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順縣關工委 江智強
“農家番薯甜糯誘人,可拼單可包郵。”
“黃沙坑村純正農家風味番薯,精準扶貧優質農產品送貨上門。”
……
日前,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的鎮村干部、村關工委五老骨干和熱心村民紛紛在微信朋友圈為黃沙坑村農家番薯“帶貨”宣傳。一時間,受疫情影響滯銷的農家番薯由“甜蜜負擔”變成了當地的“網紅”暢銷農產品。
黃沙坑村是省定貧困村,近年來,在廣州市花都區人社局的對口幫扶下,因地制宜發展消費扶貧,構建長效脫貧機制。村關工委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努力發揮五老的作用,為村民發展經濟助力。2019年,村里的53 戶貧困戶112 人已全部實現脫貧。
“黃沙坑村屬于偏遠山村,山地面積有近1.7萬畝,耕地面積不到1000 畝。但當地富硒土壤和純凈山泉水為橄欖、番薯、花生提供了獨特的生長環境,綠色優質農產品走俏珠三角市場。”廣州市花都區人社局駐黃沙坑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謝加明介紹說。在村民們的支持下,村里盤活撂荒農田,番薯、花生等經濟作物輪作,將閑置資源變為村民增收資產。
今年黃沙坑村農家番薯如期迎來豐收,卻讓謝加明和村民們愁上心頭。“今年番薯大豐收,整個倉庫都不夠放,門外還堆放了一些,但受疫情影響,剩下2.5 萬多斤都銷不出去。”建檔立卡貧困戶鄭萬龍嘆息著說。“大部分物流停運,有訂單也送不出,豐收了卻也成了煩惱,甘甜的番薯成了‘甜蜜的負擔’。”謝加明說。

黃沙坑村村民正在為網上訂單打包番薯(圖/胡金輝)
得知黃沙坑村扶貧番薯滯銷,留隍鎮的鎮村干部、村民以及鎮村關工委五老,自發通過微信朋友圈、社交群幫忙宣傳銷售。“黃沙坑村番薯口感、品相和口碑都不錯,我一發朋友圈,就有不少訂單上門,很多還是回頭客,周邊的兄弟村也幫忙聯系物流,借助電商平臺進行銷售,扶貧農產品觸網走出深閨。”留隍鎮扶貧辦主任周愛瑜介紹說。他們采用鎮內拼單、分時段定點自提的方式,線上下單、線下送貨,幫助黃沙坑村緩解番薯滯銷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黃沙坑村可謂是歡聲笑語,熱鬧非凡。一個個帶著泥土芳香的農家番薯正被裝箱打包。“感謝鎮村干部的出謀劃策,感謝關工委五老和鄉親們的相助,滯銷的番薯就剩這最后一批貨了,我們要趕緊打包了給顧客送去。”鄭萬龍高興地說。“番薯銷售一空,我心里的大石頭也落地了。”謝加明說。隨著最后一批訂單出貨,困擾黃沙坑村扶貧工作隊和村民的“甜蜜負擔”將變成顧客舌尖上的美味。
番薯豐收過后,在扶貧工作隊的帶動下,鄭萬龍和其他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一起對番薯地進行平整,在當地關工委老專家的指導下播下花生種子,也播下豐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