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娥 董娟


【摘要】 目的:探討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實踐總結經驗。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份-2018年12月份未應用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管理獲得的資源作為對照與2019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應用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管理獲得的資源進行比較,對比分析實施管理前后的管理效果。結果:實施管理后的不良事件上報率為88.24%遠遠高于實施前48.8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管理后的護理投訴率為2.73%明顯低于實施管理前10.2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管理后醫師臨床滿意度普遍高于實施前,差異較為明顯(P<0.05)。結論:在護理管理中應用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管理,能夠優化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確保了護理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詞】 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滿意度;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88-02
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整體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對于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護理管理中存在護理不良事件不上報的情況,導致護理質量遲遲得不到提升。住院產婦產后身體虛弱,產后知識缺乏,病房護理中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容易引發護患糾紛,提高科室的護理管理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來滿足當前的護理需求。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制度能夠增強護理人員的主動上報意識,對于護理工作的改進有著重要意義[1]。本次研究對象為實施管理前后獲得的資源,通過臨床護理結果的對比來證實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的臨床價值,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我院于2018年1月份-2018年12月份未應用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管理獲得的資源作為對照與2019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應用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管理獲得的資源進行比較,對比分析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上報率以及醫師臨床滿意度等。管理前25名婦產科醫師中,包括了25名女性醫師,年齡在25-53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3.48±3.57)歲,工作年限在1-11年之間,工作年限均值為(4.15±0.89)年;管理后25名婦產科醫師中,同樣全為女性醫師,年齡在23-52歲之間,年齡均值為(32.19±3.68)歲,工作年限在1-12年之間,工作年限均值為(4.33±0.92)年。兩組婦產科醫師進行基本資料的比較,差異較小(P>0.05)。
1.2 方法
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制度:(1)建立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小組:掌握護理人員的基本情況,對組內成員進行培訓,找出潛在隱患問題,制定詳細的評估表格,包括疾病狀態、護理問題、護理診斷等項目,將各個項目進行詳細的劃分,分析不良事件的發生原因,制定預防措施以及解決方案;(2)明確規定制度報告范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類護理,由護士長帶領護士進行數據資料的整理,在出現護理不良事件后要立即上報,尋求補救措施,填寫其發生原因、處理過程以及處理對策等;(3)小組成員接到報告后,應填寫報告表,通過小組會議進行問題分析,總結其發生原因與預防措施;(4)護理不良事件應在48h內上報,緊急事件可縮短上報時間,應如實報告,杜絕隱瞞情況;(5)對于主動上報者進行精神或物質獎勵,對于不積極上報者進行教育[2];(6)根據上報情況分析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護理流程。
1.3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P<0.05時,表明實施管理前后的相關研究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比較實施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上報情況
實施前共發生88例不良事件、共上報43例、上報率為48.86%,實施后共發生68例不良事件、共上報60例、上報率為88.2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分析比較實施管理前后的護理投訴情況
實施前,88例不良事件中共有9例投訴、護理投訴率為10.23%,實施后,88例不良事件中共有2例投訴、護理投訴率為2.7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一。
2.3 分析比較實施管理前后的手術室醫師臨床滿意度 實施管理后醫師臨床滿意度為91.11%,實施管理前為73.33%,實施管理后的醫師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相對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二。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療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臨床工作者更加重視醫院的管理工作。由于部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不足,容易出現護理不良事件,且不上報、不改進,進而引發護患糾紛。長期以往會導致護理質量得不到提升,護理不良事件越來越多。當前社會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量增大,面對護理資源緊張的局面,應加強護理工作的管理,保證護理工作的安全可靠,這就需要對護理管理工作進行科學的評估,有效規避護理風險,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護理人員面對不良事件往往不會主動的上報,這無疑是將自己的過錯展示出來,導致會扣除自己的績效,還會影響整個科室的評優情況,不良事件上報給護理人員帶來了較大的壓力。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制度能夠消除護理人員的擔憂,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讓護理人員放下心理負擔,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鼓勵護理人員主動上報不良事件,及時發現護理中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進而改善護理流程。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定期排查安全問題,做好交叉感染的預防工作,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對于積極上報的科室和人員進行一定的獎勵,增強其責任意識與護理安全意識,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加強對患者的管理,成立安全小組,加強安全監管,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通過對護理工作情況的評估,來找出護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及時上報不良事件,共同商討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對于主動上報的護理人員可以進行一定的獎勵,鼓勵更多的人員能夠上報,幫助護理人員樹立嚴謹的工作態度,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管理后的不良事件上報情況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管理后的護理投訴情況與實施管理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制度的應用,讓不良事件上報率大大提高,護理投訴率大大降低。實施管理后醫師中有25名十分滿意、15名滿意、1名基本滿意、4名不滿意,臨床滿意度為91.11%,實施管理前醫師中有16名十分滿意、13名滿意、4名基本滿意、12名不滿意,臨床滿意度為7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制度管理后護理人員能夠更好的配合醫師的工作,及時發現并解決相關問題,提高了醫師的滿意度。在以往的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員在出現護理失誤后擔心影響科室考核或績效往往會隱瞞實情,不會主動的進行不良事件的上報,來避免受到懲罰,這一僥幸心理的存在不會讓護理工作有任何提高,護理人員逐漸會失去責任心,不會從一次失誤中吸取教訓,護理不良事件會越來越多,護理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醫院患者承受著經濟壓力與疾病痛苦,若護理不到位容易出現一系列不良事件,加重患者的負擔,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高質量的護理管理工作對于患者的預后有著較好的改善作用。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制度為醫院質量管理模式改革帶來了新思路,是一項激勵性的上報制度,改變了以往硬性的管理策略,通過對護理人員的鼓勵來實現自覺上報,讓護理人員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夠認識到不良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能夠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積極上報不良事件,及時的解決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在護理管理中的實施效果顯著,能夠提高醫生滿意度,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保證了良好的管理效果,有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春斐,張紅楓,任靈飛. 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在消毒供應室的實踐[J]. 醫院管理論壇,2015,32(06):20-21+19.
[2]何春曉,韓曉華. 無責罰不良事件上報在護理管理中的實踐探討[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8):232+234.
作者簡介:孫秀娥(1967-),女,漢族,山東高青人,大專,主管護師/護理部主任,研究方向: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