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人業 龐麗麗
【摘要】 尿常規檢驗作為臨床常用的檢測方式,在多種疾病的診斷中均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但在傳統的檢測方式中,其檢測結果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且操作要求高、檢驗時間長,非常不利于臨床的廣泛推廣。而尿液自動分析儀則可有效完善傳統檢驗方式的不足,具有高效、穩定以及準確等臨床優勢,已成為臨床廣泛應用的新型檢測方式。
【關鍵詞】 尿常規;檢驗方式;進展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297-02
Abstract: urine test as a clinical commonly used detection method in the diagnosis of many diseases are important guiding value. But in the traditional detection mode,the detection result vulnerable to outside influence,and the operation of high demand,long the test of time,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The automatic urine analyz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sting methods,efficient,stable and accurate clinical and other advantages,has become a new way to detect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Key words:urine; test methods; progress
前言
尿液作為人體新陳代謝的最終產物,其生成主要依賴于腎臟的過濾、重吸收以及分泌等作用,因此,臨床常以尿液作為機體代謝性疾病的重要診斷指標。尿常規作為臨床醫學的“三大常規”檢驗項目之一[1],可對尿液的顏色、性質及其組成成分進行分析,在糖尿病、血液病以及泌尿系統等疾病中均有著重要的診斷價值。如今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尿常規的檢驗方式也更加的多元化,在此,本文就臨床尿常規檢驗方法的進展進行了探討,詳述如下。
1 尿常規的傳統檢驗方式
在臨床的尿常規檢驗中,大多以尿沉渣檢驗作為疾病類型及病況的重要判斷指標,其中尿沉渣是由原尿經過離心后所形成的沉渣,屬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其檢驗指標主要以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檢測為主[2],是臨床中較為重要的尿常規檢驗方式,在傳統的檢驗方式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1 尿沉渣染色鏡檢法
可分為離心法與混勻滴尿法,多用于內科及泌尿科疾病的常規診斷中,其中離心法對機體分泌出的尿沉渣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因此其檢驗效果通常較為精準[3],但該方式往往操作復雜,且費時費力,其標本量及離心時間均對檢測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對檢測人員往往具有較高的要求。而混勻滴尿法的操作則相對簡單,多用于非泌尿疾病的檢測當中,但該方式極易受到環境及操作等因素的影響,臨床假陰性較高,因此并不適合廣泛推廣。
1.2 尿沉渣非染色鏡檢法
主要是將患者新鮮尿液直接進行涂片或通過離心機后給予涂片,并采用顯微鏡對其成分進行觀察與統計,包括視野中的最高值與最低值,需注意至少選擇10個以上數據,取其平均值,以減少誤差的產生。
1.3 尿沉渣定量檢驗法
可分為倒置顯微鏡法、分析板法、一小時尿沉渣計數法以及過篩法,其中倒置顯微鏡法可在物鏡不受污染的情況下,清晰的觀察出尿沉渣的主要成分,且不會受到尿沉渣板厚度等因素的影響,具有較高的檢出率。而一小時尿沉渣計數法則是將人體一小時的尿量進行集中收集,通過離心、吸取以及混勻后,于計數板上注入尿液,最后對此尿液中存在的各種成分進行記錄與分析。過篩法則是對患者晨尿的成分進行分析與統計,包括紅細胞、白細胞以及上皮細胞等成分[4]。分析板法是將收集到的尿沉渣放入計數池中,通過顯微鏡進行相關的檢驗,其中每塊分析板上都有十個厚度抑制的計算池,且每個計算池中都存在計算區,可有效降低外界干擾因素對檢驗準確率造成的影響,是以上方式中最為準確且穩定的一種檢驗方式,對尿沉渣檢驗法則的標準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全自動尿液分析儀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臨床已將全自動尿液分析儀作為尿常規的新型檢驗方式應用于臨床,不僅對尿液成分的分析起到了顯著的效果,且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及人力,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及穩定性。尿液自動分析儀主要是通過干化學分析法對患者尿液進行檢驗的方式,將患者尿液置于放有干燥劑的器皿中,尿液中的水分可作為反應溶劑而發生化學反應,隨后對其中的白細胞、蛋白質、酮體以及膽紅素等成分進行分析,同時準確檢驗出尿液的ph值。目前,尿液自動分析儀可檢驗出的成分較多,且操作簡單、檢測速度快、準確率高,已成為臨床廣泛應用的新型尿常規檢驗方式[5]。此外,在全自動尿液分析儀的臨床應用中,還存在較多優勢:(1)開機后的平衡速率較快,且在尿液成分的分析過程中,通常只需要制備干片,因此其檢測時間往往較短,在突發及病情緊迫等患者中也較為適用;(2)數據庫綜合性強大,其數據種類繁多且精確無誤,在疾病的臨床診治中具有較高的指導價值。(3)可有效實現數據分析的共享化,對臨床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便捷性。
