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計曉

【摘要】 目的:對不同臨床檢驗方式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中的檢驗價值進行探究。方法: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對兩組患兒分別進行快速血清學檢測和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并對比檢驗陽性率。結果:觀察組患兒陽性檢出率為91.6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6%,P<0.05,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與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法相比,血清學檢驗具有更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但仍然需要結合患兒臨床癥狀和其他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此提高診斷準確率,避免漏診、誤診的情況發生。
【關鍵詞】 快速血清學檢驗;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微生物快速培養檢驗
【中圖分類號】R84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57-02
肺炎支原體感染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患兒發病后會出現咳嗽、發熱、咽痛、頭暈等臨床癥狀,若患兒病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還會對患兒其他機體系統造成損傷。因此,準確、快速的診斷方式,對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減少患兒因臨床癥狀所導致的疼痛感,為患兒后續治療提供支持和參考。本文將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檢驗價值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其中觀察組男:女=35:25,年齡1~9歲,平均年齡(4.62±1.31)歲,病程7~26天,平均病程(10.29±2.12)天;對照組觀察組男:女=34:26,年齡1~10歲,平均年齡(4.93±1.24)歲,病程8~24天,平均病程(10.78±2.56)天。所選患兒經多項檢查確診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已排除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其他器官感染疾病及不同意本次研究患者。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觀察組患兒進行快速血清學檢驗,方法如下:采取患兒清晨空腹狀態下靜脈血2ml,采用離心處理分離血清后,使用間接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兒血清內肺炎支原體特異免疫球蛋白M抗體進行檢驗。患兒血清內肺炎支原體特異免疫球蛋白M抗體在1:160以下為陰性,若抗體在1:160以上則為陽性。
對照組則進行微生物快速培養檢驗:將患兒肺泡灌洗液作為標本,將其放入培養基瓶進行攪動,再將培養瓶放置于溫度恒定的培養箱中,選擇37°進行4h培養,檢測人員檢測流程均符合無菌操作要求,以此降低外部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若培養基顏色一直是紅色,未發生變化,表明結果為陰性;培養基呈清亮狀態,顏色變成黃色,表明檢驗結果為陽性;若培養基呈渾濁狀態,顏色由紅變黃,表明檢驗結果無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陽性檢出率(陽性患兒/總例數×100%=陽性檢出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數據錄入到Excel內,采用新版SPSS23.0對收集的數據加以分析,陽性檢出率屬于計數資料,檢驗工具為x2,以n(%)的形式表達,當檢驗工具顯示P<0.05時,提示數據間的對比存在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兒陽性檢出率為91.6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6%,P<0.05,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發于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具有早期癥狀不明顯、起病緩慢等特點,患兒發病初期,雖有咳嗽癥狀存在,但體溫均較為正常,因此容易被忽視[1]。患兒病情進一步發展,將會出現發熱、頭暈、咽痛、皮疹等癥狀,可損害患兒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重要臟器或組織,同時由于缺乏典型臨床癥狀,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漏診、誤診現象時有發生,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方法已經逐漸成為了醫學界重點研究問題[2]。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兒肺炎支原體檢驗診斷方法也隨之不斷豐富,例如微生物快速培養法、冷凝集試驗法、血清學檢查法等,其中,冷凝集試驗法雖操作簡便,但其敏感度和準確度較低,發生漏診和誤診的幾率較大,未能在臨床全面推廣應用;微生物快速培養法是在培養基中加入抑制劑和快速生長因素,抑制培養基內其他細菌的增殖,促進肺炎支原體分解增殖速度,檢測人員需要通過培養基顏色來判定患兒是否存在肺炎支原體感染,但容易受到患兒口腔食物殘渣、年齡等因素影響[3]~[4];快速血清檢驗則是利用間接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兒血清內肺炎支原體特異性M抗體進行檢驗,與其他檢測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因此臨床應用較為廣泛。不僅如此,快速血清檢驗還具有方便、操作簡單、用時較短、對患兒機體損傷小等優勢,得到了臨床醫師的一致認同,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過程中,可優先選擇快速血清檢驗[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兒陽性檢出率為91.6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66%,P<0.05,具有可比性。
綜上所述,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與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法相比,血清學檢驗具有更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但仍然需要結合患兒臨床癥狀和其他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此提高診斷準確率,避免漏診、誤診的情況發生。
參考文獻
[1]王慧.肺炎支原體抗體與血清總IgE檢驗在診斷小兒肺炎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健康之友,2019,(8):177-178.
[2]孫玉坤.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136.
[3]池丹.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臨床檢驗的分析觀察[J].健康大視野,2018,(12):194.
[4]袁征.快速血清學檢驗和微生物快速培養檢測診斷小兒肺炎 支原體感染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9,25(34):107-109.
[5]楊保同.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不同臨床檢驗方法及效果探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