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張瀟寧




走過烈日炎炎的夏天,走過蟬鳴相伴的季節,涼爽的秋風送來帶著泥土芬芳的韭花香。只見田間地頭、菜園苗圃里綠油油的韭菜,放開壓抑了一夏的心情,盡情地舒展身體,花朵如火如荼地綻放開來。
韭菜花作為一種時令菜,一般開在秋季。每年農歷的七八月份,田間地頭,就能見到她的倩影:幾畦韭菜挑出了碧綠的苔莖,頂端開出一簇簇小白花,未開的花苞狀如雞心,細小的花骨朵躲在半透明的青衣里面,窺簾少女般嬌羞可愛。白的花綠的葉,亭亭玉立。待秋風吹來,伴著秋風翩翩搖曳,清新雅致的身影,竟有幾分幽蘭的風采。
這時走進菜園里,老遠就能聞到濃郁的韭花香氣,韭花的香味很霸道,是辣中帶香,直沖腦門。這些屬于秋天的小精靈,一個個清新可愛,在黃土地上快樂茁壯地生長著。我們豫南人稱韭菜花為韭花,它是韭白上生出的白色花朵,多在含苞待放時采摘,搗磨碎后腌制成醬食用,豫南人稱之“韭花醬”,是當地極受歡迎的一道特色美食。對于遠在他鄉的游子來說,媽媽親手做的“韭花醬”代表著家的味道。
國人吃韭花的習俗,可以追溯到五代時期。許多古人愛吃韭花,并為其吟詩作詞。最出名的是五代書法大家楊凝式。他遺留下來的傳世之作《韭花帖》中寫道:“晝寢乍興,輖饑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馀,銘肌載切。謹修狀陳謝,伏惟鑒察,謹狀。”大意是說他午睡醒來,恰逢友人饋贈韭花,食之鮮美可口,遂執筆抒發感謝之情。沒想到小小的韭花還跟書法有著不解之緣!因韭花的美味而誕生出《韭花帖》,又為可愛的韭花平添了幾份儒雅味道。
周末走在大街上,偶遇菜農在賣韭花,我欣喜地駐足挑揀。只見似滿天星般的韭花,帶著露水的莖葉,扎成一束束放在地上。白的花綠的葉,相映成趣。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古人寫韭菜的詩:“杜老情何恨,東風夜雨春。炊粱留客款,剪韭薦時新。”今天也效仿古人,買一束韭花回家,為餐桌加一道美味吧。
像對待藝術品一樣,我輕輕地把韭花淘洗干凈,鋪開晾曬。想起媽媽說過,韭菜吃兩頭,春秋兩季的韭菜最鮮,我覺得秋天的韭花更勝韭菜一籌,是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的佳品。從小到大,每年秋天媽媽就會腌制韭花醬,一家人吃的同時,也給親朋好友送去一份,那可是讓我垂涎三尺的美味。
現在媽媽年歲大了,剁起韭花有點費力。趁周末,我決定親手做韭花醬。按照媽媽教的方法,一定要用洗凈晾曬后的韭花、青椒,不易變質。先用菜刀剁點青椒絲,然后把韭花苞兒掐下來,用菜刀細細地切碎,兩樣食材處理得越細碎越容易入味。然后用擂臼搗些生姜碎、花生碎,和韭花青椒碎拌在一起,加鹽調味即成。好吃的韭花醬是不用放太多調料的,那樣會掩蓋它的原味。人們喜歡的,就是應季食材本真的味道。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在點滴日常中積累下許多生活中的經驗。剛做好醬就接到媽媽的電話,交代韭花醬的保存方法。一定要封在玻璃罐里,不能接觸空氣。吃的時候再放香油,不然會壞。我滿懷成就感地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嘿嘿,賣相不錯!白白綠綠的韭花,星星點點的生姜碎,很清新的一碟小菜。醬帶著韭花的鮮美,青椒的辛辣,吃一口,好像品嘗到了秋天的味道。
又是一年韭花飄香的季節,年年韭花相似,歲歲境遇不同。盤中碧玉般的韭花醬,散發著辛辣濃郁的香味,帶著濃濃的親情味道,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