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峰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明確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通常我們把延安精神的具體內涵界定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等,但是凝結在延安精神具體內涵中并對這些具體內涵起著決定作用的是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延安精神的時代要求。
作為中國共產黨寶貴精神財富的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始終致力于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提供給中國共產黨的并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現成方案,而是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種立場、觀點和方法只有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問題。正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中國問題,才逐步形成了我們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形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形成了體現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思想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品格。所有這些思想、理論和精神成果雖然是隨著中國革命的實踐過程逐步探索出來的,但真正使之得到系統化總結和整體性概括,無疑是黨中央到延安以后才最終實現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也是在延安時期被概括、升華為科學理論體系的。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也逐步形成了自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之后的又一重大革命精神形態——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重要體現形式,其精髓和靈魂就是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我們說延安精神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的,就是因為延安精神的具體內容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我們說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就是因為它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體現著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延安精神強調的“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指的馬克思主義方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方向;延安精神強調的“實事求是”,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延安精神強調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人民群眾觀的基本觀點;延安精神強調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就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內外因關系等相關原理的集中體現。延安精神從整體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繼續弘揚延安精神。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需要在多個方面用力,比如需要進一步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繼續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繼續弘揚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等,但最關鍵、最根本第一條就是必須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提升到“根本制度”的高度,這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那么,為什么我們黨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作為“根本制度”呢?
這里首先需要說明什么是“根本制度”。如果我們要對根本制度做個界定的話,可以這樣說:根本制度就是決定社會主義根本性質、反映社會主義本質的制度,用另一種說法來表達那就是對社會主義存在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定方向、管根本的制度就是根本制度,根本制度如果動搖了或不存在了,社會主義性質也就變了,社會主義制度也就不存在了。用這個原則來衡量,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一個最關鍵、最根本的東西;如果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也就不存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問題,因為堅持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核心要求;不堅持馬克思主義也同樣不存在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問題,因為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也是馬克思主義作的規定;如果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也同樣不存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堅持按勞分配等等,因為這些也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由此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個“根”,其他問題都是由它所決定和引申出來的。之所以必須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上升到“根本制度”這樣一個高度,主要就是因為如果沒有了馬克思主義作指導,其他一切制度就都不可能存在了。
制度是由人來落實的。如果有了制度而不去抓落實,那就不能發揮“根本制度”應有的作用。我們認為落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必須從以下十個方面來用力。
一要解決好黨員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馬克思主義是意識形態的核心,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究竟怎么看待馬克思主義,現在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傾向:一是部分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的“真心信仰度”還不高;二是部分普通群眾對馬克思的“真心認同度”還不高;三是部分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理解尤其是自覺掌握的程度還不高。這三個“不高”是建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根本制度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
二要解決好當前嚴重存在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我們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現實中私有化的東西根深蒂固;我們宣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現實中人們急功近利的傾向越來越嚴重;我們宣傳集體主義,現實中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傾向大肆泛濫;我們宣傳誠信、友善,現實中講誠信吃虧、講友善上當的現象層出不窮。這種理論與現實的極度反差,是影響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因素。
三要嚴格抵制西方國家企圖用西方意識形態“演變”、“西化”、“分化”我國意識形態的問題。這些年,西方敵對國家加緊用“和平演變”的手法細化和分化我國,企圖用沒有硝煙的戰爭來“不戰而勝”?,F在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對付中國,手段越來越高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千萬不要認為他們講的所謂民主、自由等是什么先進形式,都是騙人的把戲。
四要自覺抵制國內“淡化意識形態”、“非意識形態化”等錯誤思潮沖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問題。長期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淡化意識形態”、“非意識形態化”思潮日益突出,這不僅造成了現實社會中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大肆泛濫,而且迎合了西方御用文人亨廷頓、貝爾和吉登斯在《文明的沖突》、《意識形態的終結》和《第三條道路》中宣揚的“終結意識形態”思潮,嚴重削弱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五要堅決解決宗教與馬克思主義爭奪地盤的問題。現在宗教在許多地方很嚴重,有的人甚至我們黨的一些高級干部不信馬列信鬼神。這是什么原因?值得我們認真去思考。這些年基督教、佛教在有些地方發展很快,一些青年人以相信基督教、相信佛教為時尚。這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當前馬克思主義面臨一個如何現實化、人生化、生活化、大眾化、通俗化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意識形態建設的體制機制就不可能建立起來。
六要進一步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問題。這是加強意識形態建設重要前提。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全局,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和形成的重要原則。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各級黨委的根本要求。
七要高度重視加強網絡信息輿論管理和引導問題。互聯網的普及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使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更具隱蔽性和攻擊性,防御難度更大;另一方面又為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條件和寬廣領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今天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西方反華勢力妄圖以這個‘最大變量來‘扳倒中國,我們在這個戰場上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這個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F在看來,必須要把網上斗爭作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重中之重和當務之急,高度重視起來,抓緊干起來,講究戰略戰術,堅持下去,久久為功?!奔訌娀ヂ摼W信息輿論管理與引導已經成為當前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迫切任務。
八要切實推進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即如何更好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問題。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執政,必須有統一的思想意志來主導社會意識形態。這就要求我們黨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造詣、能夠緊跟世界潮流、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大家和一支宏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通過編寫一些通俗易懂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讀本,用“大眾話語”加強理論宣傳,加強理論引導。
九要切實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物質基礎建設問題。綜合國力的強弱是一個國家對外進行政治、經濟、外交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執政黨抵御各種風險的雄厚物質基礎。實踐證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不僅處處受制于人,而且很難在國際社會上立足。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同其他類型的意識形態一樣,也不能脫離一定的物質基礎而獨立存在。沒有必要的物質條件、經費條件,所謂意識形態建設也必然會成為一句空話。
十要提升意識形態建設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問題。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能否增強對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感召力,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戰斗力,關鍵在于能否培養和造就一批承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創新要求的高素質的意識形態工作隊伍。