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昂兒,祁 昕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
近些年,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涉及企業遷建的情況越來越多。企業遷建不可避免地要停產,而停產涉及到國家、地方和企業職工三方面的利益關系,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較多,分歧較大,如何計算停產損失是企業遷建工作的難點?,F行水利水電行業移民規范都沒有對停產損失的內容、費用構成及計算方法做出明確規定,多個已建、在建工程具體計算方法也不盡相同。鑒于此,筆者參考資產評估理論、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中關于停產停業損失補償的相關做法,從停產損失的補償原則、補償費用構成、停產時間確定、停產損失各項參數確定等方面進行梳理,以期提出遷建企業停產損失補償費用計算的理論和方法。
目前,水利水電工程影響企業停產損失并沒有明確的概念界定。但是,在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領域,不少專家對停產停業損失發表了相關見解,如韓宣偉、蔣文軍認為,停產停業損失是指因停產停業所增加的費用支出和收益減少,主要包括房屋租金的支出或損失、生產經營收益損失、工資福利補貼和社保費、也包含諸如存貨損失、訂單違約損失、渠道維護費和重新開業相關費用等的其他損失等。王霞等人則認為,停產停業損失主要是企業在停產停業期間商業利潤的損失。金建清、李泊符則根據不同處理方式對停產停業損失進行了重新梳理,貨幣補償方式下包括生產經營收益喪失和人員遣散費用;現房產權調換方式下包括應屬于生產者的現值收益、固定資產等投資回報、人員工資費用、必要的企業運行費用和認證等重新開業的相關費用;期房產權調換方式下處包括上述費用外,還應包含二次周轉過渡期間的房屋租金。
借鑒國有土地上企業停產停業損失相關研究,結合已建、在建水利水電工程實踐,本文認為水利水電工程影響企業停產損失,是指企業因遷建造成生產經營活動暫停或終止所必須支付的各項費用及應當獲取的正常收益,包括職工工資、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銀行貸款利息支出等財務費用,凈利潤,水電費、辦公費、低值易耗品攤銷、待攤費用攤銷等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管理所必需的管理費用,可搬遷設備折舊費等。
與企業因生產經營虧損或設備大修等原因停產大不相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影響企業停產有其顯著的特點:
(1)被動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導致的停產與企業通常的停產有所不同。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停產是市場經濟中存在的普遍現象,是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行為。而因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影響而導致的停產,則不是企業自身生產經營造成的,是一種被動性停產,應由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法人給予合理補償。
(2)直接性。水利水電工程影響企業停產損失主要補償直接損失、有形損失;無形損失不予補償,同時遷建企業應提前處理、調整供銷業務,因停產導致的供貨延誤、合同違約等間接損失,應由遷建企業自身承擔,不予補償。
(3)計劃性。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周期長,有較強的計劃性,受影響企業可以根據工程建設計劃有序安排停產停工,提前在遷建新址建設廠房,提前調整產、供、銷等生產經營行為,以將停產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從而反映出停產損失控制的計劃性。
(4)模擬性。停產損失是以企業現有規模為基礎進行補償評估的。但是,在實際遷建過程中,企業一般不會原拆原建,原樣復制,多少會伴隨技改擴建或設備更迭,故企業停產時間與原拆原建是不同的,其具有一定的摸擬性,它既不是遷建企業的設備安裝調試時間,更不是遷建企業的建設工期,應在設備拆卸、運輸、安裝、調試等所需時間的基礎上適當留有余地。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三條對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補償進行了原則性規定,即“根據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各地對此也制訂了具體的操作辦法,歸納起來包括兩類:一類是按照被征收房屋補償價格一定比例確定,如上海、江蘇、陜西等地采取這種方法;另一類是按照生產經營指標、納稅情況等綜合計算確定,如北京、廣東、河南等地則采取這種方法。