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在尿液成分的研究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在臨床中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但其缺點也成為臨床不可忽視的問題。該方式對儀器的依賴性往往較高,因此一旦儀器出現異常或操作不當,將嚴重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需嚴格保證設備的正常運作,必要時結合鏡檢法進行檢驗,以保證臨床檢驗的準確性,此外,全自動尿液分析儀的設備成本通常較高,往往不利于基層醫院的普及與推廣[6]。
3 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3.1 標本采集前的影響因素
尿液標本的采集主要為患者自行操作,若患者于采集前服用過青霉素及喹啉類等藥物,則會導致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影響。此外,在女性患者的尿液采集中,若患者處于生理期,極易造成經血或陰道分泌物等物質的污染,影響到檢測結果。因此,在標本采集前,需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宣教,使其掌握尿液采集前的注意事項,同時對其飲食及服藥情況進行指導,提醒女性患者盡量避免在生理期進行采集。
3.2 標本采集中的影響因素
收集到尿液標本后,容器滲漏以及送檢時間過長均會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標本送檢時間過長,會造成細胞繁殖的出現,從而引起蛋白質的變性,在受到光照時發生分解。此外,送檢時間過長還會導致細菌的大量滋生,導致尿液PH值的變化,從而引起檢驗結果的偏差。因此,針對此類問題,需提醒患者及時將尿液標本送至窗口處,由工作人員及時送檢,對于延遲檢驗的標本,則需放置于低溫中保存,避免置于陽光直射與濕度較大的位置,并放棄超過6h的標本,改為重新采集,同時注意容器的密封性。
3.3 標本采集后的影響因素
在標本采集后,不規范操作及儀器問題是導致檢驗誤差的重要因素,因此,針對此類問題,需對所用儀器進行定期的保養與維護,并按照儀器說明書進行操作,同時注意合理儲存尿試紙條。在進行尿檢操作前,需先進行質控,并對該質控液的結果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尿液標本的檢驗,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4 總結
尿常規作為臨床基本的檢驗項目,可通過尿液成分的分析,有效反映出機體的健康狀況,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臨床上的尿常規檢驗方法較多,但傳統的檢驗技術通常存在操作復雜、檢驗時間長等缺點,因此不適于急診患者的臨床檢驗中。而全自動尿液分析儀不僅準確性高、操作程序少、檢驗時間短,且具有較強的數據處理模式,在多種疾病的臨床診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在全自動尿液分析儀的應用中,需加強儀器的保養與維修,同時強化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以保證尿常規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李婷婷.質量控制法在臨床尿常規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7):5-6.
[2]李曉燕.聯合應用尿液干化學檢驗法與尿沉渣檢驗法進行尿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5):78-80.
[3]徐琳娜.探討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0):105-106.
[4]栗巖.臨床尿常規檢驗的方法研究進展及評價[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1(24):197-198.
[5]雒紅梅.臨床尿常規檢驗的方法研究進展及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70):13787.
[6]李宗州.尿常規檢驗中尿沉渣鏡檢和尿常規化學法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0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