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麗 蘭艷
【摘要】 缺血性腦卒中是因腦供血動脈狹窄、閉塞等導致腦供血不足,造成腦組織壞死。嚴重腦卒中會使患者發生功能障礙、偏癱等表現,甚至危及生命,及時對癥治療與有效護理是緩解癥狀,控制疾病進展的關鍵所在,本文主要對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護理的進展分析進行簡單綜述。
【關鍵詞】 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護理進展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96-01
引言
臨床對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暫無界定,一般指發病后兩周,輕型1周內,重型1個月內[1]。這一階段會發生嚴重腦水腫,顱內壓過高,如果不能安全平穩經過這一時期,不僅會加重疾病進展,更為主要的是會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這一階段的治療與護理干預至關重要[2]。下面就對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護理的進展分析綜述如下。
一、癥狀護理
1.血壓控制。
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壓水平對疾病影響較大,如若血壓過高,容易引起諸多心腦血管并發癥,還會損害腎功能;如若血壓過低,會造成腦組織灌注不足,加重腦損傷[3]。因此,針對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護理,血壓監測與控制是比較重要的一項護理內容,臨床與研究發現,左右兩側上肢監測血壓水平存在一定差異,以高的一側為血壓定點測量部位[4]。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加強血壓監測,靜脈溶栓時,舒張壓維持在105mmHg以下,收縮壓維持在180mmHg以下,溶栓過程中以及溶栓后2小時內,每5min監測一次血壓,之后6小時,每30min監測一次血壓,然后更改為每1小時監測一次血壓,持續24小時,舒張壓維持在75-90mmHg范圍內,收縮壓維持在120-160mmHg范圍內,如若血壓高于上述范圍,應及時告知醫生給予降壓藥,服藥后密切關注患者面色、瞳孔、以及體征[5]。非靜脈溶栓而計劃機械取栓的患者,術前血壓應該控制≤185/110mmhg[6]。血管開通后對高血壓患者控制低于基礎血壓20-30mmhg,但不應低于90/60mmhg[7]。對于的低血壓患者積極尋找和處理原因,遵囑采用擴容升壓措施。
2.血糖控制。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約有70%左右伴有高血糖,研究發現,高血糖會加重腦水腫、腦損傷,擴大梗死面積,增加疾病致殘率、致死率[8]。故此,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血糖控制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醫囑指導患者服用降糖藥,加強血糖監測,控制血糖水平。另外,血糖水平與飲食關系密切,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病情、營養狀況等制定合理膳食計劃,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避免空腹低血糖、餐后高血糖等發生。除此之外,控制體重、健康生活也有助于維持血糖水平穩定,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行為,規律作息、生活,保持良好心態[9]。
3.顱內壓過高護理。
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顱內壓升高是導致病情繼續進展的關鍵,因此,為阻止疾病進一步發展,減輕腦損害,應做好顱內壓過高的護理[10]。首先,可以通過適當抬高床頭,方便靜脈回流,幫助降低顱內壓,一般情況下,床頭抬高高度以15°-30°為最適宜范圍[11];其次,如果抬高床頭不能起到很好的降低顱內壓效果,應該及時告知醫生,給予適當利尿劑來降低顱內壓,緩解腦水腫情況。
4.并發癥預防。
壓瘡、吸入性肺炎、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廢用綜合征等是腦卒中的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需要引起醫護人員關注與重視。研究發現,除定期翻身、按摩外,控溫床可以使皮膚處于低溫狀態,皮膚代謝率會降低,有助于緩解受壓反應性充血,從而能夠降低壓瘡風險[12]。吸入性肺炎發生率較高,研究發現,通過控制進食速度,掌握吞咽技巧是能夠避免這一情況的[13]。對于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鼓勵患者盡早活動、抬高下肢,盡量避免下肢尤其是癱瘓側靜脈輸液,聯合使用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和深靜肌肉電刺激等。針對廢用綜合征,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具有良好應用效果,當前很多學者主張急性腦卒中病人生命體征穩定、神經系統癥狀不再進展就可以在48h甚至24h內開展早期康復訓練[14]。
二、康復護理
早期康復護理是促進患者盡快恢復的基礎,包括肢體護理、早期被動訓練、主動訓練、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內容,肢體護理能夠預防各種并發癥,為后期康復護理奠定基礎。早期被動訓練主要是關節的屈伸、外展、旋轉等為主;主動訓練則以坐位、站立、行走等為主,最終根據恢復情況逐漸過渡到簡單日常生活訓練,比如穿衣、吃飯、洗漱等[15]。
三、護理新進展
卒中單元是治療、護理腦卒中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多名學者對該模式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將其實際應用于臨床,獲得了確切效果[16]。卒中單元主要是指醫院在特定區域內,由醫生、護士、以及康復師等共同組建團隊,對患者進行更加全面、系統、科學的治療與護理,從而提高整體臨床療效,改善預后結局。一般情況下,卒中單元由三級單位構建,包括卒中病房、康復中心、以及家庭護理單位,在實際臨床中,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將其安置于不同單位區域,提高診療、護理速度,方便及時調整治療護理方案與計劃[17]。研究發現,卒中單元與傳統卒中病房相比,患者生存機會將會大大增加。
小結
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較高,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和殘疾率,存活者當中有大部分患者遺留神經及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近年來,伴隨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致死率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致殘率仍居高不下,急性期護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患者的后期治療與康復,因此,臨床應重視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性期護理工作,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配合臨床治療,改善疾病癥狀,控制疾病進展,促進康復,使患者能夠盡快回歸社會,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曉燕.缺血性腦卒中住院患者急性期恢復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0):26-28.
[2]梁秀麗,李麗華.院內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中的作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4):174-175.
[3]王清,張敏,汪夢月,等.醫務人員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活動知識和態度現狀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06):952-957.
[4]孫雪琴,張月娟,余艷蘭,廖若夷.中醫辨體施護對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8,24(07):113-115+118.
[5]陳穎.認知心理護理對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患者認知障礙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8):98-100.
[6]黎遠清.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護理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07):4-6.
[7]顏國慧.思維導圖在腦卒中急性期并發癥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14):164-166.
[8]徐煒,郁敏杰,樂嘉宜,等.穴位按摩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礙的療效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18):2246-2249.
[9]劉維.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態以及心理護理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10):108-110.
[10]吳麗華.24 h內康復護理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神經及肢體功能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7):248-250.
[11]馬小珍,洪安輝,肖慧玲,吳金娜.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依從性、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9,21(03):72-73.
[12]范愛香.中西醫結合療法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河南中醫,2019,39(03):384-387.
[13]商之涵,朱夢蘭,林榕,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同時期照護需求的質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18):19-23.
[14]楊冬花.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學,2018,24(15):173-175.
[15]張靜.中醫臨床護理路徑早期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康復效果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8,31(02):115-118.
[16]楊風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康復護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03):15-16.
[17]張玉萍.探討舒適護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03):46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