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夢涵


【摘要】 目的:評價在血常規檢驗中使用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間進行血常規檢驗者110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觀察組(n=55)接受靜脈采血法,對照組(n=55)接受末梢采血法,比較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結果:2組抽血時的VAS疼痛評分相比無意義,(P>0.05);2組血常規檢測者的WBC、HCT、Hb、RBC和PLT相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不同采血方法得到的結果具有差異性,與神經末梢采血法相比,靜脈采血可以提升檢驗的準確率,值得予以臨床使用與推廣。
【關鍵詞】 采血方法;血常規檢驗;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0.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46-01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檢查的基礎項目,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檢查項目之一,也是各種疾病診斷、治療和療效評價的重要依據[1]。通過檢測受試者的血常規指標,可以及時發現各種疾病的早期癥狀,對患者的隨訪治療具有重要作用。臨床上常用的采血方法是靜脈采血和末梢采血,研究為了分析兩種不同采血方式對于檢測數據的影響,展開對比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的樣本為我院接診的110例血常規檢測者,入組研究時間在2018年8月-2019年8月,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55例檢測者接受末梢采血法,觀察組55例檢測者接受靜脈采血法。
對照組,3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范圍在24歲至40歲,中位年齡是(33.28±3.21)歲。其中,19例呼吸系統疾病、13例泌尿系統疾病、13例心腦血管疾病、10例消化道疾病。
觀察組,3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范圍在23歲至39歲,中位年齡是(33.88±3.29)歲。其中,20例呼吸系統疾病、15例泌尿系統疾病、11例心腦血管疾病、9例消化道疾病。
兩組血常規檢測者的資料相比較,(P>0.05)統計學意義不存在。
納入標準:(1)檢測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住院的時間>3天;(2)生命體征穩定,具有清醒的意識。排除標準:(1)抗凝治療者;(2)外周血管疾病患者;(3)休克者。
1.2 方法
110例血常規檢測者在檢測前禁食禁飲8小時,與第二天清晨(6點至8點)完成采血工作。使用日本生產的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進行診斷,型號為sysmex900i。對照組接受末梢采血法,使用末梢一次性采血針,觀察組接受靜脈采血法,使用一次性靜脈血樣采集針[2]。在采血前,護理人員需要協助其采用最佳的坐姿,在采血位置局部消毒,使用抽血針進行規范穿刺抽血,抽血完畢后,將血液樣本于30分鐘內送檢。
1.3 觀察指標[3]
(1)觀察兩組血常規檢測者在抽血時的疼痛情況,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比較。(2)觀察兩組血常規檢測者的相關數據指標,包括WBC(白細胞計數)、(紅細胞比容)、Hb(血紅蛋白)、RBC(紅細胞計數)和PLT(血小板計數)。
1.4 統計學處理
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數據處理,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組血常規檢測者的VAS疼痛評分、WBC、HCT、Hb、RBC和PLT,組間比較的差異應用t檢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不同采血方式在抽血時的疼痛對比
靜脈采血與末梢采血在抽血時產生的疼痛評分相比,(P>0.05)無顯著性差異,統計學意義不存在。見表1。
2.2 不同采血方式的血液相關數據比較
不同采血方式下,兩組的WBC、HCT、Hb、RBC和PLT相比,組間差異性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血常規檢測可以檢測機體血液中的紅白細胞和血小板等指標,因此是臨床上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4]。血液標本的采集方法主要包括靜脈血、神經末梢和動脈血,其中較為常用的是靜脈血與神經末梢。
神經末梢采血疼痛感輕,較為方便,簡單易行,但是其弊端在于神經末梢源于毛細血管,在樣本采集中出血量不足,易導致血液采集的時間較長和凝血現象,因此影響檢測結果中的紅細胞計數和血小板計數[5]。靜脈采血一次性采集的樣本量較大,可以進行重復試驗,且該采血方式能夠避免組織液的滲入,采集的血液樣本和機體血液的符合度較高。靜脈采血和神經末梢采血方式相比,不易受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且靜脈血的流動性大,可以更好的反應機體的實際情況,提升檢驗的準確率。根據研究數據顯示,2組抽血時的VAS疼痛評分相比無意義,(P>0.05);2組血常規檢測者的WBC、HCT、Hb、RBC和PLT相比,(P<0.05)。
綜上所述,靜脈采血可以作為臨床常規檢驗的主要采血方式,值得進行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嫻默,肖林,李彥林.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的結果影響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1):10-12.
[2]熊志剛,費陽,王旭,等.臨床檢驗急診血常規標本周轉時間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1):40-43.
[3]張瑞靜.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對比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1):1517-1518.
[4]尹小華.不同采血方法開展血常規檢驗的應用價值[J].醫學美學美容,2018,27(7):6-7.
[5]劉冰,楊秀令.不同采血方法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