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 目的:對于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成效的探究。方法:選擇2017年7月~2018年6月、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市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情況進行研究,前一時間段進行相關傳染病的常規防控,后一個時間段利用預防控制方案進行針對性的傳染病防控,對兩個時間段學校防控傳染病的相關數據進行記錄與對比。結果:后一個時間段內學校防控傳染病效果好,發生流感、腮腺炎、水痘病例合計56例,遠低于前一個時間段數據,未有患者死亡,且該時間段的三類傳染病經保健醫檢出后由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所需時間短,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事件的時間間隔短,部分數據前后對比后差異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目前學校發生的各類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迅速且產生的危害嚴重,需要學校保健醫與當地的疾控中心加強聯系,在傳染病聯合防控工作指導下,從學校運營的方方面面進行傳染病的預防控制處理,降低疾病發生率,加快事件報告及處置速度。
【關鍵詞】 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86-0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表示突然發生的對于社會大眾身體健康、生命有著較大威脅的疾病,此類事件具有突發性、社會公共健康受損嚴重等特點,主要包括傳染病、無原因疾病、中毒等疾病,由于學校內師生人數多、流動性強,有著極高的風險發生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以學校要對可能發生的相關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高警惕,依托保健醫、本地疾控中心開展的各項工作,做好高發生率傳染病防控工作[1]。基于此本文研究時,對于連續2年開展的傳染病防控工作現狀、成果進行了詳細分析,總結了具體的傳染病防控策略,希望可以為后續更有效防控提供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校在2017年7月~2019年6月間預防控制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情況來研究,具體事件詳情參考疾控中心當年發布的本省傳染病疫情處置情況報告,其中關于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水痘、流感及腮腺炎傳染病疫情發生地點與時間,疫病發生后病例人數與死亡人數、引發疫情原因、預防控制與處理疫情對策、有待于進一步處理的問題、報告人及時間等。
1.2 方法 在2017年7月初至2018年6月末時,我校保健醫依照常規方式進行學生、教職工傳染病檢查與防控,自2018年7月初至2019年6月末保健醫利用專門編制的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方案中的具體策略進行傳染病防控處理,通過舉辦座談會的方式對學校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的處理措施與情況進行了解。
由具有豐富的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經驗與知識、較強防控能力的本地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組建一支專業的調查團隊,對于兩年間我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效果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與學校保健醫進行該工作開展情況的一對一談話,依據調查數據得出調查報告。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表示、X2檢驗,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析疾控中心報告與調查報告內容,可知本地區兩個時間段內出現的全部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事件例數分別為564件、210件,前一年發生率高于后一年,并且我校前后時間內傳染病事件發生率(在總事件中的占比)對比上也有著較大差異,前一時間段未出現了發病的死亡病例,前后兩個時間段三類傳染病的發病率數據差異大,詳細數據見表一,部分數據比較存在差異與統計學意義P<0.05;三類傳染病報告時長、報告后到處置間隔時間方面,前一年數據分別為(7.6±0.7)d、(5.2±1.0)d,后一年(2.3±0.8)d、(2.0±0.4)d,提示后一時間段學校傳染病防控時的報告處理迅速。
3 討論
學校人口眾多且具有很大的流行性,是公共衛生事件得以流行的主要場所之一。學校發生的傳染病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對于學校全體學生、教師身體健康會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而且基于學校人員密集度高、接觸范圍廣等特點,導致相關傳染病在學校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發展,當前常見的學校傳染病主要有流感、風疹、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等多種,所以學校為了給全校師生、職工構建一個安全的學習、工作場所,需要對傳染病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視,積極采取該類事件防控方案提升防控效果[2]。具體防控內容包括:
首先提升學校衛生保健意識,即學校要結合國家頒布的《學校衛生管理條件》中的相關內容,對于學校衛生保健工作良好開展的重要性進行把握,之后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及物力,進行現代化學保健醫務室的標準化構建,配備專門的醫療儀器,吸納諸多優秀的專職醫護人員,促使這些醫務工作者可以嚴格且高效的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并且學校要加強校園內生活環境、食品、飲用水等易導致疾病大肆傳播因素的嚴格檢查控制,從源頭預防避免疾病發生,此外學校要面向全體師生及職工,加強傳染病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開展重要性、方法及要點等內容的宣講介紹,促使所有學生與教職工的疾病防控意識也顯著提高,對于該疾病可多加關注[3]。其次編制健全的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機制,即學保健醫務室要與本地區疾控中心進行實時的溝通聯系,在疾控中心的協助下進行工作制度的優化制定及有效開展疾病的聯合防控工作,其中在制度方面,要進行事件應急處理預案、學校學生與教職工免疫接種工作制度、傳染病防控責任制的編制,以此學校保健醫務室工作人員便可以依照這些制度內容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在聯合防控期間,要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加強本地區各個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開展效果的調查,加強傳染病實時監測,一旦檢出問題及時進行防控處理。最后注重傳染病日常防控,待學生、教職工察覺自身有任何不適要及時到醫務室進行檢查,若身體出現的相關癥狀經過檢查確定為疑似傳染病患者,保健醫要將其盡快隔離與傳染病的詳細檢查診斷,如果最終確診要安排患者接受針對性的治療,而與患者有接觸的人、物要進行嚴格消毒,對于學校師生與職工做好防疫工作。本文所研究的我校在2018年7月之后的一年時間應用了以上方法進行傳染病防控,取得了滿意的結果,部分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的差異P<0.05。
綜上所述,學校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依托專門的策略加以防控效果理想,需要學校在后續的防控工作中繼續進行相關策略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董言,王效俊,劉慧慧.2008—2017年新疆學校傳染病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征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9,34(03):19-22.
[2]王魯茜,王靚潔等.2006-2018年北京市昌平區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特征[J].首都公共衛生,2019,13(04):202-204.
[3]黃妃.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探析[J].現代交際,2019(1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