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靜
摘要:應用抽油機井生產系統采油的目的是將地面能量通過抽油機—抽油桿—抽油泵傳遞給井筒中的生產流體將其舉升到地面,整個系統的工作過程就是能量不斷傳遞與轉化的過程,而在能量傳遞和轉化的每一環節均會產生能量損失。從地面供入系統提供的能量扣除系統中的各種損失,就是系統給井筒流體的有效能量,其與系統輸入能量之比即為抽油機井的系統效率。
關鍵詞:抽油機井;系統效率;有效對策
油井系統效率是反映抽油機井工況的重要指標,其影響因素多,提高機采系統效率,必須對抽油機拖動系統,抽油桿、抽油泵以及配套技術進行研究和開發工作,因此優化設計軟件在提高系統效率的工作中是必不可缺的。通過開展機采系統效率參數優化工作,綜合節能技術引進和應用,以及對抽油機井的科學管理等,能夠有效提高抽油機系統效率,實現節能降耗的目的。
1目標提出
對采油廠2011—2015年抽油機井系統效率進行了調查,結合抽油機節點分析理論,分析采油廠系統效率提升潛力。
抽油機能耗節點分析:抽油機井系統效率總體分為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兩部分,懸繩器以上包括電動機、皮帶、減速箱及四連桿機構4個能耗節點;懸繩器以下包括盤根盒、抽油桿、抽油泵和井下管柱等4個能耗節點。
2影響因素分析
2.1曲柄平衡能耗高
曲柄平衡是將平衡塊加在曲柄上,工作時,由懸點載荷和平衡重在曲柄軸(減速器輸出軸)上造成的扭矩與電動機輸給曲柄軸的扭矩相平衡。截止到2015年底,采油廠2956口抽油機井采用曲柄平衡的井1959口,占總井數的66.27%,統計曲柄平衡抽油機井平均系統效率25.66%,相比復合平衡抽油機井,系統效率低8.1%。
2.2皮帶打滑
抽油機井皮帶是傳輸動力的重要環節,皮帶打滑與皮帶和皮帶輪接觸面積、皮帶松緊度2個因素有關,抽油機皮帶打滑直接影響皮帶使用壽命、耗電量、系統效率。
2015年采油廠皮帶平均使用天數102天。通過對系統效率低于20%的井進行現場檢查,其中85口井皮帶打滑,這些井皮帶平均使用壽命79天,低于全廠平均水平。通過對這些井進行測試,皮帶平均傳動效率88.81%,平均系統效率25%。皮帶打滑使得抽油機井的傳動效率變低,能耗提高,影響系統效率。
2.3電動機匹配不合理
通過對采油廠系統效率低于20%的井963口井電動機匹配情況進行調查,其中功率利用率低于15%或高于50%的井314口井,通過分析匹配不合理井共計198口井,其中電動機型號偏大83口井,型號偏小115口井。
針對匹配不合理的198口井進行現場測試,通過測試得出電動機型號偏大抽油機井平均系統效率17.52%、偏小抽油機井平均系統效率15.47%,低于全廠平均水平。
3.強化技術管理
1、實施動態管理,優化參數運行,提高單井系統效率
由于油井生產的動態化,參數管理成為重要,及時合理的調整,不僅改善泵況,對提高油井系統效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據油井生產數據動態變化,及時地進行參數調整,但無論上調參還是下調參,必須遵循合理沉沒度的規律,也就是說,在通過提高泵效,提高系統效率的方式上,參數和泵效并非性關系,隨著有效揚程的增加,泵效增加的趨勢逐漸變緩,直到達到最大。合理沉沒度的確定一般定為300-400米,單井合理舉升高度可由公式進行計算。
2、優化作業井方案設計
優化方案設計,不僅可以有效延長油井的泵周期,同時通過設計過程中的方案調整,還可以有效提高油井的系統效率。近幾年來,加大了檢泵井的方案優化力度,換泵同步實施和優先泵掛深度。防護措施上也相應地采取油管錨定和低沉沒度井熱洗質量,跟蹤措施井措施后生產情況,效果明顯,減少一次性投入,延長油井檢泵周期的同時,油井的系統效率也有所增加。
(1)檢抽泵井。通過加強方案設計管理,實施檢換泵同步施工35口井,其中檢換小泵15口井,檢換大泵20口井,通過方案設計過程中合理的參數調整,措施效果明顯,系統效率也有所增加。資料對比35口井,單井產液時上升17.8噸,舉升高度增加了111.2米。系統效率上升了8.21個百分點。檢換小泵井,單井產液量上升3.6噸,舉升高度下降了102.3米,系統效率上升了1.98個百分點,噸液百米耗電減少0.369千瓦時。
(2)優化泵掛。優選泵掛深度不僅改善泵的工況,同時也改善了抽油機驢頭懸點受力情況,特別是上提泵掛井,節電效果明顯。針對含水相對較高的井上提泵掛9口井,對比9口井,舉升高度增加了201.3米,噸液百米耗電減少0.33千瓦時,系統效率上升2.11個百分點,節電率為33.12%(3)油管錨定井。方案采取油管錨定,主要是改善管柱受力情況,防止管柱斷脫,但一定程度上,油管錨定以后,也相應減少了光標的沖程損失,提高泵效,25口油管錨定井,單井產液量上升1.3噸,舉升高度減少110米,噸液百米耗電減少0.11千瓦時,系統效率上升2.01%,節電率為10.63%。
3、生產管理
(1)強化抽油機井的熱洗管理、提高洗井質量。在低系統效率的原因分析中,蠟影響造成的低值系統效率,也存在一定比例。在提高洗井質量,強化培訓,完善考核機制的同時,對比2012年21口系統效率較低的井,功圖分析蠟因素影響不再存在,系統效率有所提高。通過加強低沉沒度井熱洗質量,在單井產液量上升的同時,有效舉升高度增加333.67米,噸液百米耗電減少0.197千瓦時,系統效率上升3.3%。
(2)強化異常井管理,對低增油井結合注采關系,計劃實施檢泵作業。2011-2012年,實施低增油井檢泵21井次,使漏失造成油井系統效率低的原因,降到最低程度。
(3)及時進行抽油機平衡調整,保持較高平衡度。由于平衡管理工作的加強,2012年我區抽油井平衡率由78.3%上升至目前的84.3%。實驗表明,抽油機井平衡率在85%-95%之間電機實際消耗功率最低,在其參數不變的情況下,系統效率最高。所以,抽油機井平衡運轉非常重要。
結論
1、建立低效井分類原因檔案,配套相應整治措施制定實施計劃。
2、月度結合單井產液量、沉沒度、功圖情況,進行抽汲參數合理性分析,制定下步調參計劃,及時合理調整參數。
3、優化檢換泵井方案設計,科學地進行泵徑、泵掛、桿柱匹配調整。結合油井正常生產管理中的難點,合理配制下新工藝,對管、桿出現問題的井,加大油管錨定措施。
4、對低沉沒度,低產井實施洗井后功圖復測制度,對洗井不徹底井,重復洗井,避免蠟卡。
5、對漏失井建立漏失量跟蹤制度,及時實施檢泵,有效降低漏失井對系統效率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徐秀芬。柔性連續抽油桿提撈式抽油機系統效率研究[J].石油礦場機械,2011(1):21-22.
[2]呼闖。淺談高集油田抽油機系統效率現狀[J].內江科技,201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