前者計算簡便,但不能反映企業補償的差異性,有些特殊企業有可能會吃虧;后者雖然設置比較合理,但需要收集企業財務資料以獲取相應參數進行計算,而且相關指標還需要認真辨識。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實際,本文推薦采取后者進行計算,那么企業停產損失最終由單位時間的停產損失與停產期限計算得到,計算公式如下:企業停產損失=單位時間停產損失×停產時間=(職工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銀行貸款利息支出+凈利潤+水電費、辦公費、低值易耗品攤銷、待攤費用攤銷+可搬遷設備折舊費)×停產時間。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影響企業停產損失的計算與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在開展停產損失補償評估工作時應進行仔細調查、全方面分析,充分考慮建設征地影響、生產經營影響、生產工藝、處理方式等因素。結合工作實踐,水利水電工程影響企業停產損失計算原則如下:
(1)對全部受淹企業,由于遷建工作將影響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故以整個企業為計算單位,按停產損失費用構成逐項進行補償評估,計算整個企業停產期內的損失。
(2)對部分受淹企業,主要包括3種情況。①淹沒部分是企業的主要車間或主要設備,由于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由該車間或設備創造,如機械廠的機加車間、水泥廠的立窯車間、紡織廠的織布車間等,故遷建行為關系到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同樣以整個企業為計算單位,按停產損失費用構成逐項進行補償評估,計算其在停產期內的損失。②淹沒部分與其他部分生產工藝關聯度較低,遷建行為不影響其他部分的生產經營,如煤礦企業有3個礦井,每個礦井都是獨立的生產系統,僅高程最低的礦井受淹,故以受淹部分為計算單位,按停產損失費用構成逐項進行補償評估,計算其在停產期內的損失。③淹沒部分是生產輔助用房或附屬設施,由于不存在控制性設備搬遷,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只需調整改建受影響部分,故不計算停產損失。
(3)對生產經營范圍和對象不受遷建影響的企業,已停產或采取重置設備方案的企業,選擇一次性貨幣補償處理的企業,不計算停產損失。
受企業財務規范程度、稅務監管及人為原因等多種因素制約,在多個已建在建水利水電工程企業停產損失補償評估過程中,經常出現遷建企業沒有或拒絕提供財務資料的情況,有的企業甚至提供虛假、偽造的財務資料。因此計算停產損失的核心是確定停產損失的相關參數,其中最關鍵是核實企業提供的財務資料,去偽存真,最終形成可作為計算停產損失的有效財務資料。對因各種原因,無法取得有效財務資料的,原則上采取以下方法進行處理:對國家有強制性要求支付或繳納的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等補償項目,參照所在省份最低標準計列;對國家無強制性要求支付或繳納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等補償項目,不計列補償費用。停產損失相關參數確定方法詳見表1。

表1 停產損失相關參數確定
如何確定停產時間是企業停產損失補償評估的難點,也是意見分歧最多、爭議較大的地方。根據目前工作實踐,影響企業停產時間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企業規模、生產經營性質、建設征地影響程度、主要生產設備的安裝調試特點,以及搬遷距離及交通狀況等。停產損失補償評估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停產時間,并考慮預留一些不可預見因素影響的時間。
(1)企業規模。固定資產原值高、設備設施數量多且復雜的大中型企業停產時間較長;固定資產原值低、設施設備數量少且簡單的小微型企業停產時間較短。
(2)生產經營性質。有成套設備或生產線且搬遷機器設備拆卸、運輸、安裝復雜的工業企業停產時間較長;非工業企業停產時間較短。
(3)建設征地影響程度。全部影響和主要車間或主要設備設施受影響的企業,停產時間較長,而非主要車間、非主要設備設施受影響,以及附屬設施受影響的企業,停產時間較短,甚至不需要停產。
(4)搬遷設備的精密程度、工藝流程情況、調試檢測難易程度等。設備精密程度高、工藝流程緊密、安裝調試難度大的企業停產時間較長,反之則短。
(5)搬遷距離及交通狀況。搬遷距離長的企業停產時間較長,搬遷交通條件差的企業停產時間較長,反之則短。
本文梳理了企業停產損失的計算方法、原則,尤其是提出了停產損失各項費用的取值方法及影響停產時間的各種因素。由于企業停產損失補償評估工作較為復雜,本文所列的停產損失費用構成有可能沒有窮盡所有項目,也未提出合理的、可操作的企業停產時間,后續還需在此基礎上不斷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理論,以期進一步完善水利水電工程影響企業停產損失的補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