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這就是比較好的太平猴魁……”
一場抖音直播,賣出茶葉1.6 萬多件!不僅茶農喜笑顏開,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關工委副主任李杰生自己也沒想到。
近日,在由安徽省網信辦指導、黃山市人民政府承辦的“抖音有好貨,縣長來直播”安徽新茶專場活動中,李杰生與黃山區副區長蘇俊穎一起參加直播帶貨,線上為茶農賣茶。李杰生生動形象地介紹了太平猴魁悠久的茶葉文化歷史、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優良的地方茶樹品種、精湛的非遺制作工藝,為一眾抖音粉絲奉獻了一場關于太平猴魁的視覺盛宴,當場吸引了50 多萬網友在線觀看。當得知這場直播活動銷售額達124.2 萬元時,李杰生感慨地說:“我一生從事茶葉研究,參加過數不清的茶研究專題活動,但從沒像今天這樣有滿滿的收獲感。”
李杰生是全國茶葉界知名專家,高級農藝師,國家農業部農業研究員、日本中國茶協會顧問,安徽省勞動模范、跨世紀拔尖農業技術專家,多次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004年,他從區政協副主席的崗位上退休后,就一直擔任區關工委副主任,投身到關工助農的新征途中。
太平猴魁是中國歷史名茶,而黃山市黃山區是太平猴魁的唯一產地,也是黃山毛峰的主產地。為了全區茶產業的發展,李杰生堅持“一線工作法”:經常跋山涉水,吃住在茶農家,有時一蹲就是一個多月,手把手地教,實打實地幫。經過十多年的試驗研究,他在全省首創茶葉無性繁殖技術,培育出6 種制作太平猴魁的茶樹新品種,最好的猴魁單價每斤高達1 萬元。2007年,中國贈送給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國禮茶,就源自于李杰生培育的優質品種。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也曾品嘗過太平猴魁,他連連稱贊:名山出名茶,太平猴魁名不虛傳。李杰生牽頭建立了黃山毛峰試驗生產基地,制作的優質毛峰每斤均價1000 余元;通過廣泛宣講和技術指導,改變了黃山區不采夏茶、不制紅茶的傳統,2019年全區紅茶產量達3 萬多斤,最低單價每斤超過300 元。目前,黃山區已形成綠茶紅茶交相輝映的景象。

黃山市黃山區關工委副主任李杰生(中)與副區長蘇俊穎(左)一起參加抖音直播帶貨,線上為茶農賣茶
茶業經濟既是黃山區農村發展的堅強基石,更是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作為黃山區關工助農脫貧指導組組長,李杰生帶領40 多名老科技人員,共同奮戰在脫貧一線。他幫助丁少華等人建立了茶樹良種母穗園,如今全區太平猴魁的良種苗面積已發展到4 萬多畝,茶農收入逐年攀升,成了茶農脫貧的法寶。
新冠疫情發生后,李杰生并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今年3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潮和春雪使全區高山茶葉遭受“滅頂”之災。為指導茶農積極生產自救,李杰生戴著口罩四處奔波。在太平猴魁核心產區新明鄉,他深入猴坑、新明、樵山等村指導茶農改進太平猴魁生產制作技術,提升茶葉品質;在三口成林家庭農場,他精心指導老茶園改造及茶葉精加工;在太平湖鎮二都村,他舉辦貧困戶精準扶貧特色產業技術培訓,面對面地指導貧困戶提高茶葉管理制作技能,交給貧困戶一把把锃亮的致富金鑰匙。

“我為太平猴魁代言”——黃山市黃山區關工委副主任李杰生(右)走進電視直播間為茶農賣茶
“我所做的不是為了自己出名,而是要黃山區茶葉更出名?!崩罱苌沁@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近年來,他協助有關單位完成了“太平猴魁原產地域保護”“太平猴魁國家標準”的申報與獲批工作,進一步加大了太平猴魁名茶的保護力度。今年,他又擔任了新明鄉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示范建設工作顧問組組長,參與千萬級項目的策劃實施。4月15日,李杰生應邀參加太平猴魁開園和第十四屆太平猴魁茶文化節暨安徽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啟動儀式,參與央視、中國網等直播平臺進行直播,與傳媒主持人、黃山形象大使艾誠現場對話,共同品茶、論茶、賣茶,線上助力茶農增收。5月9日,李杰生以主評委的身份出現在“徽州百工”全市太平猴魁手工制作技藝大賽暨黃山區第六屆大賽現場,對獲獎作品進行點評,為參賽選手及觀摩茶農講解太平猴魁制作工藝技術要領。7月10日,他主持“太平布尖茶”(一種制茶工藝)團體標準專家評審,進一步規范太平猴魁品牌保護,助推全區茶產業可持續發展。
“歡迎添加我的微信號,有困難可以隨時提問,我一定會及時解答。”李杰生成了全區成百上千戶茶農的微信好友,也成了當地茶葉直播帶貨的“線上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