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金友,李金鴻,洪 魁,郭翔宇,代 明
(1.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 150030;2.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81)
黑龍江省我國糧食主產區之一,農業及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相對較高。自2003年始,黑龍江省開始探索新的農業生產經營形式,嘗試建設模農機合作社,2008年開始改為建設現代農機合作社。截至2015年,全省現代農機合作社數量已達1 278家,累計流轉土地近200萬hm2[1]。建設農機合作社擴大了農業生產規模,有力促進了土地流轉、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關于農機合作社的研究也逐漸成為領域專家學者關注的熱點。
在此形勢下,評價農機合作社發展績效,進而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制定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的發展方向,以有針對性的提升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的建設效果和經營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國內學者在農業績效評價方面作了許多研究工作。殷慧慧基于供應鏈一體化思想,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研究農產品供應鏈各個節點的績效,并對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農超對接”所處水平進行評價[2]。周振通過對黑龍江省仁發農機合作社的剖析,揭示了盈余分配方式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績效的重要性[3]。張一豪使用DID模型來評價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助農增收的績效,結果表明:農機合作社社員與非社員相比,農戶家庭總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顯著增加,經營性收入顯著減少[4]。趙捷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對哈爾濱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水平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再運用托賓模型(Tobit)對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得出3個影響因素,即二次返利額、技術服務培訓和銷售對象的穩定性[5]。李雙元以青海牧區55家合作社的調查資料,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合作社績效進行了排序,發現影響合作社績效的因素依次是組織運營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6]。
由上可見,關于農業及農民合作組織績效評價的研究對象有部分調研的合作社群體或單一典型合作社,研究方法涉及DEA方法、DID方法及Tobit模型等,但關于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有針對性地對黑龍江省省各地市(直屬縣)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獻較少。本文結合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發展現狀,設計系統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科學方法對黑龍江省各地(市)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進行評價分析,為黑龍江省及相關地區農機合作社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組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是社員、村集體或企業牽頭主辦,政府給予資金補貼并進行技術指導,合作社自主經營的新型農業生產主體。這個系統處于一定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環境之中,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設置農機合作社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除了要遵循科學性和系統性原則外,還應遵循如下準則[7-10]:
1)既要全面反映評價對象的績效,又要突出重點。農機合作社績效評價指標既要具有典型性,又要求指標數量適當;所設計的指標既要反映農機合作社具體特點,又要具有層次性。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中,如何選擇有效的關鍵性指標,是研究問題的重點。
2)既要注重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社會效益的原則。經濟效益是反映農機合作社經營效果的重要方面,但僅為績效的一個側面,農機合作社要健康永續發展,必須考慮合作社的組織及制度完善程度等因素,在評價農機合作社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對農機合作社對整個社會的作用和效果進行評價。
3)所設計評價指標既要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具有實用性和可量化性。在選擇農機合作社績效評價指標時,應充分考慮指標數據獲取的難易程度,盡量依據現有統計數據進行指標選取,選擇可量化指標。既要保證指標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又要保證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這樣設計的農機合作社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才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可復制性和可移植性。
地市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反映一個地區(市)所有農機合作社的總體績效。依據相關文獻,結合盈利性組織及非盈利型組織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方式及黑龍江省各地市農機合作社發展特點,在以上原則的指導下,經過反復修改完善,研究確定黑龍江省地市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組織發展3個一級指標和13個二級指標。
1.2.1 經濟效益指標
農機合作社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包括農機裝備投資額、合作社收入、總盈余及產銷率等方面,農機合作社的收入包括社內收入和代耕作業收入兩個方面[11]。由于不同地市農機合作社數量不同,土地總體經營規模也不一樣,為消除經營規模對績效評價結果的影響,收入及盈余指標包括單位面積社內收入、單位面積代耕作業收入和單位面積總盈余。
1)單位面積本社作業收入。農機合作社單位面積社內收入是該合作社社內總收入與總經營面積之比,計算公式為
(1)
其中,Ra為單位面積本社收入(萬元/hm2);Ii為本社總收入(萬元);Si為本社經營面積(hm2)。
某地市農機合作社社內收入是該地市各合作社社內收入之和。
2)單位面積代耕作業收入。農機合作社單位面積代耕作業收入是農機代耕作業的總收入與總代耕面積之比,計算公式為
(2)
其中,Rb為單位面積代耕收入(萬元/hm2);Ij為合作社農機代耕收入(萬元);Sj為合作社代耕面積(hm2)。
某地市農機合作社代耕作業收入是該地市各合作社代耕作業收入之和。
3)單位面積總盈余。單位面積總盈余是指農機合作社的總收入與總支出的差值與農機合作社經營面積之比。農機合作社總收入包括社內收入和代耕作業收入,計算公式為
(3)
其中,P為某合作社單位面積總盈余(萬元/hm2);It為總收入(萬元);Ct為總支出(萬元)。
某地市合作社總盈余為該地市各合作社總盈余之和。
1.2.2 社會效益指標
農機合作社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除體現其自身經濟發展之處,也具有促進行業技術、經濟進步及相關產業發展等較強的社會功能。尤其是農機合作社采用大型農機裝備經營大規模土地,可以顯著提高農業勞動效率、吸納更多的農戶加入農機合作社,進而為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從農機合作社對非合作社成員的帶動力、合作社對社會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及農機合作社為社會提供優質農產品水平等方面評價農機合作社的社會效益。具體指標包括入社戶數、合作社從業人數及自創農產品品牌數量等指標[12]。
1.2.3 組織發展指標
農機合作社組織發展指標應包括農機合作社可持續發展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合作社組織自我完善能力等方面,采用農機場庫棚面積、入社面積占比、全程機械化程度、組織培訓次數及政府扶持資金額度等指標反映農機合作社組織發展能力。
農機場庫棚面積是充分發揮農機裝備作用的后勤保障,全程農業機械化程度是農機合作社經營效果的綜合體現,入社面積占比和組織培訓次數是保證合作社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13]。在農機合作社發展初期,政府扶持資金額度是農機合作社發展的前提和提高農機合作社發展潛力的保證。黑龍江省地市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評價體系
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確定指標權重,首先將請多名專家對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經驗判斷并打分,依據AHP相關數學模型計算各指標權重。若計算結果通過一致性檢驗,則說明各指標權重有效[14-15]。
邀請黑龍江省農機管理部門及農機合作社經營者共10位專家采用1~9標度法進行打分,得到由各指標重要性程度構成的判斷矩陣。依據AHP原理,運用YAAHP軟件計算確定各指標權重,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指標權重表

