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馮 楠 王 培
9月4日清早,初秋的陽光沾染上一絲涼意,灑落在獲嘉縣中和鎮三劉莊村村民賈玉蘭家的院子里。賈玉蘭將家務拾掇完畢,來到院內,給小狗喂食。
“俺兒永軍去地里看玉米長勢啦!再有不到一個月就要收秋,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才放心!”天氣晴朗,已過70歲的賈玉蘭臉上笑容似花綻放,充滿希望。
三劉莊村曾是國家級貧困村,賈玉蘭是三劉莊村的建檔貧困戶。幾年前,因自己年邁,兒子劉永軍離異且殘疾,孫女年幼,一家人就此致貧。自國網獲嘉縣供電公司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賈玉蘭家就成了駐村工作隊的重點關注對象。
“在農村,家里沒有能干的人是真難。”賈玉蘭感嘆。工作隊上門統計各種信息時,她尚且猶疑。誰知,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是“認真干事兒的”。他們詳細了解賈玉蘭家中情況,為他們落實了低保及殘疾人保障,并聯系殘聯,為她家進行無障礙改造,方便劉永軍出行。日常家中有任何困難,只要開口,工作隊都竭盡所能,徹底暖了賈玉蘭的心。
2019年,劉永軍在和國網獲嘉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郭會喜的一次交談中萌生了發展光伏發電的想法。郭會喜帶著他,接連跑了四五個鄉鎮及城區,考察電池板發電量、價格與安裝事宜,在之后的并網報裝中更是勞心勞力、時時關注。2019年7月17日,劉永軍家的光伏項目并網成功,裝機容量10.9峰瓦。自此,他們可以把電賣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并享受每千瓦時電0.18元的補貼。
“每天點開手機就能看到發了多少電,很方便。”返家的劉永軍拿出手機,查看當日收益。屏幕顯示,當日光伏發電17.41千瓦時,收益10.09元,累計發電15793.68千瓦時,收益9160.33元。“差不多一年,就能收獲將近一萬塊錢。”劉永軍笑著說,神情中皆是滿足。在他身后的房頂上,光伏電池板反射著初秋陽光,閃閃發亮。
而郭會喜想得更加長遠:“永軍干活兒吃力,就得給他想想這些能長遠營收的事兒,這樣家中才有往前走的勁兒。”
關注貧困戶如何致富,更關心他們的生活。一次走訪中,郭會喜注意到賈玉蘭家房屋東側的橫梁斷裂,僅有一根木頭在勉強支撐,十分危險。“這會中?要是木頭支持不住,不就砸到人了?”郭會喜看著房梁下的床鋪,連連搖頭,立馬組織隊員們為其修繕。
加固橫梁需要鋼管,郭會喜不吭一聲,從自己家拿來一根4米長的嶄新鋼管為其加固。“把自己家的鋼管拿來給俺修房,不是真心對俺好的人做不到。我說給會喜錢,可他堅決不要,說俺能住得安全才是大事。”談及工作隊對自己家的幫助,賈玉蘭滿心感激。
如今,算上各項保障政策補貼、種地收入、光伏發電收入,賈玉蘭家中一年穩定收益至少12000元。孫女已經參加工作,在理發店做學徒,每月收入2000元。她還兩次義務為村內老人理發,以實際行動反哺社會。一家人也已于2019年10月正式脫貧。
“日子肯定是越過越好了!有工作隊幫俺,俺有信心!”賈玉蘭笑著說道。她腳邊,兩只小狗崽正顫顫巍巍學步,發出稚嫩的叫聲——恰似一切努力都在孕育著希望。

劉永軍查看手機中的光伏發電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