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城市關工委 劉高潮

屈指算來,我從事業余通訊報道工作至今已有整整40個年頭了,其中有18年時間是專職從事關心下一代宣傳報道工作。這40年來,曾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級新聞媒體發表過3000余篇新聞作品,其中近十幾年在各級媒體發表反映山西省晉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聞稿件380多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文明辦簡報等中央級報刊發表的重要稿件多達40余篇,省級報刊、雜志120余篇,市級媒體200余篇,有多篇作品獲山西新聞獎和關心下一代好作品獎。我本人也先后兩次榮獲二等功、一次榮立一等功、被評為晉城市勞模、山西省勞模和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回顧這些年采寫新聞報道的歷程,我寫稿發稿多的體會是,堅持40年用“腳”寫新聞。“好新聞是用腳寫出來的”這是新聞工作者普遍公認的一句至理名言。意思是說必須腳踏實地地去深入采訪,只有多跑、多看、多聽,多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寫出好稿子。這就要求我們要轉變工作作風,沉下去,不僅要深入、更要身入、心入,要認真聽、細心訪、親眼看,千萬不能道聽途說,必須眼見為實。我平時就養成注意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凡是與老少兩代人有關的事情都要弄清弄懂一一記錄下來,寫作時就派上了用場。如《人民日報》發表我采寫的《五老妙手解“三難”》,我就是用了3個月時間,跑遍了6個縣市區,采訪了100多名五老才寫成的。《光明日報》發表的我采寫的《山水祭——晉東南人民懷念公仆孫文龍》《讓良好家風涵養廉政文化——山西晉城3萬名五老帶頭樹家風》的通訊和《太行日報》發表的12000字的長篇人物通訊《好官活在民心中——聽太行太岳老區百姓講孫文龍的故事》,也是我深入基層一個月,采訪了60多名干部群眾寫出的,引起了省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及媒體的高度關注。我采寫的《兩只羊托起希望》之所以能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案例一等獎”,也與我堅持連續4年跑基層,不斷采訪深挖是分不開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不斷增“四力”非常重要,我覺得只有首先練好腳力,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才能耳聰目明、心中有數,進而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制定出適應發展實際的政策,反之,就有可能陷入本本主義、閉門造車、經驗主義的泥淖而不自知。因此增強腳力,就要深入實踐一線,獲取第一手材料。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深入調查研究,才能使我們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才能將黨中央的頂層設計與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相結合。只有增強腳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才能寫出反映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