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姬獻

【摘要】 目的:觀察風險管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消化內科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66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護理管理中是否實施風險管理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3例:未實施風險管理)與實驗組(33例:實施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管理效果。結果:實驗組護理差錯發生率(6.06%)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效果可顯著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
【關鍵詞】 風險管理;消化內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87-01
居民不良飲食習慣可對消化系統、吸收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消化內科就診患者入院診療期間護理管理對患者病情控制與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常規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員被動執行醫囑,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少,在實施護理干預過程中可因關鍵環節缺失致醫患矛盾發生[1]。本次研究為論證消化內科風險管理對患者病情預后的影響,比較我院消化內科2018年7月-2019年7月對照組33例行常規護理管理患者、實驗組33例實施風險管理患者護理差錯發生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33例消化內科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20例)女(13例)比例為20:13,年齡在28歲至65歲,中位年齡為(43.52±1.22)歲,發病至入院耗時最短在3h-7h,平均病程在(4.44±0.12)h。對照組33例消化內科患者一般資料如下:男(18例)女(15例)比例為6:5,年齡在27歲至64歲,中位年齡為(43.52±1.21)歲,發病至入院耗時最短在3h-7h,平均病程在(4.48±0.11)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指標經統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值超過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均因腹痛、惡心等消化系統不適癥狀入院,醫師結合患者癥狀、體征以及輔助檢查結果確診消化系統疾病。(2)患者均住院治療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神志異常、難以正常交流的患者。(2)排除臨床診療資料不全或中途轉院、放棄治療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常規護理管理) 護理人員根據醫囑給予患者輸液護理,并向患者介紹醫囑用藥方法,監督患者住院期間臨床用藥,并持續性關注患者病情改善情況。
1.3.2 實驗組(常規護理管理+風險護理管理) (1)風險護理培訓:通過發放宣傳手冊、播放視頻資料以及小組學習等多種形式,使消化內科護理人員了解消化內科護理相關規章制度,并列舉醫患矛盾、醫患糾紛實際案例,向護理人員普及相關法律法規,使護理人員認識到護理職責,建立安全意識與臨床護理風險意識,此外,根據消化內科常見危重癥疾病,制定臨床護理應急護理方案。(2)責任護士應在消化內科專科疾病護理常規及護理工作制度的指導下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應語氣輕柔,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問,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解答患者疾病咨詢問題。此外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對于老年患者,護理人員應考慮到患者免疫力相對較低,因此護理人員在執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應認真消毒,并定期為患者開窗通風,并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從而保證患者室內空氣清新。對于初次因消化系統疾病入院患者,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臨床治療方案,從而使其做好心理準備,增進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3)加強護理管理,高年資護士應對同組護理人員護理記錄定期檢查,保證護理記錄及時、客觀、真實、完整、流暢,從而減少交班遺漏。建立病房巡視卡,不定期巡視病房,檢查靜脈輸液患者靜脈給藥情況,保證靜脈通路通暢,防止藥物外滲;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發放口服藥及靜脈給藥時在執行單上簽名,避免給藥錯誤發生;做好患者病情評估,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處理,從而減少護患糾紛發生。高年資護士在巡視期間發現問題應及時糾正,并追責至人,從而提升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總體業務能力。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住院診療期間護理差錯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處理相關數據,(%)表示的數據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住院診療期間護理差錯發生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對照組護理差錯發生例數分別為2例、7例,實驗組護理差錯發生率低。
3 討論
消化內科接診患者疾病涵蓋種類多,部分疾病具有傳染性,消化內科疾病在臨床治療期間藥物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消化內科臨床用藥包括口服藥、靜脈給藥,靜脈給藥過程中護理人員根據醫囑配藥,長期接受靜脈給藥患者在給藥期間若出現滲藥,可極大程度降低治療效果[2]。此外消化內科患者若合并多病疾病,其臨床用藥種類較多,護理人員發錯藥也可影響患者病情預后,甚至可加重患者病情,激發醫患矛盾發生,因此強化消化內科護理監督就顯得十分重要[2]。消化內科護理風險管理需從患者以及護理人員兩個宏觀角度出發,對于消化內科護理人員應加強臨床護理管理以及風險護理知識宣傳,結合臨床案例增強護理人員工作責任感與服務意識。此外護理人員在實施臨床護理操作時應關注患者個體情況,對于老年患者以及消化內科初診患者分別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方案,增加護患互動,緩解患者住院診療期間不良情緒[3]。
本次研究顯示實施風險管理的實驗組患者護理差錯發生率低,由此可見,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可提升護理操作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林洪秀,丘娜芬.風險管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9):1251-1252.
[2]王強.護理風險管理在消化內科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5):126.
[3]楊思栩.風險管理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6):16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