的承載應力減弱,進而出現應力損傷;另一種是患者的股骨頭自身病變引發,該類患者同時伴有骨組織再生及修復功能障礙,進而增加了股骨頭壞死的發生風險。
目前,臨床上在治療該病癥患者時有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不同的病理程度,其治療方案也存在明顯差異,故如何提高對股骨頭壞死診斷的準確度,對患者及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具有重要意義。既往,臨床上在診斷股骨頭壞死患者時常應用X線來進行診斷,且不同的病理程度,其X線片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病程中期患者出現修復障礙,X線片病變區出現線性透亮區,圍以硬化骨,呈現新月征;晚期出現塌陷,變形,半脫位,關節間隙變窄,X線可以確定病變的范圍,但其對股骨頭壞死早期并沒有陽性發現,致使其對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檢出率較低[2]。而CT診斷可以區分出股骨頭壞死、硬化、增生等情況,且分辨率更高,對股骨頭周圍軟組織具有較為清晰的對比度,可以有效區分股骨頭壞死的早期情況,其對早期病變區域的敏感度更高,進而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3]。本研究結果顯示,CT診斷股骨頭壞死的敏感度、準確度均高于X線診斷,且CT對Ⅰ期的檢出率高于X線,這表明CT與X線對股骨頭壞死均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CT診斷的敏感度、準確度更高,且對股骨頭壞死分期檢測準確度更高。
綜上所述,CT與X線對股骨頭壞死均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CT診斷的敏感度、準確度更高,且對股骨頭壞死分期檢測準確度更高。
參考文獻
[1]彭小星,趙剛,吳琳琳.CT和X線診斷老年股骨頭壞死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3):3183-3185.
[2]黃俊武,葉菊花.股骨頭壞死的CT及X線表現及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2):128-130.
[3]秦迪,商永偉,李會杰,等.髖關節置換前CT和X射線檢查預測壞死股骨頭的塌陷:單中心、開放性、診斷性試驗[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7,21(7):108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