續表1
由表1中可以看出,經濟效益權重為0.6。這說明,經濟效益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最大動力,特別是總盈余對一個農機合作社的績效影響最為明顯。社會效益和組織發展對農機合作社評價指標的影響程度相似,對社會效益影響程度最大的是入社戶數,入社面積占比是對農機合作社組織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
采用二階模糊綜合評價方法評價黑龍江省各地市(直屬縣)農機合作社的發展績效。基本原理如下:
1)統計各指標的數值。通過實地調查和計算轉化到精確的定量值,定性指標由專家等轉化為定量指標。
河流廊道的通道功能主要體現在河流的縱向流動上,河流縱向流動輸運水和泥沙,其它物質和生物也通過河流廊道遷移運動[3]。養分循環、徑流污染物的過濾和吸收、地下水補給等過程在河流的流動中完成,魚類的覓食、洄游、產卵等生命活動也可以通過河流提供的通道來完成。
2)指標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方法。數據無量綱化處理主要解決數據的可比性,消除各項指標值的量綱,使指標值介于0~1中間。對于定量指標,指標無量綱化過程也就是求解隸屬函數的過程。本文采用極值法對各指標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對于評價指標數值越大說明合作社績效水平越高的數據,采用公式(4)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對于評價指標數值越小越好的數據則采用公式(5)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i=1,2,…,14;j=1,2,3;k=1,2,…,mj)
(4)
(i=1,2,…,14;j=1,2,3;k=1,2,…,mj)
(5)
其中,xijk為第i評價對象第j個一級指標中的第k個二級指標原始數據;ICijk為第i評價對象第j個一級指標中的第k個二級指標標準化后的數值;mj為第j個一級指標中所含二級指標的數量。
3)總體績效的計算模型。采用式(6)計算一級指標的績效得分

(i=1,2,…,14;j=1,2,3;k=1,2,…,mj)
(6)
其中,WCijk為第i評價對象第j個一級指標中的第k個二級指標的權重;IBij為第i評價對象第j個一級指標績效得分的數值。
采用公式(6)可求出總體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組織發展各一級指標值。農機合作社綜合績效水平采用“線性加權法”計算,模型為

(i=1,2,…,14;j=1,2,3;k=1,2,…,mj)
(7)
以黑龍江省14個地市(直屬縣)農機合作社總體情況為評價對象,依據前述農機合作社評價指標,以實地調研、生產單位及管理部門數據調研獲取的數據為基礎,依據各指標含義和前述相關模型,可以確定各地市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各指標數據值。黑龍江省14個地市(直屬縣)農機合作社總指標數值如表2所示。

表2 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指標數據表
采用式(4)或式(5)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后,依據式(6)和式(7)計算黑龍江省各地市(直屬縣)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如表3所示。
依據計算結果可以清晰發現:黑龍江省14個城市(直屬縣)的農機合作社的組織發展水平較為均衡,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差較為懸殊。
由表3可以看出: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水平最高的是綏化市,其次是齊齊哈爾市,哈爾濱市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排第3位,大興安嶺和伊春排名靠后,分列第13位和第14位。

表3 綜合績效排名表

續表3
1)在明確本領域國內研究動態的基礎上,確定了農機合作社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2)結合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發展特點,設計了二級評價指標體評價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采用AHP方法確定了各指標的權利重。
3)采用兩階段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黑龍江省14個地市(直屬縣)農機合作社的總體績效進行評價,結果表明:綏化市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最高,其次是齊齊哈爾市,哈爾濱市農機合作社總體績效排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